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帮扶促提升,劳动教育结新果
为深入推进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教师提升劳动学科教学教研能力,助力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4月22至24日,走进惠州教研帮扶活动中小学劳动学科在龙门县举行。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惠州市教育局承办,龙门县教育局协办。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员梁惠燕、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教研员林晓洁及其团队、惠州市教育教学研究室教研员曾鹏辉、惠州市各县区劳动学科教师代表及龙门县义务教育阶段劳动学科教师共250人参加活动,活动分两个会场进行,主要包括集体备课、课堂展示、专题讲座、成果分享等内容。
在龙门县龙田第一小学,中山市三乡镇光后中心小学刘贵夏老师带来展示课《纸巾筒,巧变身》,课程聚焦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意培养,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将纸巾筒变成实用小物或精美装饰,充分体悟劳动创造美好生活。龙门县龙田第一小学郑安娜老师及教学团队项目组带来一节创新的劳动项目式展示课《知"稻"计划》,老师们带领学生走进种子科普基地,参观考察育种生产线,参与传统插秧,体验现代农业先进技术,体悟袁隆平院士"禾下乘凉梦"的家国情怀。中山市三乡镇光后中心小学黄敏庄老师作专题讲座《聚焦五育融合,深耕劳动实践——学科融合下的劳动教育新视野》。聚焦五育融合,重点介绍了劳动教育与学科融合的经验,为老师们打开了全新的视野。惠阳区沙田镇东明小学杜锐明校长、惠州市惠城区金山湖小学校校长李彩容、惠州市小金口中心小学教师林惠婵分享了学校在劳动教育方面的探索经验和成果。
▲中山纪念中学刘贵夏示范课《纸巾筒,巧变身》
▲龙门县龙田第一小学郑安娜展示课《知稻计划》
▲黄敏庄专题讲座《聚焦五育融合,深耕劳动实践——学科融合下的劳动教育新视野》
▲惠阳区沙田镇东明小学杜锐明校长分享成果
▲惠州市惠城区金山湖小学校李彩容校长分享
▲惠州市小金口中心小学林惠婵老师分享
龙门县第一中学会场,中山纪念中学黄冰洋老师带来非遗绒花制作课程《匠心独运:“扭”承非遗之韵》,让学生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了劳动的收获。龙门县第一中学伍菲菲老师展示了劳动实践课程《闻香识药:制作香囊》,让学生们不仅掌握了传统技艺,更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深刻体会到劳动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沈微微老师作专题讲座《劳心创物,育德铸魂——中山纪念中学教育集团劳动教育实践》,展示了中山纪念中学在“家校社”协同育人方面的实践成果。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中学校长王善刚、惠阳区第一中学教师张哲凌、博罗县育英学校教师黄玉璇分享了他们的劳动教育成果,为在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黄冰洋示范课《匠心独运:“扭”承非遗之韵》
▲龙门县第一中学伍菲菲展示课《闻香识药:制作香囊》
▲中山纪念中学沈微微专题讲座《劳心创物,育德铸魂——中山纪念中学教育集团劳动教育实践》
▲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中学王善刚校长分享
▲惠阳区第一中学张哲凌老师分享
▲博罗县育英学校黄玉璇老师
本次活动在校内外协同、课内外贯通、跨学科整合开展劳动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充分展示,省级送教团队、惠州教研团队以及观摩的教师们围绕劳动的课程目标定位、课程项目设计、课程形式创新等方面展开了深入讨论,进一步激活了惠州劳动教育教研团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加深了中山与惠州两地在劳动教育教研方面的交流。梁惠燕在总结时提出,要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意义与使命,找准各学段劳动教育的目标定位,积极探索和丰富劳动课程的实施样态,因地制宜开发劳动项目、以生为本设计劳动课,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生态,充分发挥劳动实践育人的作用与价值。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编辑:广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