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以来,山西省纪委监委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在6月初的一次摸排中,汾西县纪委监委干部从汾西二中的食堂监控视频里发现了端倪。据统计,在赵孟锁任该校校长期间,学校应用于购买食材的费用总额为1072万多元,但被截留、套取、挤占的食材费就有420多万元,占比约40%。

关于“校园餐”,两个问题最受关注,一个是学生餐费有没有被贪占?这笔费用中包括中央财政营养膳食补助、地方财政补助以及学生自缴费用。另一个是校园餐饮安全是否有保障?即从食材采购到加工过程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法》和相关标准要求。从现实情况看,校园“舌尖上的安全”与“舌尖上的费用”总体监管到位,但也有食品安全事件、贪占餐费问题不时发生。

例如,汾西县纪委监委干部调取汾西二中食材出入库监控,发现食材入库斤数与票据严重不相符。通过进一步走访、谈话发现,赵孟锁利用制度漏洞谋取个人私利——即截留餐费、虚列名目套取食材费、重复报账套取营养午餐运营费。不仅贪占了40%的食材费,还存在食材以次充好、菜品以素代荤等问题。去年赵孟锁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虽然赵孟锁受到应有的惩罚,当地纪委监委向汾西二中和县教育局发送了监察建议,修补了多种制度漏洞,值得肯定,但有待反思的问题仍然不少。比如,学生餐费问题究竟存在了多久?赵孟锁调任汾西二中校长后没多久,就发现学校向有关部门报送的膳食费用与实际花销存在差距,这似乎说明在赵孟锁到任之前就存在问题。再比如,当地为何之前没有扎牢制度篱笆?

尽管“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发现校园餐费被贪占后,处罚责任人、修补漏洞可避免更大损失,但要看到,有关责任人从学生口中“夺食”越久,对学生的伤害就越大。因为无论是财政补助校园餐,还是学生自缴餐费,目的都是为了改善营养提升学生体质。当餐费流入校长等人的口袋,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自然达不到目的。即便如今追回被贪占的餐费,也无法弥补损失。

所以,必须从已经发生的案件汲取守护校园餐费的教训。比如,各地要尽可能地及时发现疏漏堵住制度漏洞。如果一个地方相关部门没有发现漏洞及修补漏洞的能力,既可从其他地方校园餐饮贪腐案件汲取教训,也可借助“外脑”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既要防止校园餐费被贪占,也要防止校园食品安全问题。这需要各地真正将校园餐置于优先监管事项,投入相应的力量。

再如,要建立多方参与的监督机制。上述案例表明,地方纪委监委是守护校园餐的重要力量,如果没有汾西县纪委监委主动介入,相关问题可能会存在更久。希望各地纪委监委将校园餐纳入常态化监督范畴。同时,各地审计部门也是监督校园餐费的有效力量。去年公布的审计报告指出,66县将19.51亿元用于偿还政府债务等支出;部分供餐单位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供餐。

当然,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学生及家长、新闻舆论等也是监督校园餐不可或缺的力量。问题在于,如何压实各方责任,使各种监督监管措施“时时在线”?如果贪占校园餐费等问题,总是在问题存在几年后才发现,已经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凡是发现的校园餐费贪占案、校园食品安全事件,都应该成为全国各地中小学校和有关部门汲取教训、完善监管的警钟。

◎为正义“说话”,为公平“代言”,若喜欢本账号文章,请订阅并批评指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