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日本京都大学综合博物馆举办了一次特别展览,公开展出了约3.5万张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老照片。与此同时,这些照片也全部对公众开放,可以在网上免费下载。
这些照片结集为《华北交通写真》,由“华北交通株式会社”于1939年至1945年期间在中国北部西北部拍摄的。“华北交通株式会社”当时管理着中国北部和西北部的铁路、公交、船舶等交通网络。这批照片中,几乎没有战争场景,主要以华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状况为多,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及文物等内容也不少。
虽然名为《华北交通写真》,但照片实际囊括了中国北部的大部分地区。今天发布一组在山西太原拍摄的一组照片。
新民第二市场,右侧似乎是一家凉粉铺子。1939年6月。
一处门楼。1939年6月。
晋祠镇一处农家。 左上方是水车小屋,近前是一座猪圈。1939年6月。
晋祠镇一处农家,跪拜土地。1939年6月。
晋祠镇农家的水车屋内,在碾稻谷。1939年6月。
水车小屋里的扬场簸箕(用来使谷物和糠等分离的农具)。1939年6月。
水车小屋内,用来磨面的石臼。1939年6月。
水车小屋内,用来磨面的磨具。1939年6月。
晋祠镇一户农家的农具。1939年6月。
采摘芥菜。1939年6月。
太原街市的清晨。1939年12月。
太原商店街桥头街。1939年11月。
太原鼓楼,1939年11月。
太原府城鼓楼明初建造,清代两次重修,在抗日战争和解放太原的战役中饱受摧残,已成危楼,1952年被拆除。鼓楼顶层悬挂“造产救国”大匾;二层悬挂“用志不忘”大匾,均为阎锡山手书。
从太原钟楼向东南方向远望。1939年11月。
太原钟楼上的琉璃狮子。1939年11月。
太原天主教堂。太原天主堂创建于1870年,义和团运动时被毁,后1905年由风朝瑞主教主持重建。1939年11月。
太原天主教堂坐东朝西,南北进深约70米,呈拉丁十字纵长形,非常典型的欧洲教堂风格。
太原鼓楼。 1939年11月。
一家饭店的女招待。1939年11月。
太原文庙大成殿。1939年11月。
街上的孩子。1939年11月。
太原桥头街。1941年1月。
太原新民公园。1940年4月。
新民公园即太原文瀛公园,1927年3月文瀛公园举办了孙中山先生逝世二周年活动后,改名为中山公园。1937年11月,日军侵占太原城后,改中山公园为新民公园。
街上墙壁上,日本人的宣传画。1941年2月。
太原铁路局。1941年2月。
太原城内桥头街街景。1941年8月。
太原永祚寺双塔。1941年。
太原永祚寺双塔。1941年。原图标注:塔的内部因战火遭受了相当程度的损坏,预定在昭和十七年(1942)进行修复。
太原钟楼。
太原钢铁厂。
太原钢铁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