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的KTV声震天响,王大爷被折磨得连续一周无法入睡。
“老东西,你管得着我在自己家干什么吗?”年轻人张明一脸桀骜。
王大爷没有发怒,只是微微一笑:“明天你就知道了。”
第二天晚上,一个少年抱着唢呐站在王大爷家门口。
“孙子,往死里吹!”
谁能想到,这一声令下,竟会引来一场意想不到的风波……
01
王大爷是个六十五岁的退休教师,脾气温和,生活简单,最爱的就是安静。
他独居在这个老旧小区已经有十多年了,从未和任何邻居发生过矛盾。
每天清晨五点半起床,沏一壶茶,坐在阳台上看看书,或者听听收音机里的评书节目。
晚上九点准时上床,最迟九点半就进入梦乡,这样的作息雷打不动。
小区里的人都尊称他王老师,因为他退休前在市重点中学教了三十年的语文。
许多居民都是他的学生,见了他总是恭恭敬敬地叫一声“王老师好”。
王大爷的生活本该就这样平静地继续下去,直到一个月前,他楼上搬来了新邻居。
那是个看起来三十出头的年轻人,穿着考究,说话彬彬有礼,第一次见面时还主动上前打招呼。
“王叔叔您好,我是新搬来的,以后请多关照啊!”年轻人笑容满面地说道。
王大爷很是欣慰,觉得这年轻人有教养,便热情地回应:“欢迎欢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
第二天,王大爷还特意蒸了一笼包子,又拿了些自己腌制的咸菜送去给新邻居。
“年轻人刚搬来,肯定忙着收拾,可能没时间做饭,这点心意,不成敬意。”王大爷笑眯眯地把食物递给年轻人。
年轻人叫张明,接过食物连声道谢:“太谢谢您了王叔叔,改天我请您吃饭!”
王大爷摆摆手:“不用客气,左邻右舍的就是要互相照应。”
就这样,两家关系开始得很融洽,王大爷对这个新邻居印象颇佳。
日子平静地过了两周,一切如常,直到那个周五的晚上。
王大爷像往常一样,九点钟准时上床休息,刚要进入梦乡,突然被一阵震耳欲聋的音乐声惊醒。
“轰隆隆”的低音炮震得天花板都在颤抖,伴随着几个人走调的吼叫声,简直像是一场噪音轰炸。
王大爷猛地从床上坐起来,困惑地看着天花板,声音正是从楼上张明家传来的。
“这么晚了,声音这么大,不太合适吧?”王大爷皱着眉头喃喃自语。
他决定上楼去提醒一下,毕竟通常情况下,文明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
王大爷披上外套,拖着老旧的布鞋,缓缓爬上楼梯,来到张明家门前。
“咚咚咚”,他轻轻敲了敲门,但门里的音乐声太大,根本无人应答。
他只好加重了敲门的力度,终于,门开了一条缝,张明醉醺醺的脸出现在门缝中。
“哟,王叔叔,这么晚了有事吗?”张明的声音含糊不清,背后的音乐声依然震耳欲聋。
王大爷礼貌地说:“小张啊,现在已经九点多了,声音太大了,能不能小一点?”
张明眯着眼睛,笑容有些僵硬:“哦,好的好的,我们会注意的,不好意思啊王叔叔。”
王大爷点点头,正准备说几句感谢的话,门却已经“砰”的一声关上了。
回到家中,王大爷躺在床上,心想年轻人聚会一下也是正常的,应该很快就会安静下来。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楼上的音乐声不但没有减小,反而似乎更响了,还伴随着踩踏地板的声音和尖叫声。
王大爷翻来覆去无法入睡,一直到深夜两点多,楼上的噪音才渐渐停止。
第二天早晨,王大爷顶着黑眼圈起床,心情有些不悦,但他安慰自己:“年轻人周末聚会,一个月一次也没什么。”
谁知接下来的周六晚上,同样的噪音再次准时在九点钟响起,这次甚至比前一晚更加嘈杂。
王大爷再次上楼敲门,这次开门的是一个陌生的年轻女孩,浓妆艳抹,手里还拿着麦克风。
“找谁啊?”女孩不耐烦地问道,背后传来几个人起哄的声音:“是不是投诉的?快打发走!”
王大爷礼貌地说明了来意:“小姑娘,能请你们把声音小一点吗?我住在楼下,已经很晚了。”
女孩撇了撇嘴:“知道了知道了,我们会注意的。”说完就把门关上了。
这次的对话更加敷衍,王大爷回到家中,音乐声依然如故,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
就这样,接下来的几天里,楼上的噪音几乎成了日常,时间从晚上八点一直持续到凌晨。
王大爷尝试着敲天花板、戴耳塞、使用隔音棉,但这些方法都收效甚微。
无奈之下,他决定找物业反映情况,希望能够通过正规渠道解决问题。
物业的李经理听完王大爷的诉说,面露难色:“王老师,这种情况确实不太好处理。”
“邻里之间的噪音投诉很多,我们能做的也就是口头劝说,没有太多强制措施。”李经理无奈地解释道。
尽管如此,物业还是派了一名工作人员上门劝说,但效果微乎其微。
第二天,张明还特意下楼找到王大爷,脸上带着不满:“王叔叔,不就是唱唱歌吗,至于告到物业去吗?”
王大爷解释道:“小张,我不是故意要投诉你,只是声音太大了,影响我休息。”
张明插着腰,态度强硬起来:“我在自己家做什么,关你什么事?老头子管得可真宽!”
这番话让王大爷心里一凉,没想到平日里彬彬有礼的张明,私下竟是这样的态度。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保持冷静:“小张,我们是邻居,应该互相体谅。”
张明冷笑一声:“互相体谅?那您体谅过我们年轻人需要放松的心情吗?”
“我花钱买的房子,凭什么不能在里面唱歌?您要是嫌吵,可以搬走啊!”张明毫不客气地说道。
王大爷被这番话气得胸口发闷,但他还是忍住了怒气,转身离开了。
回到家中,王大爷坐在沙发上,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无力感。
他想起了前段时间社区居委会发的宣传单,上面写着关于调解邻里纠纷的内容。
第二天一早,王大爷来到社区居委会,向主任反映了情况。
居委会的张主任是王大爷的老熟人,听完事情经过后,立即表示会出面调解。
“王老师您放心,这种情况我们会严肃处理,绝不能让您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张主任拍着胸脯保证道。
当天下午,张主任带着两名工作人员亲自上门找张明谈话。
但从王大爷家中,能够清晰地听到楼上传来的争吵声。
“我们是正规KTV会所,手续齐全,你们凭什么管?”一个陌生的男声高声叫嚷着。
“什么KTV会所?这里是住宅区,不允许擅自改变房屋用途进行商业经营!”张主任的声音也提高了。
争吵持续了近半小时,最终居委会人员无功而返。
张主任面色难看地来到王大爷家门口:“王老师,情况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那小张把房子改成KTV出租了?”王大爷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
张主任点点头:“是的,他们在里面安装了专业音响设备,隔音处理也没做,等于是把整个楼层变成了一个小型KTV。”
“这属于违规经营,我们会联系相关部门处理,但可能需要一些时间走程序。”张主任无奈地说道。
王大爷苦笑了一下:“那我这几天还是继续忍着吧。”
张主任拍了拍他的肩膀:“王老师,要不您先去子女家住几天?等事情处理好了再回来?”
王大爷摇摇头:“我一把年纪了,不想麻烦孩子们,况且他们住得远,来回不方便。”
就这样,王大爷只能继续忍受着楼上日益猖獗的噪音污染。
夜深人静时,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听着上面传来的震动和噪音,王大爷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和悲哀。
连续几晚被打扰,王大爷的精神状态开始变差,白天常常昏昏欲睡,连最爱的评书也听不进去了。
02
一天早晨,他去小区门口的公园散步,希望能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提振一下精神。
公园里,一群老人正围在一起打太极,还有几个人在练习广场舞,一片和谐景象。
王大爷走到一棵大树下坐下,闭目养神,忽然,一阵高亢嘹亮的唢呐声传入他的耳朵。
声音尖锐而响亮,在整个公园里回荡,打太极的老人们纷纷皱起了眉头。
王大爷循声望去,看到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正在树丛中吹奏唢呐,旁边站着一位老者。
那唢呐声虽然生涩,但穿透力极强,即使在户外,也能清晰地传出很远的距离。
王大爷眼前一亮,脑中突然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他起身走向那对祖孙,主动打招呼:“这位老兄,令孙子的唢呐吹得不错啊!”
老者转过头来,见是王大爷,笑着回应:“哟,是王老师啊!唢呐哪里吹得好,才学了两个月,吵得我们小区人都不答应,只能到公园来练。”
原来这位老者是王大爷的退休同事李老师,他的这个孙子叫小李,今年高一,为了加入学校民乐团才开始学习唢呐。
“家里人嫌吵,邻居也投诉,没办法只能来公园吹,这孩子还挺有毅力的,每天坚持练习。”李老师无奈地说道。
“你们家隔音怎么样?”王大爷突然问道,眼睛里闪烁着奇怪的光芒。
李老师愣了一下:“还行吧,普通小区,隔音一般,所以才会吵到邻居。”
王大爷神秘地笑了笑:“老李啊,我这有个想法,不知道你和小李感不感兴趣?”
于是,王大爷将自己被楼上KTV噪音困扰的事情和盘托出,并提出了自己的计划。
“我家隔音也不好,正好可以让小李来我家练习唢呐,看看到底是KTV的噪音大,还是唢呐的声音响!”王大爷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
李老师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王老师,没看出来,你还有这一招!”
小李也停下了练习,兴奋地说:“王爷爷,这主意太棒了!我正愁没地方练习呢!”
“不过,光一把唢呐怕是敌不过专业音响设备啊。”李老师担忧地说。
王大爷胸有成竹:“那就多叫几个人一起来!小李不是在学校民乐团吗?叫上你的同学们,咱们来个'民乐联合演奏会'!”
小李眼睛一亮:“我们团里还有吹笙的张小明,拉二胡的刘源,加上我的唢呐,组个小型民乐队没问题!”
计划就这样定了下来,小李负责联系同学,王大爷负责准备场地,就等周五晚上楼上KTV开张时实施这个妙计。
回到家中,王大爷心情前所未有的轻松,他开始期待周五晚上的“音乐大战”。
周五这天,王大爷早早地收拾好了客厅,将家具移到墙边,腾出了一块空地。
下午四点,小李和他的两个同学如约而至,一个背着唢呐,一个拿着笙,还有一个提着二胡。
王大爷热情地招呼他们:“来来来,先喝点水,吃点点心,等会儿有得忙呢!”
小李介绍道:“王爷爷,这是张小明,这是刘源,都是我们民乐团的。”
两个同学礼貌地打招呼:“王爷爷好!”
王大爷笑眯眯地看着他们:“你们都是好孩子,今天可要辛苦你们了。”
刘源是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男生,推了推眼镜说:“王爷爷,我们平时在学校也是被限制练习时间的,能有地方尽情排练,我们求之不得呢!”
王大爷点点头:“那就好,咱们等到楼上开始闹腾了,你们就开始练习,越响亮越好!”
几个人正说笑间,楼上突然传来了开门关门的声音,接着是拖拽家具的声响。
“开始准备了,他们一般八点半开始营业,九点钟达到高峰。”王大爷对几个孩子说道。
果然,八点半刚过,楼上就传来了音乐的前奏,紧接着是几个人的笑闹声。
王大爷给了小李一个眼色:“准备!”
小李和两个同学立刻站好位置,各自准备好了乐器。
楼上的音乐声越来越大,震得王大爷家的灯都在轻微晃动。
王大爷深吸一口气,对小李说:“孙子,往死里吹!”
小李咧嘴一笑,举起唢呐,深吸一口气,一声高亢嘹亮的唢呐声骤然响起!
张小明的笙和刘源的二胡也紧随其后,三种乐器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乐交响。
唢呐的穿透力确实惊人,高亢的声音直冲云霄,穿透了楼板,盖过了楼上的流行音乐。
王大爷满意地点点头,看着孩子们卖力的演奏,心中有一种莫名的痛快感。
楼上的音乐声明显乱了节奏,似乎被突如其来的民乐声打乱了阵脚。
“继续,别停!”王大爷鼓励道,小李点点头,更加卖力地吹奏起来。
楼上不甘示弱,音乐声音也调大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风格在楼上楼下对撞,形成了一种诡异的“音乐大战”。
没过多久,楼道里响起了敲门声,王大爷眨眨眼:“来了!”
他走过去打开门,发现外面站着几户邻居,脸上带着疑惑和关切。
“王老师,您家里是不是在办丧事啊?”一位大妈关切地问道。
唢呐在很多地方是丧葬仪式上常用的乐器,突然听到这么响亮的唢呐声,邻居们都以为王大爷家有人去世了。
王大爷哭笑不得:“没有没有,是孩子们在练习民乐,打扰大家了。”
邻居们探头往屋里看,见到三个年轻人正在专心演奏,都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原来是这样,我们还以为发生了什么事呢!”一位大叔松了口气。
正当王大爷解释着,楼上传来了“咚咚咚”的剧烈敲击声,似乎在抗议楼下的噪音。
王大爷冷笑一声:“他们倒是会嫌吵,来来来,大家进来看孩子们表演!”
几个邻居也是被楼上KTV吵得够呛,听说王大爷这是在对抗噪音,纷纷表示支持,走进屋里围观。
小李他们受到鼓舞,演奏得更加卖力,屋子里的民乐声响彻云霄,震得窗户都在微微颤抖。
03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接着是粗暴的砸门声。
“开门!谁他妈在搞破坏!”一个醉醺醺的男声在门外怒吼。
王大爷示意孩子们继续演奏,自己镇定地走过去开了门。
门外站着四五个年轻人,为首的正是张明,脸色涨红,眼睛因为酒精而显得浑浊发红。
“你这老头是存心跟我作对是吧?”张明推了王大爷一把,踉踉跄跄地闯进了屋子。
王大爷稳住身形,心里有些恼火,但还是保持着冷静:“我在自己家里做什么,管你什么事?”
他故意用张明之前对他说过的话回敬,这让张明更加恼怒,指着小李他们大吼:“叫他们给我停下来!”
屋里的邻居们纷纷上前,护在王大爷身前:“小伙子,你这是干什么?”
“你楼上开KTV吵了我们这么多天,现在别人练个琴都不行?”一位大妈叉着腰质问道。
张明身后跟着的几个年轻人也都挤进了屋子,其中一个染着黄发的男子指着小李大喊:“你们知不知道影响别人做生意了!”
这句话顿时引起了邻居们的哗然:“果然是拿来做生意了!这是住宅楼,不是商业区!”
小李和同学们停下了演奏,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冲突,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就在气氛剑拔弩张之际,那个染黄发的年轻人突然盯着刘源,眼睛猛地睁大:“您…怎么是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