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过后,广西人的菜桌上添了一道美食:博白空心菜。“席间一试青龙味,半夜醒来嘴犹香。”这句诗里的“青龙”指的就是博白空心菜(即博白蕹菜),属于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博白空心菜,这个曾深藏于南流江畔的乡土味道,从田埂间的晨露到都市餐桌的烟火,这根“翡翠藤蔓”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连日来,天气日渐升温。清晨4时许,博白镇官田村的空心菜种植大户甘娴就已经带领工人下田采摘空心菜。“每天我们4点采摘一批,10点再采摘一批,赶着将最新鲜的菜给采购商发出。”甘娴说,在他们家的种植基地,平均每亩地一次可采收150公斤~250公斤。在她身后,一望无际的连片水田,藤蔓状的博白空心菜在覆盖着浮萍的水面上舒展身姿。


王骏带工人们采摘空心菜。

博白空心菜一般指的是水蕹,其茎长叶疏、叶尾尖细、鲜绿脆嫩、清香爽口,盛产于每年的3~10月,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博白县地处广西东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给空心菜的生产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是国家级优质空心菜产区,也是自治区空心菜种植基地。在农村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种植空心菜,空心菜既是群众“菜篮子”的重要成员,也是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收入、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长势良好的博白空心菜。

4月25日下午,一辆满载着1000公斤博白空心菜的货车完成装车后,马上发往南宁。“这是我们的采购商为社区团购客户采购的蔬菜,明天一早就能送到群众手中。”甘娴的儿子王骏一边忙着打包发货一边说。“到了下半年,我们还会把空心菜再加工成蕹菜酸,包装成礼盒进行销售,为博白空心菜再增值。”如今,甘娴家的空心菜年产值超150万元。

工人张阿姨今年已经60多岁,她在田里挑选50~60厘米长的菜筒,仅几分钟,就摘好了约10斤。随后洗去浮萍和泥土,立即过秤、包装、发货,以最快速度到达消费者手中。


工人将刚采摘的空心菜进行初步清洗。

“博白蕹菜主要是种植在水田里,充足的水分,使它格外的鲜嫩。”博白蕹菜协会会长王友军介绍,种植空心菜的水田,一般泥肉较深,土质肥沃,经常保持4至5寸深的水层。它的特点是,叶茎特别长,叶子格外稀疏,以至于刚采摘下来的空心菜,几乎“只见其茎而不见其叶”。

博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冯小龙介绍:“博白空心菜的采摘期也较长,从每年3月中下旬开始,一直可采摘到10月。”记者在种植基地看到,博白空心菜在种植技术上也有讲究,在种植时会在水田上铺种一层绿绿的浮萍,浮萍能调节光照和水温,还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我们的空心菜不使用任何杀虫剂,我们用辣椒水与醋进行除虫。”甘娴说。目前,她家产出的空心菜还通过电商直播间进行销售,不少在外工作的博白人纷纷表示:“如今在外地也能吃到博白空心菜了,满满的家乡味。”


工人在对空心菜进行称重打包。本文图片均由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莫淑媛摄

据了解,在3月刚上市的时候,甘娴家产出的空心菜供不应求,能卖到十几元一斤,如今即将进入丰产期,平均4元钱一斤。博白空心菜广销到北京、广东、新疆等地区,受到广大消费者欢迎。在贵港市工作的博白人邓东锋是博白空心菜的忠实粉丝,近日专门开车到博白采购正宗水蕹,还拍摄了视频发布到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截至目前共有600万浏览量。他说:“想让更多人知道,博白有这么好的特产!”

截至目前,博白空心菜种植面积约1.2万亩,总产量约3.6万吨,产值约1.8亿元。“未来,博白将持续以博白镇护双村、九龙村等村为重点,打造博白空心菜产业带,创建博白空心菜绿色规模化生产基地。”博白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陈秋华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