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晚上,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动物生命救援在甘孜州德格县高原牧区上演。成都高新区(简阳市)对口支援工作队与德格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3名技术骨干冒雨驱车30余公里,穿越蜿蜒的盘山公路,成功为一头出生仅4小时的闭肛小犊牛实施手术,用专业与责任守护农牧民的“希望”。

当日22时许,德格县农牧局值班室的电话骤然响起。龚垭镇血呷村脱贫户友珍焦急地求助:自家刚出生的犊牛无法排便,腹部肿胀明显,多方求助无果后,只能向专业机构寻求帮助。“新生犊牛闭肛若不及时处理,36小时内就会因肠梗阻死亡。”值班人员深知情况危急,立即上报动物疫控中心,工作队与动物疫控中心迅速组建3名技术人员的应急小组,携带便携式手术设备与药品,顶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踏上救援之路。

从县城到牧民家需途经20公里的盘山公路,湿滑的路面、狭窄的弯道与能见度不足10米的雨夜,给行车带来极大挑战。“开慢些,安全第一,但也得快!牛犊等不起。”技术员兼司机罗宗全紧握着方向盘,凭借多年山区驾驶经验谨慎前行。

23时,救援小组抵达牧场。经详细检查,确诊犊牛为先天性肛门闭锁,且因肠管扩张导致呼吸急促、心率加快,情况危急,技术人员迅速搭建临时手术台开展手术。

“新生牛犊组织娇嫩,操作必须像绣花一样精细。”本次手术由成都高新区(简阳市)对口支援工作队队员凌旭主刀,精准“破肛”,在仅3厘米的操作空间内完成关键缝合。1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随着犊牛排出胎粪,现场所有人悬着的心终于落地。

“要不是你们,这头牛犊肯定保不住了!”脱贫户友珍握着工作人员的手,眼眶湿润。为确保犊牛术后恢复,技术人员又耐心指导牧民护理要点,并留下24小时联系电话。

“我们不仅要治病,更要教会牧民科学养殖。”德格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席章译表示,近年来,中心持续开展“技术下乡”活动,累计紧急出诊免费治疗牦牛100余次,培训牧民800余人次,发放技术手册2000余份,用实际行动筑牢畜牧产业健康发展防线。

(蒋汉青、蒋春林、凌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