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师奖获得者、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刘仁毅主任将于4月29日起出诊东城中医医院,出诊时间:周二、日下午,周三、四、五、六全天。
刘仁毅,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中国医师奖,重庆市名中医、市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名老中医及重庆市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重庆市第五批名中医评委。曾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脑病分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急诊分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专委会委员。获中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基层名中医、全国中医师诵经典学名著标兵、国医名师学术传承优秀论文奖、全国中医高层论坛奖、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全国专科专病建设先进个人。重庆市首届优秀青年中医、重庆市职业道德十佳标兵。
临床擅长冠心病、高血压、中风、脑梗塞后遗症、肾病、胃炎、消化道溃疡、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结节、甲减、甲状腺抗体升高、血液病、调治月经病、男性病、过敏性疾病等内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的诊治。
1977年,刘仁毅考入当时的万县中医学校至今,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将近古稀之年的刘仁毅从巫山乡村里的一间小小诊所一路走到北京人民大会堂,站上中国医师的最高领奖台。
刘仁毅说:“我是典型的山村孩子,20世纪50年代的农村,条件很艰苦,我们生病都是在镇上找中医。”
他对医学最初的印象,来自镇上的两位老中医。中草药在那个年代是最实惠的治病药材,刘仁毅小时候有个什么头疼脑热,父母都会带着他到镇上请慈祥的中医爷爷摸脉。中草药长得千奇百怪,喝起来很苦但总能治好病,“我们村镇上的人都找他们看病,有时候拿不出钱,老医生也不会强要,很是仁义。”
后来,初中毕业的刘仁毅到神农架打工,与中草药有了更深入的接触。1977年,终于有了上学的机会,刘仁毅苦学后考入了中医学万县校。每每想起小时候给他看病的那两个中医。便会由衷觉得中医是个有人情味、充满仁义的行当。
从中医学校毕业后,刘仁毅回到了巫山,在家附近的一家诊所坐诊行医,遇到病人时,他总能想到小时候的自己,“农村人条件不好,生个病给家里的负担不是一点半点,不能花一点冤枉钱。”治病的药物,在有用的基础上能给病人省钱就给病人省钱,是他面对每一个病人的态度。
随着经验日渐丰富,刘仁毅的医术也得到了家乡人的认可,此后直到60岁退休,刘仁毅一直都在中医一线工作。
从一位普通中医,成长为副主任中医师、主任中医师,刘仁毅一直没变的是对病人的负责态度。数十年间,他的医术不仅在巫山本地颇有名气,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病人。
2012年,刘仁毅荣获中国医师行业最高奖项中国医师奖,他是那一年全市卫生系统获得医师奖殊荣的唯一一名医师。
那年,这个从巫山乡村走出的中医,在人民大会堂领奖。
刘仁毅(一排左5)获中国医师奖(资料图)
60岁,刘仁毅退休了,但他决定继续行医。这些年,他坐诊的地方变了又变,行医的准则却没有变,“用心对待每一个病人,不让他们花一分冤枉钱。”
如今即使已年近古稀刘仁毅仍坚守在临床一线,每年也会去全国各地交流学习,他并不觉得累,他说:“中医是我喜欢的事业,我觉得我正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