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万燕波
当前,豪华电动越野车市场尚处于萌芽阶段,但竞争已悄然升温。特斯拉Cybertruck(参数丨图片)以颠覆性设计吸引眼球,但交付周期和本土化适配仍是短板;Rivian R1T主打户外生活方式,却因价格高昂难以触达大众市场。
而猛士M817在上海车展全球首秀为市场提供了新的选择,其核心优势在于“本土化智能”与“军工品质”的双重背书。
对于越野爱好者而言,“硬派”二字往往意味着粗犷、可靠与征服一切的底气。但传统越野车在智能化上的短板,也让许多用户陷入两难:要么选择纯粹的性能,要么妥协于科技体验。猛士M817的诞生,恰恰打破了这一僵局。作为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智驾HUAWEI ADS 4的量产车型,它将军工级的底盘调校与华为的“最强大脑”完美结合。乾崑智驾系统不仅支持高速领航、城市复杂路况的智能避障,还能通过持续OTA升级,让车辆“像人一样可进化”——这种能力在越野场景中尤为重要。想象一下,当车辆穿越无人区时,系统能实时分析地形、预判风险并调整动力输出,这种智能化的安全感,是传统越野车难以企及的。
而华为鸿蒙座舱的加入,则让这台“陆地霸王”的内核更加细腻。从语音交互到多屏联动,从娱乐生态到车家互联,鸿蒙系统的流畅体验早已在消费电子领域得到验证。如今,它被移植到一台硬派越野车上,既满足了年轻用户对科技感的追求,又让长途穿越不再枯燥。这种“铁汉柔情”的设计理念,精准击中了当下消费者对“全能车型”的期待。
猛士M817的野心不止于技术堆砌,而是真正从用户需求出发,提出了“5+2+2”场景化解决方案:工作日5天城市通勤、周末2天短途出游、长假2周长途越野。这种设计思路,直指传统硬派越野车的痛点——多数时间被闲置在城市中,功能单一、能耗高、舒适性不足。
为了兼顾城市与野外,M817在性能上做了全面平衡。电动化平台带来的低重心与瞬时扭矩输出,让它在城市中穿梭时灵活安静;而军工级的三电系统与底盘防护,则确保其面对岩石、泥泞甚至冰雪路面时依然游刃有余。更值得关注的是,华为乾崑车云服务的加入,让车辆能够通过云端大数据实时优化续航策略。例如,在长途穿越前,系统可根据目的地地形和天气,自动规划充电路线并调整能量分配——这种“越用越懂你”的体验,无疑将电动越野的实用性提升到了新层次。
东风猛士作为“中国军车第一品牌”,在可靠性上有着天然的信赖感。而华为的深度参与,则让智能化不再是舶来技术的简单移植,而是基于中国路况和用户习惯的定制化开发。例如,乾崑智驾HUAWEI ADS 4针对国内复杂的城市交通场景(如加塞、电动车穿行)进行了专项优化,这在同级竞品中独树一帜。此外,猛士M817的定价策略尚未公布,但参考东风猛士此前车型的定位,其很可能以“高配中价”的姿态切入市场,形成对传统燃油越野车和高端电动SUV的双向挤压。
今天的消费者对豪华车的定义早已不再局限于logo或参数。他们希望车辆既是社交符号,亦是生活伙伴。猛士M817深谙此道:外观上,它延续了猛士家族棱角分明的机甲风格,搭配可发光Logo和智能灯光系统,行驶在路上注定是焦点;内在则通过Nappa真皮座椅、主动降噪技术和空气悬架,营造出媲美豪华轿车的静谧与舒适。这种“外刚内柔”的设计,恰好契合了用户“工作日体面通勤,周末肆意撒野”的双重需求。
更重要的是,华为生态的融入让这台车成为了“移动智能终端”。通过手机与车机的无缝连接,用户可以远程控制车辆状态、预约充电,甚至将无人机拍摄的越野画面实时投射到车载屏幕上。这些细节虽不显山露水,却实实在在地提升了用车幸福感——而这正是高端市场最看重的“隐性价值”。
根据《2025 智能电动汽车行业深度报告》数据,2024 年国内新能源越野 SUV 销量达 38.8 万辆,渗透率突破 41%,增速明显,其中益于新能源技术领先与本地化场景适配(如针对中国非铺装路面的底盘调校),国产硬派越野市占率已达 83%。
新能源硬派越野市场的爆发,本质是 “技术普惠” 与 “需求升级” 的共振 。—— 当军工级硬件遇上华为智能大脑,当电动四驱颠覆传统越野门槛,一个覆盖城市中产与户外爱好者的 “新蓝海” 正在形成。从已公布的信息看,M817 智能驾驶、可靠性、体验上“无短板均衡”,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 “既能上山下海,又能舒适通勤” 的全能选择。
如果你是一位追求个性与品质的越野爱好者,那么这款车绝对值得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