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国家统计局近1000万名小学生进行调查发现,75%孩子出现专注力不足的情况。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分析,全球未成年人在学习生涯普遍存在的问题得出结论,专注力不足成绩难以提升主要原因之一

何女士一想到自家7岁的儿子奇奇,才入读小学1年级不到2个月,参加第一个家长会被老师“念叨”上课状态问题,以及随堂测试成绩时常垫底等情况,她就开始发愁:“是不是我儿子真的很笨?才上一年级,怎么就这么多问题?”



班主任说,奇奇不仅上课经常走神注意力易分散,还喜欢东张西望小动作不断,一节课提醒五六次,还是会走神。

何女士回想孩子在家写作业的状态,也忍不住叹息,好像屁股底下有根针一样,总是扭来扭去,5分钟不到,就开始发呆了。

刘女士和老公忍不住嘀咕,孩子可能不仅是智力有问题,是不是还有“多动症”?接着带去医院做检查,生怕耽误了。

医生检查后认为,孩子的智力不存在任何问题,只是注意力稍微有点差,只要注重引导、加强训练就可以了。



这下,何女士夫妻才算真的放下心来。原来,娃没有智力缺陷,只是注重培养专注力就可以了。

后来,经过一系列的引导和重点训练,奇奇的专注力,慢慢好了很多。现在不仅能保持20-30分钟的专注,上课走神的情况,也越来越少了,成绩都提高了不少呢!

作为二胎妈妈,我也曾经为了俩孩子的专注力而懊恼,也写过不少关于专注力的文章,推荐过相关书籍。

这篇文章,我希望帮助家长,更多认识到,专注力不足的表现和如何改善。

专注力差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三个表现

哈佛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通过对美国近万名小学、初中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越是专注力差的孩子,学习越感到吃力,且对于专注力较差的初中生,他们通常从小学起就已经出现不少相关表现。

一位把一双儿女送进清华大学的学霸妈妈在分享时提到,专注力差的孩子,基本都有三个表现。

表现一:活动过度,易冲动

如果家长发现,已经上小学的孩子,连花费10分钟整理自己的物品,或者聊天时总是走神,要么分心玩玩具,要么表现出不耐烦,很可能是专注力不足了。

表现二:学习易分心,效率低

经常被老师“投诉”上课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不断。

在家学习也是玩文具、上厕所学习效率极低,做事拖拖拉拉等,这些都是专注力差的表现。

表现三:做事粗心大意,时常出错

做事马虎、粗心大意作业经常出现答错、漏答等情况,甚至是重要的考试,也会出现同样的错漏



孩子的这些表现,都和专注力不足有关,不仅让孩子没办法专心做事情,效率变低,更没有耐心检查,导致做什么都变得很糟糕。

如何帮孩子提升专注力?

哈佛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发表过一个观点,认为专注力不是智力,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增强

首先,正确认识孩子的专注力规律。

英国《每日邮报》曾报道了哈佛大学的专家们提出的孩子专注力标准,即新生儿的专注力为7至8秒,1岁时延长至5分钟,此后每长大1岁,可增加2分钟左右,到了5岁,至少能达到10分钟。

其次,用策略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比如,孩子喜欢语文,家长可以引导他进行课本、文学作品阅读。

当他习惯专注、认真学习语文后,再鼓励他将同样的方法运用到其他学科,渐渐习惯集中注意力学习的状态。

我家大宝喜欢数学,经常刷数学试卷。我就引导他,多识字,读懂题目才能更好的解题。现在,他也爱上了语文,更喜欢看书了。

再次,避免过多接触电子产品。

全球顶级儿科期刊JAMA Pediatrics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0至3岁的孩子每日观看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超过1个小时,其认知控制能力就会被破坏。

同时,习惯快节奏的声光电刺激,一旦进入慢节奏学习其他事情,孩子就会分神,注意力根本无法集中



因此,家长们要严格监管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如果实在想看,可以间断式,每次20-30分钟,休息15分钟,控制整体时长。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建议报告,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接触电子屏幕,2岁以上每天不建议超过2小时。

最后,别总是给孩子布置难题。

有些家长为了让娃多学点知识,多开发一下专注力,可能会布置一些超出他的能力范围的事情

比如,要求3岁的孩子连续阅读1个小时,4岁的孩子开始写字,这些都是不符合发展规律的。

因此,建议家长,根据孩子的能力安排任务,并及时做好鼓励。让他感受到,成就感带来的喜悦,积极主动做事情。

枕边育儿寄语:

专注力好的孩子,做事情、学习不费力气,准确率还高。你家孩子专注力怎么样?你是如何培养的?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