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特约通讯员 张学泉)“这些都是我们的劳动成果,自己亲手栽种的蔬菜,肯定很好吃!”近日,在云南省双柏县妥甸中学“小农场”里,七年级学生李谭娇和她的小伙伴边除草边开心地聊着。这片由学生们亲手开垦的“小农场”郁郁葱葱,各种蔬菜、花卉、药材即将收获。
为丰富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妥甸中学将操场边50余亩空地开辟成集菜地、果园、花园、中草药种植为一体化的综合劳动实践基地,将“小农场”变成“沾泥土”“接地气”的劳动教育“大课堂”。
学校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按种植的种类分给各年级、各班级,每班1至2块劳动基地。根据节令,适时在基地果蔬区种植常见的果树以及西红柿、青菜、茄子等蔬菜,在药材区种植草珊瑚、重楼等中草药,周边的芍药花、牡丹花也是惹人喜爱。
翻地、播种、除草、施肥……浇水现场热火朝天,同学们互相协作,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种下一颗颗种子。“看似简单的种植,孩子们不仅观察体会生命成长的过程,劳动付出的艰辛,也体验了丰收的喜悦。”学校班主任李银斌在教学日志上写下这样一句话。
“别看它个头小,味道很巴适。”九年级学生杨潇云手里拿着熟透了的西红柿,自豪地和父母介绍着。每到收获的季节,教师都会把一些学校种植的蔬菜分给孩子们,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品尝。
学校每个月都会组织一个班开展1次“小厨房”活动。活动当天,老师带领着孩子们将“小农场”收获的茄子、西红柿等瓜果拿到学校“厨艺活动室”,学校后勤会根据孩子需要提供一些食材,由学生们自己制作。很快,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就端上饭桌,同学们纷纷邀请老师品尝,忙得不亦乐乎!
“我们将有限的校园空间合理利用,建成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自然。下一步,妥甸中学将致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动教育品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双柏县妥甸中学校长李向成说。
作者:张学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