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上方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彭德怀彭老总的脾气,在解放军队伍中是出了名的火爆,但谁也没有想到,他竟然敢当着周总理的面,在公开会议上直接发火。
那是1951年,在朝鲜战争进行正激烈的时候,彭老总紧急从朝鲜赶回北京,参加会议,在这场由周总理主持的会议中,他完全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不只是周总理,此番回国的彭老总,连毛主席的面子也没给,哪怕毛主席正在午睡,他也要强行闯进办公室,将人叫起来,与他商议重大事项。
由此可见,促使彭老总返回国内的根源性事件确实十分紧急,紧急到让他不得不向大后方求援。
指挥志愿军作战的彭老总到底遇到了什么难事?他大发雷霆之后,周总理又会怎样收拾局面?
会议发怒,讲述困境
1951年2月,由周总理主持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原本应该在朝鲜战场上指挥作战的彭总司令,此时却坐在会议室中。
在战争的关键阶段,他选择回国,那是不得已而为之,现在困扰着他的事情,必须回到国内才能解决。
今天这场大会,他就准备把这件事拿出来,与大家伙儿共同商讨,谁能想到,会议进行到一半,脾气火爆的彭老总竟然踢着凳子,拍着桌子,当着众人的面大发雷霆。
坐在上方的周总理,也劝不住暴躁的他,这是因为前线的实际境况太过糟糕,志愿军的困境就摆在眼前,他必须要趁着此次回国的短暂时间把问题全部摆平。
他告诉所有人,现在的志愿军在前线面临的艰难的生活条件,丝毫不比长征时期的程度更低。
在世界性的大战中,战斗减员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志愿军队伍的不正常在于,我们拥有太多非战斗性减员。
现在天气严寒,朝鲜又位于中高纬度地区,每天因为饥饿或严寒等问题受伤甚至死亡的战士不计其数,有的战士身负重伤,无法得到及时的医疗救助,只能熬着伤痛苦苦等死。
就在回国之前,彭老总亲眼见到了非常惨烈的一幕。
一位在战场上受了普通腿伤的小战士,在阶段性战斗平息之后,被战友们送到了医院里。
他的伤其实并不严重,如果在国内,只需要经过简单的救助,再休养十天半个月,就能重新恢复战斗力。
一开始大家的想法都很乐观,就连小战士本人也没想到,简单普通的伤口竟然会拖到如此严重的地步。
因为医疗器械出现了严重的锈迹问题,再加上其他医疗物资的质量不合格,这就导致小战士的伤势不断恶化,伤口也出现了相当严重的感染。
朝鲜的天气太冷,小战士的双腿没能得到及时的保温处理,最后又出现低温冻伤的叠加问题。
为了保住性命,医生只能安排小战士进行截肢手术,一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就这样成为了终身残疾。
彭老总目睹了事情的全部经过,内心惋惜到无以复加。
他必须马上解决困扰着志愿军的最重大的物资问题,否则还没等到中美再次进行大规模交战,志愿军就得被活活消耗。
在会议上,面对周总理,面对众多在军中说得上话的战友们,彭老总以非常沉重的语气,把朝鲜战场上发生的真实事件讲了出来。
除了小战士遇到的医疗物资质量不合格,或者是保存方式不妥当的问题之外,还有许多严峻的问题摆在眼前。
1950年11月和12月,长津湖战役爆发,这场战斗中,最让人触目惊心的事情,就是那一群埋伏在美军阵地周围动也不敢动,最后被活生生冻成冰雕的战士。
所以人们常说,长津湖是冰血长津湖,志愿军战士的生命,都交付在了冰天雪地当中。
前线的战报传到指挥室,彭老总痛心疾首,他可以接受自己的士兵在战场上牺牲,但他不能接受这样的牺牲方式。
如果我们有棉衣棉鞋,如果我们和美军一样拥有完备的保暖设备,那我们的牺牲或许可以避免。
而这一切,都需要国内的后勤物资作保障,另外,粮食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大家。
几个战士好不容易捡到一个苹果,每个人都舍不得吃,只有伤员才能轻轻咬上一口的故事,并不是课本上虚构的情节,而是真实发生的事件。
志愿军没有粮食,新鲜水果对他们来说更是奢侈,美军的罐头饮料,那更是他们的可望不可及。
肚子饿了,炒面可以果腹,口渴了,就地抓起一把大雪嚼一嚼。实在冻得受不住了,几个人就抱在一起,依靠彼此的体温取暖。
比长征还苦,比长征还危险,彭老总这句话绝对没有夸张,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所以才会选择在1951年的关键时间回国。
现在仅仅依靠志愿军本身,已经没有办法解决问题了,敌人的总帅李奇微被称为战场之狐,战略战术相当诡异。
最近很长一段时间,他不再花费力气打击志愿军前线,而是把重点都放在摧毁我军后勤战线的方面。
他知道,志愿军最大的弱点就是物资,只要能够切断我们的后勤补给路线,那么前线的志愿军就会被活活困死。
彭老总想尽各种办法,也只能解决一时的困境,要想持续性开展战斗,国内各个部门必须要与他们配合。
他现在回国,摆明了就是要钱,要人,要物资,可谁知,他在会议上,却遇到了部分人员互相推卸责任,甚至故意转移话题的局面,正心急如焚的他,怎么可能不发火。
主席总理,给出承诺
在他提出问题之后,有一位干部没有直接回应他的需求,而是把话题转到了国内建设的问题上。
那人说,现在国内的情况同样也不容乐观,我们建立的新中国,其实是在废墟上建构的新的国度,百废待兴,从来不是说说而已。
国内开展的每一项建设工作都需要用钱,也都需要用到各种物资。
农民刚刚经历了战争,很多人还没完全缓过神来。现在强迫大家大批量的投入生产劳动,恐怕有些强人所难。
而且农民自己的生活状况都成问题,他们也没有多余的粮食可以贡献出来,上交给国家,工业方面就更不用说,中国的工业基础相当薄弱,此时几乎是一片空白的状况。
没有工业打底,制造业便成了一大难关,没有制造业打底,输出的物资其实也只是远水近火的问题。
这番话虽然没有明说,但潜台词大家都能听得懂,国内捉襟见肘,实在没有多余的力量帮助志愿军走出困境。
爱兵如子的彭老总,听到这话顿时炸了,他拍着桌子,向这群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连番发出质问。
年纪轻轻的志愿军战士们背井离乡,奔赴异国,到底是为了什么?他们冒着丢掉性命的危险,在战场上和敌人浴血奋战,到底是为了保护什么?
保家卫国,这份理想和信念,在场所有人心中到底又有多少分量?他不仅痛心,他也十分寒心。
前线战士们面临的是最危险的局面,后方的同胞不仅不能为他们及时提供援助,甚至还在关键问题上推卸责任,拖延时间。
他作为志愿军的总司令,总指挥,必须要对这类问题做出强烈的谴责和抨击。
他的情绪十分激动,大家面前的会议桌被他拍得砰砰作响,周总理赶紧站起来,想要安抚他,却也没有办法平息他心中的怒火。
彭老总红着眼眶,每一句质问都敲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上。
大家被他的气场震慑,不敢再多说一句话,但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他大发雷霆,从来为的不是自己,而是战士,而是国家。
其实在参加这次会议之前,他就已经单独找过毛主席,刚刚从朝鲜回来,他就马不停蹄地跑到中南海,寻找正在午睡的毛主席,自己都来不及休息收拾。
警卫员考虑到毛主席正在熟睡,本想拦住彭老总,但他却一个劲儿的往里闯,强行叫醒了主席。
毛主席一向了解他的脾气秉性,倒也没有生气,而是开门见山的询问他为什么突然回来。
彭老总是毛主席亲自选定的挂印元帅,在主席面前自然不会有所隐瞒,他把自己看到的、听说的、了解到的全部志愿军困境,都像倒豆子一样倒给了毛主席。
主席一直密切关注着前线的战况变化,当然知道此事非同小可。周总理主持的会议,也是在主席的授意之下召开的。
毛主席向彭老总承诺,等到会议结束之后,中央军委一定会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亲眼见到彭老总发火的周总理,在会场外面找到彭老总,对他作出了同样的承诺。
所有能够被称为军事家的领导,甚至连普普通通的将领,他们都能明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线一旦断裂,志愿军就是再神勇,也没有办法挽回局面。
那些被彭老总怒斥过的干部们,也不敢再提反对意见。
其实大家提出的国内困境确实存在,但是与志愿军的问题相比,大家还是应该分清楚轻重缓急。
解决问题,奋勇向前
会议商讨完毕之后,彭老总对周总理说:
“接下来的事情,就全部托付给您了,我得马上赶回去,朝鲜战场还需要我去盯着,物资,生活物资和医疗物资,请务必为我们保证到位。”
这是事关生命的嘱托,周总理郑重其事地点头答应。
把该提的意见都提了出来,彭老总的任务算是圆满完成,他又马不停蹄地回去,全程几乎没有好好闭眼休息过。
急战士之所急,这就是一位合格的将帅应该做到的事情。
他把最严重的问题摆在了明面上,毛主席和周总理又来亲自监督后勤工作的开展,大家自然不敢再有所懈怠。
各部门的领导召开了几次执行会议,把分工全部安排到位,也把具体的任务落实到了每一个单位的头上。
只有这样,彭老总提的要求才能真正推进,除了政府的领导干部之外,北京和周边城市的普通老百姓听说了志愿军的困境,都想来出一份力。
他们需要生活,所以白天必须工作,但是工作结束之后,他们会自觉自愿的加入到物资生产工厂中,无偿贡献自己的劳动力。
军民鱼水情,在抗美援朝的过程中同样有所体现,大家加班加点地赶制,大量的炒面和窝头等粮食都被第一时间送往朝鲜,棉衣和棉鞋等第二批御寒物资,也在约定的时间内被送到。
不仅如此,国内还开设了征兵点,吸纳更多的人才,鼓励大家参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勇实践当中。
后续部队赶赴朝鲜战场,志愿军队伍更加壮大,大后方在努力,前线当然也在积极自救。
唯一一位两次受封上将的将军洪学智,就开辟了一条敌人无法破解的后勤运输路线,他命令所有后勤部队分段前进,一边走,一边建设防空洞等防御工事。
如果第一段队伍发现敌情,那么后面的所有人员都马上带着物资转移到防空洞中。
这样一来,敌人就很难将我们的物资全部摧毁,我们的有生力量也可以最大程度地得到保存,在美国空军连续不断的轰炸和破坏之下,我们硬生生地抢到了机会,成功把物资用到了前线。
连彭老总自己都说,抗美援朝能胜利,洪学智厥功至伟。
除了洪学智将军,在朝鲜战场上通过反绞杀的方式运输物资的独目将军周纯全、打造钢铁运输线的将军李聚奎、荣立一等功的万里行车人王仁山,大家都是了不起的英雄。
他们保住了运输线,国内送到前线的物资,才能安全地来到战士们的手中,所有人共同努力,这才为新中国挣回来了尊严,为所有中国同胞挣回来了底气。
结语:
彭老总是一名责任心很强的总指挥,他希望那些被自己带到异国战场上的将士,都能和自己一起平平安安地回家。
战斗牺牲或许在所难免,但非战斗减员却让他无法接受,所以他才会发怒,才会红了眼眶,因为他,我们的志愿军才看到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