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青海频道
人民网西宁4月28日电 (况玉)4月28日,青海省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召开。“为进一步提升全省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持续规范和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指导各地制定‘一树一档,一树一策’的措施。”青海省林业草原规划院院长尚永成在发布会上介绍。
在古树名木养护工作中,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依据树龄差异,实施分阶段精准养护策略。对100-200年的古树正处生长关键期,着重把控生长环境,适时浇水施肥,增强树体基础,同时做好病虫害的早期监测与预防;对200-300年的古树,生长较为稳定,在常规养护基础上,对树冠适度修剪,优化通风透光条件,排查树冠、树干、根系隐患;对300年以上的古树生长力衰退,要精心养护,不仅要加固支撑防倒伏,处理树体空洞、腐烂问题,采取破硬方法,降低外界干扰。对空洞、腐烂的问题及时科学清腐防腐处理。
从树种角度出发,针叶树种养护时注重排水透气,选专用肥,警惕松材线虫等病虫害;阔叶树种对肥力和水分需求高,尤其是高原地区,树体蒸发量高,容易缺水缺肥等问题,需要勤浇水与施肥措施并举,对出现枯死枝现象,及时修剪清理枯死枝、用科学手段防治病虫害;而对一级古树、名木等珍稀濒危树种,要加强巡查监测频次,除常规养护外,建立“一树一档”。若出现生长异常,需邀请专家会诊,制定救助方案,及时进行抢救复壮。
此外,针对长势衰弱的古树名木,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建立起长期养护机制。一般要在复壮施工后需要精心养护2-3年,生长势才会逐渐恢复或起稳。因此,应安排3年左右的养护期限,持续做好养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