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娜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三官堂街上,一座青砖砌成的碉楼屹然挺立在两座居民楼之间。这座近代历史建筑,是19世纪四川机器局的东门碉楼所在。机器局主要生产机器、枪炮、火药以及电灯等,四川近代工业自此发端。转眼百年,四川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步伐加速,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蓬勃有力,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产业工人大军成为经济发展重要支撑,四川工运事业开启崭新篇章。

百年征途波澜壮阔,红色血脉薪火相传。回望百年工运历程,四川工人阶级在深重苦难的环境中诞生、形成,在斗争中求得生存发展,从盐都自贡的工人觉醒到天府之国的产业腾飞,从三线建设的铁血丹心到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创新实践。四川工会始终以赤诚之心书写着永远跟党走的政治答卷,用实干担当诠释着“以职工为中心”的时代内涵。

为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百年华诞,四川省总工会成立专班,历时两年撰写《四川工人运动史》,系统回顾了与党同心跟党奋斗的四川工运事业。循着历史的足迹,《工人日报》记者深入四川多地,探访那些被载入史册、闪闪发光的工会人、工运事。


图片说明:

上图左:位于巴中市巴州区小街子18号的川陕省总工会旧址。

上图右:1970年7月1日,攀钢第一炉铁水出炉,攀西资源宝库的大门随之开启。

下图:四川乐山嘉阳煤矿小火车是目前世界唯一正常运营的客运窄轨蒸汽火车,是工业革命的绝版景观。

在革命烽火中铸就红色工运根基

担任中共大坟堡机车工人支部书记,光头赤脚挑煤炭、车盐水,成为工人最信得过的朋友,开展反剥削、反压迫等社会宣教活动,领导自贡盐场工人大罢工……在四川工人运动史编写筹备期间,自贡兜山镇瓦窑村的肖凤阶事迹展陈馆,是四川省总工会调研组走访的重要一站。

1923年4月,王右木领导成立成都劳工联合会,5月1日召开“成都劳工联合会”成立大会,四川工人运动正式由党领导。1928年1月,中共川南特委在三多寨召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立即开展川南武装暴动和自贡工人大罢工的决议》,肖凤阶受党派遣,到自贡盐场开展工人运动,用年仅27岁的鲜血和生命,引领自贡工人觉醒,成为四川工人运动重要代表人物。

1933年3月,川陕省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在通江县召开,组织工人斗争、支援苏区。在各级工会组织引领下,苏区工人夜以继日保障军需物资生产运输,大力发展工业生产,3万名石工涉险滩、搏激流,疏通道路、架设桥梁,服务革命战争需要。1935年,苏区兵工、被服、造币、印刷、斗笠厂工人全部随军西进,工会还动员近10万人参加运输队、担架队,沿途护送红军。

今天,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坐落在巴中市通江县王坪村。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工会主席殷雄介绍,川陕苏区时期,王坪村工会宣工小组526人参加红军、雇工小组发动雇农工1400余人参与后方支援。站在新的历史时期,王坪村工会依托烈士陵园、川陕省总工会旧址等红色地标,打造“沉浸式课堂”,组织工会会员担任红领巾讲解员,组建“劳模技术服务队”,成立“红色志愿先锋队”……工运事业前赴后继、接续传承。

临近“五一”国际劳动节,位于巴中市巴州区小街子18号的川陕省总工会旧址,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旧址展陈提升项目施工。作为红色革命根据地保存完整的工会旧址之一,接下来相关展陈将以图片、实物以及实景再现等形式还原中国工运史上光辉的一页。

“抗战时期,兵工厂里炉火彻夜不熄,长江航道货轮穿梭不息,广大工人群体用双手托起大后方的工业脊梁;解放战争时期,护厂护矿运动掀起工运新高潮;成都解放前夕,电信局职工架设‘红色电波’传递关键情报……”过去近两年时间里,省总工会调研组深入各地,回溯四川工运历史。无数惊心动魄的斗争故事,让调研组成员真切感受到:红色工运基因在革命烽火中铸就,工会组织“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丰碑深深在天府大地上扎根。

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中艰苦创业

“30万筑路大军,怀揣着建设祖国的炽热梦想,从五湖四海奔赴而来,逢山凿路,遇水架桥,敢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历时12年建成,创造了举世震惊的人间奇迹……”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是四川省唯一一家被全国总工会命名的“全国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从业8年的90后讲解员杨永虹,年均讲解近400场,几乎每一场都会重点讲述成昆铁路,动情时热泪盈眶,“成昆铁路被联合国誉为象征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建设者身上来自信仰的力量,时刻感染着我。”

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颁布使工会的发展和建设走上了正轨。1952年10月,四川省首届工人代表会议在成都召开,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动员全省职工紧急行动起来,贯彻生产改革,保证完成并力争超额完成增产节约任务,为迎接大规模经济建设而努力奋斗。

1964年,中共中央决定集中力量进行中国的大三线建设。由于历史条件、地理环境、资源等方面的原因,四川成为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份。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下,至1978年,四川逐步形成的三线企业中,固定职工有84万人之多,其中近20万人来自全国各地。深处崇山峻岭间的攀枝花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以钒、钛、磁铁矿及其伴生矿最为丰富,被确定为最理想的钢铁工业基地。

“没有路、没有住房,更没有电,建设者们头顶炎炎烈日、脚踏莽莽丛山,白天杠杠压(挑土、抬石),晚上压杠杠(睡树条做的床),修公路、搭席棚、修水池、装水管,涌现了‘八闯将’‘六金花’的先进榜样。”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纪委书记、工会主席顾智忠年幼时便跟随父母来到攀枝花,见证了三线建设之苦,对当年极尽艰难的情况记忆深刻。为了铭记这段历史,他所供职的攀钢矿业还在“七户人家一棵树”的旧址建起了攀枝花原点博物馆。

采访期间,不少三线建设者表示,党和政府对三线建设者的生活困难问题非常关心,工会干部经常深入群众,了解职工疾苦。全国总工会、四川省总工会和省、市产业工会先后派出工作组,到三线建设重点和条件艰苦地区看望慰问职工。工会创造的“帐篷夜校”“工地党课”将文化启蒙与生产攻坚完美融合;深山峡谷里工会干部背着药箱走进工棚;慰问演出直达一线,激励职工建设大三线。技术革新、劳动竞赛等活动更是极大激发了工人阶级的伟大智慧。最终建成了中国西部首个大型钢铁企业攀钢,深刻影响和改变了我国工业和经济格局,被誉为国家三线建设的成功典范。

今年,恰逢攀枝花建市60周年。为了持续传承和发扬“三线精神”,团结动员全市广大职工为攀枝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奋斗,攀枝花市总工会牵头承办2025年群众文化活动暨第一届职工文艺汇演,杨桂兰等三线建设者代表、相关企业职工代表及市民群众等2000余人参加活动。顾智忠参与其中、深受感染。儿时的记忆里,父母获得的先进工作者笔记本、暖壶脸盆等物资奖品,还有节庆时节的游园会活动,是他感受到的工会标识。如今,成为一名从业10余年的老工会人,他时刻提醒自己要传承三线工会人的光荣传统,确保“脚下沾满泥土”,与广大职工成为最亲密战友。


原阿坝州汶川县总工会常务副主席陈正讲述汶川大地震发生时各级工会组织积极投身抗震救灾工作的背后故事。

忠诚担当,让工会旗帜高高飘扬

“这‘老伙计’还坚守岗位呢!”采访期间,记者跟随阿坝州汶川县总工会回访了原县总工会常务副主席陈正,看到黑色越野车疾驰而来,陈正感到异常惊喜,“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省总工会第一时间捐赠了这辆救援车,抗震救灾期间,我们可是一起并肩的‘战友’。”

2008年汶川地震中,四川工会和百万职工以血肉之躯筑起“生命之堤”,用行动诠释“工人阶级是党和国家最坚实的依靠力量”。全省工会系统启动“红色响应”,10万顶帐篷、50万瓶矿泉水、200吨食品星夜驰援灾区;“工会就是职工的家,家塌了,我们就是移动的避风港”成为无数工会人的行动准则。基层工会化身“神经末梢”,构建起覆盖灾区的救援网络,在瓦砾堆中架起生命探测仪,在堰塞湖旁拉起警戒线,在安置点办起“工会爱心食堂”。灾区的每个角落,各行各业职工以专业力量托举生命希望,创造生命奇迹。

地震抢险救援期间,原汶川县供电公司线路班班长蔡平始终和班组成员坚守一线,在工会的积极组织下成为保电供电的“工人先锋队”。蔡平清晰记得,抢险初期,面包、水等物资非常稀缺,深入灾区的各级工会总会第一时间为他们提供保障,随时关心一线职工急难愁盼,还主动帮助照顾家中老小,解决救灾人员的后顾之忧。

忠诚担当,让工会旗帜高高飘扬,四川工会人在非常时期始终冲锋在一线。

立足于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四川各级工会把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主动参与、发挥优势、立足实际、创新实践,为助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作出工会组织应有的贡献。其中,全省各级工会直接购买贫困地区扶贫产品1155.6万元、帮助销售9077.4万元;先后在老、少、边、穷等贫困地区的电力、石化、水电、交通等20多个基础设施重点工程项目中开展劳动竞赛活动;省总本级投入1700万元,开展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农民工创业援助及培训项目;深入泸州合江县回洞桥村、甘孜州炉霍县对口帮扶,成效显著。

面对四川芦山地震、长宁地震、泸定地震等突发灾害,四川各级工会迅速响应,积极参与抢险救灾各项工作,在急难险阻中充分彰显工会力量。

2022年6月以来,四川先后出现2段区域强高温过程,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强高温。9月,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泸定、雅安受灾严重。面对高温、地震灾害的困难叠加,在多种挑战并存的严峻形势下,四川各级工会积极发挥优势、靠前作“战”,在复杂课题面前彰显工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团结带领全省广大职工发挥主力军作用,齐心协力打硬仗,在“非常时期”当先锋。

为争分夺秒做好查灾核灾、灾区职工群众及遇难家属慰问等工作,及时把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的关怀送给受灾职工群众,甘孜州工会干部深入泸定县德威镇、德妥乡、磨西镇、燕子沟镇和相关企业,及时摸排企业、职工群众、工会阵地受灾情况,对遇难人员家属和受伤群众进行慰问安抚;雅安市总工会专程奔赴新民乡、王岗坪乡重灾区域察看灾情,看望慰问一线抢险抢通工作人员,统筹调配职工志愿服务队有序进驻灾区参与抢险救灾工作。组建51支职工志愿服务队,参与灾区后勤保障、群众安置、物资发放、服务咨询等工作。

回望艰难历程,为夺取脱贫攻坚和抗震救灾大考胜利,四川工会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主动作为、奋勇争先,找准工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凝心聚力展现工会作为。

改革创新,一切以职工为中心

“7号大车联动台经常发生故障,有安全隐患。”4月20日,四川德胜钒钛公司炼钢厂罗海燕通过李先华班组管理信息平台提交建议,很快通过审核,并获得了50元奖励。这一由该公司烧结厂班组长李先华率先发起的企业民主管理系统,让公司如获至宝,成为提升职工满意度和归属感,使企业和职工和谐共生、同向而行的重要抓手。1958年,乐山县兴办红旗铁厂和中川铁厂,延续至今,有了今天的德胜钢铁。成立20余年,公司创新深化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举措方法取得良好成效,成为了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

记者在深入采访过程中发现,始终围绕职工、一切为了职工,贯穿着四川工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的全过程,民主管理制度建设更是在不少企业被作为“传家之宝”。在乐山,创建于1938年的四川嘉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有着86年煤炭开采历史的国有老企业,成立至今先后召开了30届职工代表大会,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彰显。在嘉阳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中,记者看到一张十分珍贵的老照片被展出,那是1956年全国第一届重工业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的合影,嘉阳煤矿李希富和宋成山为了更好地应用从苏联引进的截煤机,反复刻苦钻研、攻坚克难,最终创下了8小时割煤107米的全国最高纪录,因此受邀赴京,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至1983年,四川省市属以上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基本普及,到1988年底,全省29749家企业事业单位已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占应建单位的95.8%,厂、车间、班组三级民主管理和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的建立,民主管理的组织体系和工作制度不断完善,职工权益保障进一步得到重视。四川工会广泛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劳动竞赛从小指标百分赛转到“四化”立功活动。大力建设“四有”职工队伍,推动工人教育和技术革新,全省建立首个技师协会,开展“百万职工大练兵”,积极为新型工业化储备人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四川工会率先探索市场化条件下的维权新路径。在国企改革阵痛期,“再就业培训中心”“困难职工帮扶站”如雨后春笋,30万名下岗工人在工会护航中重拾信心。工会推动“送温暖工程”“金秋助学行动”,将帮扶网络延伸至雪域高原、彝家村寨。

进入新时代,在不断的改革创新进程中,四川工会团结引导职工群众积极服务中心大局的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每年开展主题宣讲超5000场次;围绕国家、省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广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规上企业参赛面达90%;维权服务也取得新成效,完成《四川省〈工会法〉实施办法》等法规修订,建立“省(城)际联动、部门互动、上下齐动”维权体系,健全“人社+法院+工会+N”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系统推进百人以上企业建会、百人以下25人以上企业建会,完善“小三级”工会组织体系;在全国工会首家引入区块链技术,构建工会数据全省统一、工会业务全省通办、工会服务全省共享的四川工会网上工作平台及川工之家APP……四川工运事业蓬勃推进,工会组织与广大职工群众关系愈加紧密。


领导自贡盐场工人大罢工的革命烈士肖凤阶雕像。

锐意进取,开启工运新篇章

2023年11月21日,四川省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在成都开幕。会议提出,全省广大职工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全总、四川省委决策部署上来,踔厉奋发、锐意进取、拼搏实干,在巴蜀大地进一步唱响“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时代强音。

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本30余万字的四川工人运动史在四川工会十五大处停笔。站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忠诚履职,在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篇章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和工会桥梁纽带作用的川工故事仍在继续。

2025年2月,四川省总工会召开十五届四次全委会,在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四川工会聚焦主责主业,规划了一份沉甸甸的工作清单。

结合党政中心工作,推出“讲政治、促改革、勇创新、保稳定”宣传教育活动,深化“强国复兴有我”“网聚职工正能量 争做四川好网民”“川阅·工沐书香”“玫瑰书香”等系列主题活动,创新开展全省职工运动会等覆盖面广、职工乐于参与的文化体育赛事,把思想引领融入职工文化建设中;鼓励指导全省各级各类劳模工匠宣讲团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车间班组、进校园、进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进网站“云端”,激励广大职工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成就梦想。

在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扩内需促消费中发挥作用、广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中,着力提升工会服务大局贡献率。如健全四川工匠梯次培育机制,巩固深化产改“千企行动”成果,大力实施“求学圆梦行动”;落实“民主管理进百强企业”行动,组织“劳模工匠助企行”数智化专项行动;加强开发区(产业园区)工会建设;加大释放职工消费能力、深化工会普惠性服务制度机制,办好“川工带川货·助力乡村振兴”“川工送福利·会员享实惠”等项目;持续推进川藏铁路、水风光气“四能”新能源建设等省级劳动竞赛,围绕六大优势产业、聚焦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板块办好“川字号”劳动和技能大赛,持续推动川渝、黄河流域创新工作室联盟创建等。

提升维权服务质效。强化职代会、厂务公开、职工董(监)事等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建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服务工作体系,推动“工会+N”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用好“一函两书”“12351热线”等抓手;聚焦职工最直接最现实需求,科学设计、不断拓展工会服务职工的品类项目,持续推进提升职工生活品质试点工作,努力满足职工群众美好生活向往。

开展“改革年、创新年、落实年”活动,把助力改革发展大局与深化自身改革结合起来,以改革方式逐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坚持守正创新,赓续工会红色血脉,坚守工会优良传统,持续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工会干部队伍,全方位提升四川工会改革创新能力。

百年来,四川工会始终与党同心、与时代同向,在巴蜀大地上书写着波澜壮阔的工运史诗。得益于百年工运实践,四川工会人得到深刻启示: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工运事业才能方向不偏、蓬勃发展;只有紧扣时代脉搏,工会组织才能彰显价值、永葆活力;只有扎根职工群众,工会工作才能深入人心、基业长青;只有不断改革创新,工会建设才能与时俱进、勇立潮头。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四川工会将继续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续写新的荣光。

(四川省总工会供图)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