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
在东西部协作的壮阔画卷上,一位从贵州贞丰大山深处走出的“农民工”,用十五年如一日的执着与热忱,在异乡的土地上镌刻下璀璨的奋斗足迹,成为引领万千务工者前行道路的“头雁”。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陆昌斌。
从大山到异乡 追梦人的奋斗足迹
1984年,陆昌斌出生于贞丰县鲁容乡的一个小山村。2010年10月,26岁的他,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毅然告别家乡的山水,踏上前往浙江东阳的逐梦之旅。初到东阳,面对陌生的城市与繁重的工作,陆昌斌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韧劲瞬间迸发。白天,他在车间里全神贯注,像一块海绵般吸收着每一个工艺细节;夜晚,当城市渐入梦乡,他仍就着一盏孤灯,埋头钻研技术知识。寒来暑往,他熟练掌握红木家具电脑雕刻这门“指尖上的艺术”,用精湛的技艺在异乡站稳脚跟。每到春节返乡,他总会化身为“励志导师”,用自己的奋斗故事,为村里的年轻人点燃希望之火,鼓励他们以奋斗为舟,在时代浪潮中破浪前行。
陆昌斌。
转身搭桥 成为务工”主心骨“
2017年底,陆昌斌的人生迎来新的转折,为了激励家乡更多的年轻人追逐梦想,他放弃了工厂的万元高薪,到贞丰县驻东阳劳务协作站工作,自此成为连接东西部发展的坚实桥梁。从劳务协作站站长到流动党支部书记,多重身份的叠加,不仅是责任的累积,更让他成为务工群体心中最可靠的“主心骨”。“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劳动模范”的荣誉纷至沓来,这些闪耀的勋章,既是对他过往拼搏的认可,更是他迈向新征程的响亮号角。
金融“摆渡人” 搭建流动金融联络站
在推动金融服务与劳务协作融合上,他更是不遗余力。2018年,贞丰农商银行开展外出人员金融服务时,与他结下不解之缘。此后,他作为连接贞丰农商银行与外出人员的金融“摆渡人”,有效推动贞丰农商银行和贞丰县驻东阳劳务协作站深度融合,打造出一个为贞丰籍外出人员服务的“流动金融联络站”。线上,通过微信搭建起便捷的服务通道;线下,通过实地走访外出人员,编织了一个个温暖的服务网络,将普惠金融的甘霖精准浇灌到2.5万贞丰籍外出人员的心田。
到一线调研。
党建引领 解老乡难题
为发挥党员模范先锋作用,在劳模陆昌斌的牵头下,2023年至今,双方通过党建互联共建的创新举措,在他搭建的“流动金融联络站”助力下,贞丰农商银行如同及时雨,每年都会选派一支党性过硬、业务能力强的外出服务队赴东阳开展外出人员金融服务,累计走访服务贞丰籍老乡3000多人次,主要解决老乡们资金短缺、融资难、社保卡业务办理、银行卡限额等问题,同时普及防诈、维护个人征信等金融知识,累计发放黔农“乡情贷”22000万元支持创业人员发展、就业人员提振消费,引导年轻外出人员不要触碰“网贷”,为他们发放信用贷款,转化高利率“网贷”,累计节约利息支出600多万元,以“上门服务”的方式累计为贞丰籍外出老乡节约“往返家乡”交通费用300多万元。
开展活动后合影。
连心筑梦 “黔”行不止
贞丰县作为劳务输出大县,大约有1/4的人口外出创业就业,劳务输出地主要集中在浙江、广东等地,他们带着家人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走南闯北,为社会做贡献,为家庭创幸福,作为百姓银行,贞丰农商银行将继续探索劳务+金融的服务方式,学习劳模陆昌斌“服务劳务者”的无私精神,竭尽全力做好外出创业就业人员的金融服务,助他们实现人生理想,点亮奋斗之路。
从“打工者”到“领路人”,陆昌斌以劳模精神激活了劳务协作与金融服务的“双引擎”。这条“连心桥”上,写满奋斗者的故事,更跃动着农信人“为民服务”的炽热与初心。(文/图 李有禄、刘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