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亚太日报援引BBC报道,美国12个州联合向国际贸易法院提起宪法诉讼,指控特朗普政府滥用紧急权力征收关税,揭开了联邦与州政府在贸易政策上的激烈博弈。这场由纽约州总检察长莱蒂西亚・詹姆斯牵头的法律行动,核心争议在于总统是否有权绕过国会,凭借1977年《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对中国、墨西哥等国商品加征最高达145%的关税。诉讼文件指出,特朗普政府对IEEPA的解读存在根本性错误。



特朗普(资料图)

简单来说,这12个州认为,征税是国会的权力,而不是总统可以随意启用的工具,特朗普所谓的“国家紧急状态”,根本经不起推敲。一句话,他不是在处理国家危机,而是在借机搞“强权经济”。有分析认为,这不是法律问题这么简单,12个州的联合出击,其实传递出一个政治信号——即便特朗普声势浩大,也无法忽视美国内部的反弹声音。尤其在即将面临中期选举的当口,特朗普想靠关税打“经济民族主义”的牌,就必须面对更多来自体制内的制衡。

日前加州州长纽森宣布,据权威数据统计,加州2024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尽管美国各州缺乏谈判国际协议的权力,但纽森承诺将直接与外国官员谈判,寻求豁免并帮助保护关键行业。加州是美国经济和人口第一大州,也是吸引中国投资最多的州以及中国留学生和游客最青睐之地,对全球供应链和国际贸易体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加州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墨西哥和加拿大之中,中国的地位无法替代。



特朗普(资料图)

这12个州当中,不全是民主党主导的蓝州,还有亚利桑那州、内华达州这两个特朗普去年在总统选举中赢下来的摇摆州。与此同时,白宫内部传出消息,特朗普正考虑“大幅削减”对华关税,可能会对现有的145%税率“腰斩”。特朗普在办公室告诉美媒,是否降低关税“取决于中国”,美国将用两到三个星期的时间,正式确定关税税率。

美国总统特朗普意识到情况不对,主动要降低对华关税,但为时已晚。一方面,美国国内的情况不容乐观,越来越多的州与机构“揭竿而起”,另一方面中国已做好万全之策的准备,根本不急于一时妥协。这场法律战的本质,是美国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对决,但主导一切的却并非国会,而是民主党。由于共和、民主二党的基本利益不一致,幕后“金主”也有很大差别,因此关税战在保护共和党本土产业利益的同时,不可避免在伤害民主党的经济全球化。



特朗普(资料图)

白宫似乎缓和了此前在关税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对一些人来说,华盛顿最近的言论听起来像是一种策略。但对许多专家和投资者来说,这更像是一种焦虑。杜克大学政治学教授格里科告诉法新社,美方可能将继续寻求与中国达成协议,“以免金融市场给他带来困扰”。分析人士表示,如果中美开始就贸易问题进行磋商,那么可能将解决更广泛的问题。威廉·杨认为,在中国看来,这场关税对峙的走向将是未来4年中美双边关系如何发展的前兆。

当前国际秩序本身也已发生深刻变化,越来越多国家远离美国主导的霸权体系。这场由美国挑起的贸易战,至今并没有带来所谓“胜利”。美国民众承担的是物价上涨的代价,美企付出的是市场流失的代价,而特朗普本人正面临信任危机的反噬。如今的“降温”姿态,不过是回归现实的无奈低头,是一场被失败逼出的“和解剧本”。真正让局势转圜却并不容易。若白宫仍幻想以话术替代实质让步,以政治操弄换取贸易红利,只会再次陷入自设陷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