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民间艺术工作者及艺术设计院校学生的专业素养,推动文化与教育融合,4月16日,市文联2025年文艺大讲堂第二讲开讲。中国民协副主席、省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吴元新受邀走进无锡学院,为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蓝白之间的千年传承:非遗保护与当代创新》的主题讲座。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卢俊峰,无锡学院党委副书记匡辉,锡山区文联主席李峰等出席活动。



吴元新教授在蓝印花布领域成就斐然,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等多项荣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长期投身蓝印花布艺术研究,出版近20部专著,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与项目,在蓝印花布的收藏、研究、传承等方面贡献卓越。

吴教授从“抢救保护、立档研究”“青出于蓝、芳芽又生”“设计创新、用字当先”“交流展示、弘扬非遗”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从蓝印花布染坊学徒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传承之路。

蓝印花布作为我国传统手工印花织物,已有千余年历史,曾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现代印染工艺普及,其逐渐在人们生活中隐退。吴元新教授出身蓝印花布传承世家,为挽救这一技艺,毅然辞去铁饭碗,投身传承事业。四十余年来,他走访多地,收集大量老图样与纹样,设计新纹路,推动南通蓝印花布在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传承过程中,吴教授一家形成独特的家族式传承模式。女儿从最初的拒绝到后来在前辈影响下回归,带回创新理念,与坚守传统的父亲在碰撞中实现融合。女婿也在劝说下,投身蓝印花布传承,如今一家四代在传承路上各展其能。

在保护与研究方面,吴教授抢救众多民间蓝印花布物品,出版多部专著,荣获“山花奖”并列入部级教材。他还在多所高校开展教学与研究,建立分馆和教学基地,促进蓝印花布知识传播。为让蓝印花布适应现代社会,吴教授积极创新,设计出符合当代时尚需求的产品,将蓝印花布推向世界。

讲座互动环节,吴教授耐心解答学生提问,对蓝印花布图案特点及科技与非遗结合等问题进行深入讲解,引发学生对非遗传承的深入思考。吴教授还分享了未来规划,包括申报世界非遗、完成文化档案工程、建设多个基地、推动四类传承、实现五项融合以及共建六馆等,展现对蓝印花布传承发展的坚定决心。

此次讲座深度展现了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与时代活力,激发了大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责任感。活动由市文联、无锡学院主办,市民协、无锡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锡山区文联、锡北镇人民政府协办。

文:高丹

来源:无锡文艺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