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8日,朝鲜首次通过官方渠道确认派遣士兵支援俄罗斯军队,参与收复库尔斯克地区。
据美韩乌三方情报评估,去年秋季约有1万至1.2万名朝鲜士兵先期抵达俄罗斯,春节前又增派约3,000人。
这次部署基于2024年6月平壤与莫斯科签署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条约明确规定“相互防御及军事协作”。
前线报告显示,朝鲜部队不仅参与地面突击,还补给俄军大量弹药,其中至少有数百万发来自朝鲜生产的火箭弹与炮弹。
在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仅以“各国交往不针对第三方”为由予以模糊回应,未对具体行动作出评判外交部。
2024年6月,金正恩与普京在平壤签署《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这是两国自冷战结束以来级别最高的军政合作框架。
条约第4条明确提到“在对方遭受武装攻击时,另一方将提供军事援助”,为此次兵力部署奠定法律基础军控协会。
与此同时,朝鲜还向俄军输送了大批火箭炮弹和导弹零部件,帮助克里姆林宫缓解长期弹药短缺困境。
多位被俘朝鲜官兵透露,他们在部署前仅接受数周快速训练,甚至部分士兵只进行过模拟演练就被送往前线。
据乌克兰战地情报,朝鲜部队多以“风暴纵队”特种名称出现,承担夜间突袭与掩护撤退等高危任务。
防务观察人士认为,平壤此举既是对莫斯科的忠诚回馈,也意在向西方释放“战略价值”信号,争取更多经济与技术支持。
据俄罗斯国防部通报,参战朝鲜兵力约1.4万人,较各方估计略高;其中包括多支特种部队和炮兵分队。
朝鲜士兵主要负责清剿残余防御据点、构筑战壕以及前沿哨点的守卫工作,极少参加城市巷战。
乌方情报称,目前已确认约4,000名朝鲜士兵伤亡,其中阵亡与失踪者近2,000人,伤情惨重。
多位战俘讲述,朝鲜士兵多次被命令执行“白刃冲锋”,甚至出现因缺乏后送而被迫留在野外的案例,凸显人道主义危机。
普京在克里姆林宫发表讲话,公开感谢“朝鲜兄弟们的英勇表现”,并承诺在平壤设立“英雄纪念碑”以示纪念。
首尔外交部称此举“严重违反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要求立即撤回所有朝鲜部队,并警告将升级对平壤制裁。
美国国务卿也在声明中指责平壤“将无辜士兵作为炮灰投向前线”,并呼吁国际社会团结应对这一新挑战。
在4月28日例行记者会上,郭嘉昆表示:“关于俄朝双边交往,中方多次阐明立场,各国交往不针对第三方”。中方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
他还强调,解决乌克兰危机应通过对话途径,反对任何可能导致冲突进一步升级的单边行动外交部。
朝鲜的公开参战,标志着俄乌冲突迈入新阶段,也意味着平壤与莫斯科的军事同盟已超越以往援助层面,对区域安全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此前,在2024年11月份时,美国就已经发文表示:
我们以最强烈的措辞谴责朝鲜和俄罗斯之间日益增加的军事合作,包括朝鲜出口和俄罗斯非法采购朝鲜弹道导弹,以及俄罗斯针对乌克兰使用这些导弹和弹药,这种做法违反了联合国安理会的多项决议。朝鲜士兵接受或提供与使用弹道导弹或武器有关的任何培训或其他援助直接违反了联合国安理会第1718号、第1874号和第2270号决议。我们还对俄罗斯违反联合国安理会相关决议向朝鲜转让核技术或弹道导弹相关技术的可能性深感关切。我们敦促朝鲜停止向俄罗斯的侵略战争提供援助。
甚至于,西方还想要中国一方出面,试图给朝鲜施压,影响其对俄乌战场的参与,但这些西方国家确实有点恬不知耻。
在俄乌战争一开始,他们就以“支持乌克兰捍卫其自由、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借口,多次介入其中,并为其提供各种物资、武器等等,这些人又怎能不知道自己是在掩耳盗铃,用着下三滥的手段呢?
西方总是在宣传人权,但好像他们总是做出了一些毫无人性的行动,似乎也印证了马克思当时对资本主义的预言,这些国家始终要走上穷途末路的境地。
韩国半岛局势恐因此升级,日美同盟也可能调整部署,以应对朝鲜“出海作战”带来的新威胁。
朝鲜兵力亮相库尔斯克,不仅是俄乌战场的“意外变量”,亦是大国博弈的最新注脚。未来,围绕这一事件的后续制裁、谈判与军事调整,都将持续牵动全球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