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光元年(1645年),南明江北四镇中最能打的高杰被明朝将领许定国刺杀,高杰所部最精锐的4万晋陕壮士被其旧将李成栋接管。当年四月,清廷以豫亲王多铎和兵部尚书张存仁率大军征讨江南,李成栋慑于清军势大,率部降清。五月,清军攻破南京,南明弘光政权覆灭,李成栋跟随清军一路攻取太仓、嘉定、南汇、上海等地。
隆武二年(1646年),李成栋又跟随征南大将军博洛,由浙江攻取福建,连下邵武、汀州、漳州等地。十月,博洛以佟养甲为署两广总督,李成栋为署两广提督,率军攻打广东。李成栋以奇袭之策袭取广州,攻取广东全境。李成栋降清后,从江苏一路打到广东,为清廷立下赫赫战功,本以为可以获得清廷的重赏。但清廷实行的“首崇满洲”国策,对新归降的汉人将领刻意提防打压,本来按照李成栋的战功,两广总督非其莫属,但清廷则非要在他上面安插一个佟养甲,以监督制约李成栋,李成栋心中的不满情绪渐渐滋生。
永历元年(1647年),朱由榔在肇庆称帝,建立南明永历政权,再加上当时因剃发令导致大规模反清运动,使得永历政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拥护。李成栋从民族大义和个人利益处考量,于永历二年(1648年)四月,在广东诛杀佟养甲等旗人官吏将领,举广东全境反正归明。而后,李成栋率军北上,计划夺取赣州,与江西的金声桓、王得仁部合兵北伐。永历三年(1649年)三月,李成栋在赣州战役中不幸坠马而死,李成栋死后,所部群龙无首,其养子李元胤又远在肇庆行宫,再加上永历朝廷试图让外人刘远生来接管李成栋的旧部,刘远生没有威望,使得李成栋的部将杜永和趁机夺取两广总督印,并公然处理军政事务,一举攫取了广东地区的军政大权,永历政权只得事后承认杜永和的合法性地位。
杜永和,字际泰,河南通许(今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人,李成栋部将,跟随李成栋反正后被永历皇帝册封为江宁伯。本来李成栋属意的接班人是养子李元胤,由于永历皇帝弄巧成拙使得杜永和上位,杜永和又远没有李成栋和李元胤的威望,无法节制弹压李成栋生前的诸多旧部,使得这支永历政权最能打的野战军团落入杜永和之手。当时经过李成栋的多年经营,在广东境内的明军已有十余万众,其中还有上万名精锐骑兵,战斗力冠绝永历政权各军之上,除了之后大西归附后,李成栋这支旧部实为朱由榔手里最能打的军队。
杜永和自知威望不足,只得对马宝、李元胤、杜永和、阎可义、郝尚久、罗成耀、黄应杰、杨大甫、张道瀛、郭虎、张月、吴文献等李成栋旧将大力笼络,李成栋所部也被分为数部,由以上诸将节制,战斗力也大打折扣。其实,杜永和也并非一无是处,其人尤擅防守作战,曾多次击溃清军对广州的进攻,以至于清军将领尚可喜耿继茂发出“不曾想我们要死在这里(广州)了”的感慨。永历四年(1650)十月,坚守广州一年多的杜永和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窘境下,率军撤离广州,一路转战到海南。永历六年(1652)二月,由于海南粮食不足,杜永和遂与吴文献、江槱等人率麾下数万明军从海南渡海降清。清廷对其归降很高兴,下诏晋升杜永和为左都督,后又授福建右路水师总兵官。随着杜永和的归降,朱由榔彻底失去了这支最能打的明军,广东抗清基地也随着陷落。
失去广东的永历政权只剩下广西这一块残山剩水,广西无论是从兵源、财富都不及广东十一一二,若不是后来大西军的归附,永历政权的历史早就停留在了永历六年,因为后来大西军的归附,才让永历政权强行续命了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