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米尔,这片位于南亚次大陆最北端的土地,宛如一颗镶嵌在亚洲腹地的宝石,却因复杂的历史经纬和现实纷争,长期处于国际社会的聚光灯下,成为了印巴两国领土争端的焦点地区。



其总面积 19 万平方公里,人口 1400 余万(2001 年),地形涵盖高山、峡谷、平原与湖泊,自然景色秀丽,享有 “南亚珍珠” 的美誉。然而,这份美丽却未能为它带来长久的安宁。

早期历史:多元文明的交汇地

克什米尔早期是西亚、中亚及印度几个地区互相来往的交通和战略要地。在这片土地上,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的远征军、安息以及贵霜王朝等先后留下了统治的印记。远在汉武帝时期(前 142 - 前 87),克什米尔就与中国有了往来,《汉书・西域传》对其地理位置、种族兴衰、物产和政治状况均有可靠记载。4 - 8 世纪,佛教文化在克什米尔高度发展,众多僧人前往中国弘扬佛法。631 - 633 年,唐玄奘也曾在此旅居、讲经,彼时的克什米尔,宛如一座连接不同文明的桥梁,佛教、印度教等多种宗教文化在这里交融共生。



在历史的长河中,克什米尔名称源于梵文古名 “Kasyapamar”,其中,“Kasyap”(伽西耶布)是神名,“mar” 意为住所,全名意即 “伽西耶布神的住所”,也有说法认为其意为 “汲干水的土地”。中国古籍先后将其译称罽宾、箇失密、伽湿弥罗、层失迷儿、克失迷儿等,这些不同的称谓,从侧面反映了克什米尔与中国在历史上的紧密联系以及文化交流的深度。

近代风云:殖民统治与印巴分治的冲击

1849 年,英国完成了对印度次大陆的侵占。为了减少统治阻力,巩固自身地位,英国采取了分而治之的策略,将印度分为两部分:由英国直接统治的 “英属印度” 以及由当地人管理、英国间接统治的 “印度土邦”。这种统治方式看似实现了印度的统一,实则为印度日后的分裂埋下了祸根。1858 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英国趁机挑拨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关系,使得原本就存在的种族矛盾进一步激化。1905 年,孟加拉省分治更是让印穆两个种族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

1937 年,印度立法会议选举中,国大党获得了绝对多数席位,这引发了穆斯林联盟(穆盟)对自身可能沦为少数族裔的恐慌。1940 年,在拉合尔会议上,穆盟领导人真纳提出了 “巴基斯坦计划”,主张成立一个以穆斯林占多数的巴基斯坦国。自此,国大党与穆盟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直至 1947 年印巴分治成为现实。



在印巴分治的大背景下,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变得异常棘手。1947 年 6 月 3 日,英国最后一任驻印总督蒙巴顿提出分治方案,规定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划归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地区穆斯林占 78%,印度教徒占 22%,从宗教人口比例来看,它理应归属巴基斯坦。然而,克什米尔的王公哈里・辛格信仰印度教,且企图让克什米尔自求独立,这使得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陷入僵局。

1947 年 9 - 10 月,克什米尔境内的穆斯林因不满辛格的统治,武装起来反抗,并强烈要求加入巴基斯坦,他们还得到了巴阿边境穆斯林武装的支援。10 月 24 日,自由克什米尔政府成立,并宣布加入巴基斯坦。辛格见状仓皇出逃,随后宣布克什米尔加入印度。由此,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成为了印巴两国敌对甚至爆发战争的关键导火索。11 月 1 日,蒙巴顿在拉合尔与真纳会晤时,提出了 “在联合国组织的主持下进行公民投票的建议”。之后,英国不断向印度施压,促使其将克什米尔问题提交至联合国解决。12 月 31 日,印度将克什米尔问题提交到联合国,利用联合国宪章第 35 条控诉巴基斯坦支持部落人入侵印度领土,巴基斯坦随后提起反控诉,联合国自此开始介入克什米尔争端。

印巴冲突:战火纷飞下的克什米尔

1948 年,联合国安理会裁决克什米尔是印巴之间有争议的领土,喀喇昆仑山以南的克什米尔地区分裂为印控克区、巴控克区,以及锡亚琴冰川地带。印控克区分为查谟(印度教)、克什米尔谷地(穆斯林)和拉达克(藏传佛教)三部分;巴控克区分为自由克什米尔和吉尔吉特 — 巴尔蒂斯坦。联合国划定了长达 482.2 千米的停火线,印度占有克什米尔面积的 70%,巴基斯坦占有 30%。按照联合国的决议,克什米尔的最终归属应通过公民投票来决定,巴基斯坦认为这一方案对自己有利,因此长期坚持联合国的解决方案,而印度则对此持有异议。1949 年,印巴实现停火,克什米尔暂时恢复了和平,但这种和平犹如昙花一现,短暂而脆弱。



1965 年,巴基斯坦政府察觉到印度合并克什米尔的意图愈发强烈,不再继续维持威慑政策,而是采取了快速军事行动,意图渗透克什米尔停火线。战争从 8 月持续到 9 月,在联合国的推动下,双方于 1966 年 1 月签署了《塔什干宣言》,同意撤回到战争以前的位置,并以和平手段解决彼此之间的争端。然而,和平并未持续太久。

1971 年,由于东巴从巴基斯坦分离,印巴战争再度爆发。这场战争最终以东巴独立和印度占领巴控克什米尔 320 平方千米土地而告终。1972 年,印巴两国达成《西姆拉协议》,双方划定了除锡亚琴冰川以外边界的实际控制线,并规定双方不应单方面寻求改变实控线。《协议》签订后的十多年里,克什米尔地区相对平静,然而,潜在的矛盾和冲突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1998 年 5 月,印巴竞相实施核试验,这使得两国改善关系的势头戛然而止。1999 年 2 月,印巴两国总理以独特的 “巴士外交” 使双边关系重新启动,在随即发表的 “拉合尔宣言” 中,两国政府发誓要成为好邻居。但仅仅 3 个月后,克什米尔战火重燃。来自印度的报道称,在印军春季恢复对实控线的巡逻时,发现大约 400 多人的穆斯林武装 “渗透者” 占领了印境内靠近实控线的格尔吉尔 — 德拉斯一带的高地。这些高地对印度安全至关重要,一旦易手,从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到锡亚琴冰川的公路就会被 “渗透者” 所掌握,从而切断锡亚琴冰川的供给线,改变以前划定的实控线。印度认为巴基斯坦政府、特别是军方参与和导演了此次行动,因为以格尔吉尔等高地的位置和地形而论,没有巴基斯坦的参与和后勤补给,如此规模的军事行动是不可想象的,而且 “渗透者” 中 “混有” 巴正规军。巴对此断然否认,声明此举完全是穆斯林 “自由战士” 所为。5 月初,印度发动了旨在清除 “渗透者” 的军事行动。但由于作战区域海拔高达 8000 - 18000 英尺,高山作战极为困难,穆斯林武装又占有战略制高点,印方伤亡惨重。据报道,整个军事行动中印方的死亡人数达 500 多人,还损失了米格 —29、幻影 —2000 战斗机、直升机等现代化装备。军事行动持续了两个月,印军才声明夺回了被占领的所有高地。



2003 年,印巴双方签订停火协议。2004 年,两国启动和平对话进程,就包括克什米尔在内的一系列双边问题举行定期会谈。然而,克什米尔地区的局势依然动荡不安,小规模冲突时有发生。2013 年 3 月 13 日,印控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发生武装分子袭击警察部队事件,造成 5 名警察部队士兵死亡,7 人受伤,两名武装分子在随后的交火中被击毙。2016 年 10 月 28 日,巴基斯坦外交部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印度军方在克什米尔地区的炮击造成巴平民死伤,违反双方停火协议。2017 年 7 月 15 日,巴基斯坦和印度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再度发生交火。2018 年 4 月 1 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爆发激烈战斗,造成至少 20 人丧生,其中包括 3 名士兵、13 名疑似恐怖分子和 4 名平民,50 余人受伤,冲突还引发了大规模的示威活动,当地局势陷入混乱。

当代变局:地区形势的新挑战与新动态

2019 年 7 月,印度政府宣布取消克什米尔的自治特权,这一举措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019 年 8 月 5 日,印方废除了赋予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特殊地位的宪法第 370 条,包括外地居民不得永久定居克什米尔地区、不得购买土地、不得在地方当局任职等规定。此举被视为印度加强对克什米尔控制的重要步骤,但也遭到了巴基斯坦的强烈反对。7 日,巴方宣布暂停与印度的双边贸易,以此表达对印度行为的抗议。



2023 年 5 月,印度将 G20 旅游会议安排到印控查谟 - 克什米尔邦首府斯利那加举行,这一决定引发了诸多争议。多个 G20 成员国拒绝参加,城内还爆发了大规模民众游行抗议。印度的这一行为被视为利用国际会议来强化其对克什米尔地区的主权主张,而巴基斯坦则坚决反对将克什米尔争议地区用于此类国际活动,认为这是对其主权的侵犯。

在当今国际形势下,克什米尔地区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一方面,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立场依然强硬,难以达成实质性的妥协。印度认为克什米尔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断加强在该地区的行政和军事控制;巴基斯坦则坚持克什米尔的归属应通过联合国决议所规定的公民投票来决定,坚决捍卫自身在克什米尔的权益。另一方面,克什米尔地区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的声音,部分民众渴望独立建国,但由于受到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共同反对,这一诉求在现实中面临着巨大的阻碍。此外,克什米尔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煤、铁和镍等,以及其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也使得外部势力对该地区保持着一定的关注和干预,这进一步加剧了克什米尔问题的复杂性。



克什米尔地区的来龙去脉是一部充满波折的历史,从早期的多元文明交融,到近代的殖民统治与印巴分治,再到当代的领土争端与地区冲突,它承载了太多的纷争与苦难。要实现克什米尔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印巴两国需要展现出足够的政治智慧和妥协精神,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在尊重历史、现实以及当地人民意愿的基础上,妥善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同时,国际社会也应发挥积极的调解作用,推动印巴双方朝着和平解决争端的方向前进,让这片美丽的土地早日摆脱战火的阴霾,迎来真正的和平与繁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