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摩擦,存在一些“地缘矛盾”,4月22日克什米尔恐怖袭击事件只是导火索,不过印度方面在还没有调查的情况下,就将怀疑指向巴基斯坦,甚至做出断水和赶人这样的行为,不断激化双方矛盾。



没想到在4月27日凌晨,再次交战,值得注意的是,交战不到24小时,巴基斯坦就向中国致电,作为外交部部长的王毅,也做出了回应,支持巴基斯坦鉴定反恐行动,不过也是呼吁双方保持克制,只是没有想到,印度方面态度强硬,拒绝收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2025年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的帕哈尔加姆镇发生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造成26人死亡、17人受伤。这场袭击如同往热油锅里泼水,瞬间引爆了印度的怒火。总理莫迪当即中断中东访问回国,将矛头直指巴基斯坦,称其“纵容跨境恐怖主义”。



印度的报复来得又快又狠,驱逐巴方外交官、关闭边境口岸、暂停实施近70年的《印度河用水条约》等等,巴方也不甘示弱,反手关闭印度航班领空、暂停双边贸易,做到了“以牙还牙”。

双方你来我往,外交战打得火花四溅。但最戏剧性的操作当属印度的“水战”,先断水再放水,导致巴控地区突遭洪水冲击,农田牧场一片狼藉。

到了4月26日深夜,军事摩擦终于爆发。印军机枪扫射巴方哨所,巴军立刻回击,双方交火持续至凌晨。虽然未造成伤亡,但这场“不到24小时的迷你战争”让局势彻底失控。



在冲突出现之后,印度方面也证实了印巴冲突,不过印度官员表示,这件事情是巴基斯坦率先开枪,不过对于这样的说法,巴基斯坦方面并没有做出回应。

印巴之间的冲突,在此之前就曾经发生过,2019年,印巴冲突爆发之后,巴方对于印度进行了关闭领空这样的措施。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损失,当时外媒报道,造成了6400万美元的损失。



面对印度的全方位施压,巴基斯坦在4月27日凌晨交火结束后,迅速拨通了中国的电话。巴副总理兼外长达尔向中方通报局势时,重点提及两点,一是巴方打击恐怖主义的决心,二是印度“断水放洪”对平民的伤害。这通电话的潜台词不言而喻,巴基斯坦需要盟友撑腰。



王毅的回应堪称教科书级外交辞令,既表态支持巴方“维护主权安全”,又呼吁双方“保持克制降温事态”。这“一碗水端平”的背后,藏着中国的双重考量,作为巴方“铁杆盟友”,力挺兄弟义不容辞,但中印关系近年回暖,若印巴真打起来,中国在边境贸易、金砖合作等领域也会被波及。

这种“支持但不拱火”的态度,背后是中国在南亚的战略考量,既不能坐视盟友受损,也不愿因选边站队破坏与印度回暖的关系。

值得玩味的是,巴基斯坦最初曾试图求助美国。但特朗普一句“他们自己能解决”,让巴方彻底转向东方。中国的角色因此更加关键,既要为巴方提供政治支持,又需避免被贴上煽动战争的标签。王毅提出的公正调查恐袭事件和推动事态降温,实际上为双方留出了台阶。



不过,印度的反应却让中国的调解略显尴尬。莫迪在公开讲话中继续放狠话,暗示要“严惩恐怖分子后台”,就差没报巴基斯坦身份证号。



面对国际社会铺天盖地的劝和声,印度为何坚持“硬刚到底”?尽管国际社会密集呼吁冷静,印度却表现出罕见的强硬姿态。莫迪在广播演讲中誓言严惩恐怖分子及其支持者,虽未点名巴基斯坦,但矛头所指路人皆知。

印度这次敢拿水资源开刀,是因为捏住了巴基斯坦的命门。印度河上游的6条支流中,印度控制了3条。巴智库报告显示,若印度完全断水,巴农业GDP将暴跌18%,至少900万人面临饥荒。



这种“拒绝收手”的背后,藏着三重动机,首先就是要转移国内矛盾,要知道2025年正值印度大选前夕,莫迪政府因经济低迷、社会分裂等问题支持率下滑。克什米尔恐袭事件恰好成为凝聚民意的爱国燃料,通过对外示强掩盖内部治理困境。

印度近年以“南亚霸主”自居,试图通过军事冒险测试邻国与国际社会的反应。此次“水武器”的使用,既是对巴基斯坦的极限施压,也是向世界展示“非传统战争手段”的威慑力。



印度与美西方关系密切,而中巴合作日益深化。印方或许认为,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展现强硬姿态,能换取更多国际支持,同时牵制中国在南亚的影响力。

不过,这种策略的风险显而易见。印度断水放洪的行为已引发国际谴责,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直言“极端措施威胁平民安全”。若冲突持续升级,拥核国家的对抗将把南亚推向不可预测的深渊。

《印度河用水条约》本是印巴间难得的合作典范,但印度此次单方面毁约,既打击了巴方农业命脉,又向国内传递了“强权即真理”的信号。

尽管双方都拥有核武器,但印度似乎吃准了巴方不敢轻易升级冲突,毕竟巴方经济更脆弱,军力也处于下风。不过这种“走钢丝”策略风险极高,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警告称两个拥核国家玩火,烧着的可能是整个南亚。





回看历史,印巴在克什米尔的冲突从未真正停止,但全面战争的概率始终极低。1999年卡吉尔冲突后,双方虽偶有交火,最终都靠外交渠道摁住火苗。这次也不例外,尽管印度嘴上强硬,但既未大规模增兵边境,也没切断全部对话管道。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核恐怖平衡”,两国都清楚,一旦开战就可能滑向核对抗,届时没有赢家只有废墟。不过,小规模摩擦的持续仍可能酿成意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