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李洁琼 通讯员蓝冰冰 梁春婷 4月28日上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海油工程珠海深水装备制造基地“95后”焊接教练王佳鑫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这一荣耀的背后,是他从青涩学徒成长为国际赛场冠军,从技术骨干转型为桃李满园焊接教练的十年坚守与突破。


王佳鑫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刘聪摄

2011年,在技术学院课堂上的一句“亚丁湾护航军舰的焊缝里,可能就有你们未来的手笔”,如一颗种子在王佳鑫心中生根。彼时,他对焊接的认知尚显懵懂,却从此立下“用焊枪守护国家能源”的志向。

2015年,入职海油工程珠海深水装备制造基地后,种子开始破土。三伏天湿透的工装、烫伤的疤痕、同批60名同学中仅剩7人的淘汰率……现实的冲击未曾动摇他的信念。他想到“别人能干好,我为什么不行?”白天跟师学艺,夜晚钻研理论,用三年时间将一道道焊缝打磨得“高低宽窄一致”。十年如一日,发芽的幼苗努力吸收阳光雨露,他也蜕变成为了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参与建造到多座“海基系列”国之重器的建造中。


王佳鑫在指导学员。刘聪摄

2016年,王佳鑫首次站上“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的舞台,却因经验不足止步第23名。面对差距,他选择“啃硬骨头”——下班后加练、周末模拟实战、自制试板模型在家反复琢磨运条方法。

三年后,他以青年组冠军身份站上领奖台,树苗从茁壮成长的小树不断抽出新的枝干长成大树,并在经历风雨后变得更加坚韧。2022年,他再夺职工组金牌,被赞为“波澜不惊的快手焊将”。2024年,他首次以教练身份带队出征,带领团队斩获团体金奖。

转型为焊接教练后,大树更加枝繁叶茂。从英国海上风电项目吸力筒的机械化焊接攻关,到陆丰项目厚壁构件返修难题的破解,王佳鑫总是冲锋在“急难险重”一线。50℃的车间里,他带领团队完成国际认证的焊接实验;-40℃的理化试验中,他验证三次返修工艺的可行性;面对分包单位多次返修失败的TP中心筒,他鏖战半月,一次性通过检测,为项目节省百万成本。


王佳鑫在讲解。刘聪摄

慢慢地,郁郁葱葱的大树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滋养着新一代的焊接人才。从加拿大LNG项目返修率超标的“战场”,到培养20000余人次焊工的讲台,王佳鑫创新“定制式”教学。白天带队攻坚,夜晚分析缺陷成因,将团队的合格率从43%提升至85%;组织培训考试1000余场,培养焊工20000余人次,带出的徒弟屡获省级、国际奖项。

“干一行爱一行,总有一些岗位需要人坚守。”王佳鑫常对青年员工说。如今,他仍坚持每周下车间实操,如一颗永远向上生长的大树,向着焊接领域的更高峰攀登,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着技能报国的初心。正如他所言:“生逢盛世,就要用技能报国。我们的每一道焊缝,都是能源事业的基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