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战刚开始不到一个月,特朗普便暗戳戳地准备“认怂”了,根据白宫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最近不止一次表示对华关税“太高”,有主动降低的念头。
曾经自认为高高在上的特朗普,咋这回突然就要认输了?
国内的舆论反弹声浪太大,是很重要的原因。
美国这把大搞特搞关税战,把本国底层民众给坑苦了,特朗普的支持率飞速下降,为了维护选票“基本盘”,特朗普必须“服软”。
中国人民“硬抗”中美贸易战多年,依然坚挺,咋美国人不到一个月就受不住了?
本质上,美国百姓舒服日子过太久了,吃不了“本土作战”的苦头!
回溯二战时期,美国凭借着远离战场的地理优势,大发战争横财。
大量军事订单如同雪花般飞来,刺激着美国工业蓬勃发展,经济实现腾飞,由此积累了雄厚的家底,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可时过境迁,如今的美国却在不断消耗着二战带来的红利,危机逐渐显现。
相关资料表明,美国如今70%的基础工业严重依赖进口,曾经引以为傲的工业体系,如今千疮百孔,在轻工业领域,更是有55%的市场份额被中国牢牢掌控。
这意味着美国民众日常生活中,从衣物到各类日用品,许多都是“中国制造”。
而特朗普在这次任期时,自认为找到了美国经济困境的“症结”,天真地以为通过对中国增加关税,就能扭转美国的贸易逆差,实现制造业回流的美梦。
于是,特朗普挥舞着关税大棒,一次次向中国发起贸易挑衅,不断增加关税税率,并且在4月初的时候,声称要是中国不降低对美关税,那么美国将会把关税提升50%。
一开始,高达73%的美国人盲目自信,乐观地认为中国会率先在这场贸易战中妥协,在他们眼中,美国经济实力雄厚,科技发达,中国离不开美国市场,必然会服软。
可现实却给了他们狠狠一巴掌,真实的战场悄然转移到了美国本土的沃尔玛货架上。
在美国的沃尔玛超市中,曾经琳琅满目的“中国制造”商品,在高关税的冲击下,价格大幅上涨。
一些商品甚至因为成本飙升,被迫下架,美国消费者们在购物时发现,原本花较少的钱就能买到心仪的中国商品,如今却要付出更多。
而美国本土企业,由于长期依赖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在高关税下,生产成本剧增,许多企业根本无法将产品价格控制在合理区间,难以与进口商品竞争,更别提抢占市场份额了。
消费者们无奈地发现,除了价格上涨,商品的选择也变得越来越少。
那些习惯了物美价廉中国商品的美国民众,生活质量受到了明显影响,这也让美国国内对特朗普贸易政策的不满情绪逐渐滋生。
2025年4月8日0时,中国使馆官方推特精准地@了特朗普的账号,并附上了一句“4月8日到了,然后呢?”
仅仅10个小时后,也就是4月8日10时,美国三大零售巨头的CEO集体向白宫“逼宫”。
毕竟,高关税让巨头们的进货成本大幅提高,销售业绩严重下滑,为了自身利益,CEO们不得不站出来,向白宫施压,要求重新审视对华贸易政策。
这一事件无疑给了特朗普政府重重一击,也让美国国内看到了贸易战对美国经济的巨大冲击。
美国的贸易霸凌行径不仅引发国内企业不满,还让其在国际上陷入孤立,4月9日21时,欧盟这个美国曾经的盟友,突然倒戈,欧盟宣布对美国加税25%。
欧盟作为全球重要经济体,与美国经济联系紧密,可美国的贸易政策严重损害了欧盟的利益,欧盟不再忍气吞声。
这一加税举措,进一步冲击了美国的出口市场,美国企业在欧洲的销售面临巨大压力。
紧接着,4月10日,中欧闪电达成电动车最低价协议,在电动车领域,中欧两大经济体加强合作,优势互补。
美国在该领域原本的竞争优势被削弱,许多美国电动车企业面临着巨大挑战,曾经幻想通过贸易战打压中国、重塑全球产业链的美国,此刻却被现实狠狠打脸。
在这一系列事件的冲击下,美国经济遭遇重创,三天内,美债收益率飙升30基点,大量资金开始逃离美国债券市场,美国政府想要通过发行债券融资变得愈发困难。
与此同时,美国高达6.5万亿的到期债务面临着“死刑倒计时”,美国政府财政本就捉襟见肘,如今更是雪上加霜。
而页岩油企业也集体暴雷,沙特与俄罗斯联合发动“反向石油战”,通过调整石油产量和价格,让国际油价持续低迷。
国际油价击穿开采成本线,曾经在美国能源领域风光无限的页岩油企业,由于生产成本高,在低油价环境下,纷纷陷入困境。
企业破产名单不断拉长,大量工人失业,相关产业遭受重创,这一系列经济危机的连锁反应,让美国国内经济陷入一片混乱。
在这一系列内外交困的压力下,特朗普政府终于怂了,曾经不可一世的贸易霸凌行径,在现实的冲击下土崩瓦解。
美国民众也第一次深刻感受到了什么叫“本土作战”,这场贸易战带来的伤痛,实实在在地落在了美国民众的生活中。
从超市货架上的商品价格,到企业倒闭引发的失业潮,无一不让他们认识到贸易战的残酷。
而美国在国际上的形象与地位,也在这场贸易战中严重受损。
这场贸易战给美国敲响了警钟,让其明白,在全球化的今天,单边主义和贸易霸凌注定行不通,合作共赢才是时代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