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申城街头,你可曾看到过“DZ”打头的公交线?DZ其实是定制公交的简称,这些线路目的地五花八门,除了到地铁站、写字楼的通勤线路,还有不少“花式”定制线,比如“消费专线”“通医专线”等等。上海为什么会突然开出那么多定制公交线路呢?


工作日上午十点过后,通常是公交的运营低谷时段,但在仙霞西路的这个公交站点上,却少说有二十几个乘客正在候车,他们等的是一条新开通的定制班车,可以直接把他们送往同仁医院配药。

新泾家苑居民表示,这趟定制公交车为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带来了方便,让他们享受了福利。“肯定是坐这趟车方便,省得我们老年人一个大桥走上来,多累啊!”


这条方便就医的DZ306路定制公交,从大型社区新泾家苑门口出发,每天固定时间发车4班,20分钟内就能直达同仁医院。而以往,这里的居民前往同仁医院,要么步行1公里后坐88路,要么就得换乘两趟公交。一位居民说:“走路走到88路,加上坐车最起码40分钟左右。”

今年以来,各种定制公交在上海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有就医线、上学线、通勤线等等。传统公交线的开行需要兼顾沿线出行的各种需求,线路设计有时难免“兜圈子”,而定制公交则是把出行群体的目的地进行了归类,根据目的地需求来精准设计线路。对乘客来说,不用绕路、减少了沿线停靠站的等待,而对运营方而言,定时定点的开行,也比传统公交从早到晚的运行明显降本增效。

久事公交营运业务部总经理杨黎明说:“特别是一些长、大线路或者是低效线路,通过线网的优化以后,把这些劳动力和车辆优化下来,然后把它投入到定制公交上。”


比如DZ301路,是一趟从大华居住区开往附近地铁站的通勤专线。如果是传统公交的话,票价2元,需要15至20名司机,从早上五点半到晚上十点半全覆盖,但低峰时段,车辆很可能就是空跑。而这条定制线,只在早高峰7点到9点,晚高峰5点到7点开行,不绕圈,票价1元,两位司机就能完成,从来不会空跑,每班车都几乎满员。

巴士三公司营运业务部副经理武永明说:“这条定制公交开下来之后,百公里人次也接近我们的预期,收费是1元的票价,对运营来说,能够把一部分骑电瓶车的客流吸引过来。”


定制公交除了能按乘客需求设置,还能随时与各种文旅活动和消费场景形成联动。比如今年樱花盛放期间,宝山等地就开出赏樱线,大受游客欢迎。而五一小长假在即,一些中心城区去往商圈、滨江水岸的五五消费节专线也已准备妥当。


巴士四公司营运信息部经理李俊曦向记者介绍了一条即将开行的、串联起徐汇的多个商圈和滨江的“龙华环线”:“我们和轨道交通站点衔接,和整个商圈互动。从龙华出发途经西岸几个重要的景点,比如西岸大剧院、包括传媒港,然后再回到龙华会商圈,在双休日运营,每天早上的10点到晚上8点开行。”


而凭借这条定制公交的车票票根,乘客在商圈消费时还能获得专属优惠。徐汇区龙华街道团工委副书记徐丛丛说:“我们已经制作了五五购物节的定制票根,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获取已有商圈的优惠活动。”

“看到很多风景,到站了之后,还可以去商场玩。”居民表示很期待。


久事方面介绍,今年以来,仅他们公司开行的定制公交就超过30条,其中有7条线路的运营情况超过预期。后续,他们会根据客流数据分析研判,对定制公交随时进行灵活调整,客流明显不足的也会果断撤销。业务部总经理杨黎明说:“通过三个月到半年的客流培育期,客流大于平均百公里人次的,就把它保留下来。评估下来人次没有满足当初的预期,那么我们就结合定制公交的灵活性,把它关线。”


多年以来,传统公交客流下滑,是业内必须要去解决的问题。如今,运营方不断摸索,用好大数据工具,对乘客的需求充分挖掘,来精准定制线路,线路效能明显提升。目前,上海已经计划建立“上海市定制公交统一平台”,利用随申行数据模块,统筹各方运力,也能方便乘客寻找到不断调整中的各种定制线路。

同济大学交通学院教授陈小鸿指出,定制公交,必须收集需求形成线路,然后来做车辆的调度。大家都加入到一个公共的平台,就起到了一个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的作用。

定制公交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性强,可以根据市民需求不断优化调整,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普惠的最大化。目前,定制公交正以通勤、助学、就医、旅游等特色模式,打通城市交通的毛细血管,延伸公共交通的可达性,盘活公交资源,提高精准服务水平,让市民出行更便利。

看看新闻记者: 李恩蟾

编辑: 朱玲敏,张予洋

责编: 师玉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