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里的老农蹲在田埂上直摇头。
四月初一的日头毒得能晒脱一层皮。
“晒了四月头,六月晒死牛”——这句老话今年怕是要应验。 气象站的电子屏跳到了37℃。 比往年同期足足高了5度。
春播的玉米苗蔫得像烫过的菠菜叶。 三伏天突然瘦身成了30天。 比过去十年少了整整10天。
可温度计里的水银柱窜得比窜天猴还快。
农技站老王翻着发黄的记录本。 “晚立夏热死牛”的谚语下面画着三道红杠。
去年这时候田里还能穿夹袄呢。 水库见底的裂缝能塞进成年人的拳头。
上游飘来的死鱼臭了整条河。 卖冰棍的张婶一天补了四次货。 气象台最新预测在村民群里炸了锅。
夏季降水量偏多但高温日数增加。 这不等于要把人放蒸笼里再浇开水? 陕西的老李头在电话里直嘬牙花子。
他家冬小麦提前半个月抽穗。 “这天气邪性得很,该冷时候烫,该热时候闷”。
农贸市场里的苦瓜价格翻了三倍。 摊主们都说解暑菜卖得比肉还快。
连狗都趴在阴凉处吐着舌头装死。 农业局的专家们连夜修改抗旱预案。 他们发现个怪事:往年6月才出现的蝗虫卵。
今年4月就密密麻麻铺满了沟渠。 建筑工地的水泥板能煎鸡蛋了。 包工头老吴给工人发藿香正气水像发糖豆。
“这么搞下去得改夜班喽”。
最让人发愁的是那些果树。
梨花和桃花竟然同时开在了立夏前。
蜂箱里的蜜蜂热得集体罢工。
有个细节很多专家都没注意到。 今年北方的沙尘暴次数少了六成。 可空气中的灼烧感反而更重了。
镇上的老中医天天熬解暑汤。 他说这天气像烧红的铁锅倒凉水。 “外面烫里面潮,最伤人元气”。
粮站的电子秤显示个诡异数据。 春小麦的千粒重比去年轻了15克。
这要搁在旧社会就是饥荒前兆。 我个人觉得现在的天气预报像在打补丁。
明明预测要下雨却晒得冒烟。 说好的降温转眼就成了高温红色预警。
池塘里的青蛙半夜还在叫。
它们可能也分不清这是春天还是盛夏。 连知了都提前两个月上岗了。 最邪门的是那些老榆树。
本该郁郁葱葱的树冠像被火燎过。
林业局的人说是蒸腾作用过载。 菜农们开始给大棚盖遮阳网。 这玩意往年都是七八月才用的家伙什。
现在刚进五月就派上用场了。 有个现象教科书上从没写过。 露水在日出前就蒸发得干干净净。
土地干渴得像块发烫的烙铁。 养殖场的饲料消耗降了两成。
不是牲口胃口差,是它们根本不想动。 连最勤快的公鸡都懒得打鸣了。
气象站的年轻人偷偷告诉我。
他们新测到种叫“热浪脉冲”的怪现象。
温度能在十分钟内飙升七八度。 村里的老人翻出了民国时期的黄历。
上面用朱砂笔圈着相似的年份。 后面清一色标注着“大旱”“蝗灾”。 供电所的变压器爆了三个。
维修师傅说没见过这种负载。 空调外机转得像轰炸机起飞。
或许我们该重新打量那些老谚语。
当现代科技撞上千年经验。 有时候土办法反而更接近真相。
超市里的绿豆早就卖断了货。
收银员说连八宝粥都成了抢手货。
这天气,谁还吃得下红烧肉啊?
最后说个细思极恐的事。 今年连北极熊都提前换毛了。
而我们还在争论空调该开26度还是28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