还有一天,也就是4月30日,特朗普上任就满百天了,而种种迹象显示,本周特朗普可能在俄乌战争和中美贸易战上作出重大决定,或者至少说俄乌战争、中美贸易战将迎来拐点。
虽然我们尚不能确定这是否与特朗普上任百天有关,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这一期限临近,美国国内的民情愈发沸腾。
根据最新的民意调查,特朗普的支持率已跌至他上任以来的新低,甚至刷新了近八十年的最低纪录。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显然不能用乏善可陈来形容特朗普,而应该说自特朗普上任之后,他的路线方针出现了根本性问题,把美国的内政外交搞得一团糟。
而在结束俄乌战争等问题上,至今没有任何进展。因此,可以说特朗普近期非常焦虑。
长话短说,先来分析一下本周俄乌战争、中美贸易战为什么会出现所谓的拐点。
01
第一,俄乌战争。
当地时间4月27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本周特朗普将做出决定,看看是继续和俄罗斯进行谈判,还是放弃这一议题,转向其他议题。
大家知道,特朗普最近对普京非常不满。
虽然普京的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已经透露,普京愿意在没有先决条件的情况下进行谈判,但特朗普希望普京接受的一些条件,恐怕难以得到满足。
这些条件具体内容是什么,公开场合不得而知,但无非是希望普京能放弃那些对乌克兰来说不合理的战略要求。
从我个人角度来说,这可能是特朗普至少需要给泽连斯基做出的一个承诺。
与此同时,就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在罗马教皇的葬礼上,特朗普与泽连斯基在记者见证下交谈了近20分钟。
目前,我们有两条可以补充的消息。
首先,在特朗普和泽连斯基一对一谈话前,法国总统马克龙也来了,且会晤现场原本放了三把椅子,但最终只剩了两把,有一把被工作人员拿走了。
显然,马克龙应该是和特朗普或泽连斯基达成了某些共识,即俄乌冲突这件事最好由特朗普亲自和泽连斯基谈。
那么,这近20分钟的交谈到底谈了什么?
有唇语专家分析,从双方嘴唇蠕动的状态来看,泽连斯基向特朗普提出要求,希望美国可以继续给乌克兰提供武器。而特朗普则表示,美国可以继续给乌克兰提供武器,但乌克兰要完全放弃克里米亚。
大家知道,克里米亚在2014年就被俄罗斯强行夺走,泽连斯基也一直坚称乌克兰对克里米亚拥有主权。
然而,随着俄乌战争的持续,乌克兰在战场上处于不利状态,泽连斯基现在也无心恋战。
所以泽连斯基表示,乌克兰愿意在克里米亚问题上让步。
但关键问题是,“让步”和“放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根据唇语专家的解读,特朗普现在是要求乌克兰放弃对克里米亚的主权。
不过,对于俄罗斯占领的乌克兰其他四个州,特朗普似乎并没有提出类似“放弃主权”的要求。目前,乌克兰仍然声称拥有这四个州主权。
以上,是唇语专家的解读。
果然,在27号星期天的记者会上,特朗普公开表示,乌克兰总统可能会放弃克里米亚。
唇语专家此前的解读与特朗普后来的透露,似乎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事件的真相,也揭示了美、俄、乌三方之间可能存在的幕后交易。
在这场幕后交易中,特朗普最为不满的可能是普京的反应。
他心里可能在想:“我好不容易向泽连斯基承诺,要求他放弃克里米亚,把这个‘礼物’送给你,可你却迟迟没有回应。我上任都快要100天了。”
当然,这只是我对他内心活动的诠释。
因此,鲁比奥在昨天的另一个场合透露,特朗普本周将正式决定,是继续在俄乌问题上与普京谈判,还是彻底放弃,转而关注其他议题。
02
如果转向其他议题,很可能就是中美贸易战。
目前,特朗普方面言辞强硬,其财政部长贝森特声称美国仍掌握主导权。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在谈判的主动权上,至少在“谈不谈”以及“何时开始谈”这些问题上,主导权其实掌握在中方手中。
我们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备,一旦双方开始谈判,肯定不会是最高层直接对话。
昨天我在文章中提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否认中方亲自给特朗普打电话,我认为这是合理的,不可能发生的,但这并不排除双方在底下有接触。
此前我也提到,中国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在华盛顿参加G20会议,有可能会与美方见面,无论是偶然相遇还是通过其他安排。
最新消息显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公开透露,上周他确实在华盛顿与中国财政部长见过面。
但他同时表示,双方讨论的都是一些普通的世界贸易和中美贸易问题,并没有涉及高关税问题。
这显然难以令人信服。既然谈到了全球贸易和中美贸易,怎么可能绕开中美关税问题呢?
当然,无论是哪方的财政部长,在政治或战略决策层面的发言权都是有限的,但这并不妨碍双方进行初步的、哪怕是浅层次的接触。
中美财长见面是事实,贝森特昨天也公开承认了。
至于谈了什么内容,我们不得而知,但我相信至少是收集信息式的、浅层次的接触,涉及中美关税问题以及双方的意愿和底线,双方都在试图探底。
另外,据韩国媒体透露,前天有一组韩国记者在美国财政部大楼内,发现一批中国财政部官员进入美国财政部大楼。
后来,中国官员要求他们删除相关拍摄内容。虽然具体内容和会面人员不明,但根据韩国媒体的报道,中国财政部官员确实到过美国财政部大楼。
目前这一消息仅来自韩国媒体,仅供参考。这表明中美双方的中层和下层官员可能正在进行一些浅层次的接触。
我认为这种浅层接触是好事,这种接触不仅有助于信息收集,也有利于做第一步的浅层次调研,甚至可以探索对方的底线。
即使在两国关系紧张交恶时,这些接触也应该持续进行。
然而,这并不等同于中美双方已经开始秘密谈判,或中方给美国打电话等等。
目前,我认为,根据现有的各种蛛丝马迹可以研判出,中美之间正式的谈判尚未开始。
至于底下有政府或准政府背景的学者之间正在进行互相接触,这是一件好事。
个人而言,我认为中方可以一边收集信息,一边进行初步的接触和浅层次的调研,同时可以继续让子弹再飞一会。
这两者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
特朗普及其团队还需继续承受一些痛苦,至少要让他度过100天,毕竟距离百日仅剩两天时间。
让特朗普100天内受不住,民意继续下跌,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没有实质性的作用,但至少能产生重要的心理影响。
再过上十天、半个月,甚至是一个月,收集的资料就越详尽,准备的战略方案就越充分,但谈判进展也可能旷日持久且不一定成功。
大家都知道,美日之间的谈判至今为止还未结束,甚至没有成功的消息,更何况中美之间的谈判还未开始。
从理论上来看,中美两国本应将各自的核心政治、战略、安全、经济和关税等议题放在一起,相互整合乃至交换。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从中方的立场出发,我们不可能用我们的核心国家利益去交换。
在非核心国家利益方面,中美之间能进行“战略交换”的空间,也几乎不存在,甚至可以说是微乎其微。而唯一可能的,就是双方的贸易和经济。
我认为,有可能成为谈判中极为重要或焦点之一的,是双方的汇率。
这就需要考虑到,人民币是否需要升值的问题,贬值是不可能的,因为贬值就意味着需要进一步扩大出口。至于升值,又应升值到何种程度?
同时,美元是否需要贬值,以及贬值到何种程度?因为美元的贬值,确实能够促进美国的出口和其他方面等。
人民币升值也有利于中国购买美国和其他国家的产品。
不过正如我刚才所说,这只是有可能成为谈判桌上的一种筹码或选项之一。
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其他选项,不但要看双方的财政部团队,甚至是双方的国安团队共同的综合考虑。
这既是一场谈判,也是一场政治上的磨合与交易。
从国民舆论的角度来看,即便有一天展开谈判,我们也绝不能对谈判的难度掉以轻心,更不应幻想谈判可以一蹴而就;相反,谈判非常有可能会旷日持久。
而且,谈判破裂的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一旦谈判破裂,可能对双方的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做好应对这种严峻情况的充分思想准备。
正如我昨天所说,“早谈不如晚谈”,要给特朗普和他的团队带来心理压力,至少也要超越百日。
毫无疑问,这意味着在各种谈判技巧和议题设置上,我们还需要做更充足的准备,达到“不打无准备之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