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压迫止血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止血方法之一。当我们遇到伤口出血时,首先要冷静。按压的时间至少要持续5到10分钟,千万不能按一会儿就松开,不然血又会流出来。”4月24日,四川应急知识科普“五进”活动在内江市资中县苌弘小学举行。在活动现场,同学们积极地向台上老师举手示意抢答问题,部分同学领取了精心准备的急救包礼物,活动又一次掀起了高潮。而这,只是四川在全力推进“五进”活动的一个缩影。
此次应急科普活动围绕“安全第一课、春季校园行”安全主题,开展了一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及自救互救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安全知识公益大讲堂、应急救援和救护知识嘉年华三大主题活动,全面提升师生安全意识与应急能力,为平安校园建设保驾护航。
安全知识 “盛宴” 开席:应急科普进校园
应急科普进校园
“火灾发生之后如何快速逃生”“烫伤之后如何处理”“外伤流血后如何快速止血包扎”......在苌弘小学操场上,在场同学们认真聆听了省防灾减灾教育馆辛罡老师关于儿童常见意外伤害及逃生避险知识讲解,通过情境演示的方式传授实用的应急安全知识,旨在提升大家在面对突发状况时的应急处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减少事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这种师生互动的热烈氛围,犹如一场知识与情感的双向奔赴,让师生们收获满满。
应急科普进校园
在校园林荫路旁,苌弘小学四年级二班的同学们在一辆消防宣传流动服务车旁围成一圈,认真观看消防安全知识视频。大屏幕上,熊熊燃烧的烈火与消防员逆行救援的身影交替出现,引得同学们屏气凝神。当视频中演示油锅起火的正确扑救方法时,人群里突然爆发出此起彼伏的惊叹声:“原来不能用水灭火,要用锅盖迅速盖住!”在场同学们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将学到的安全消防知识化作守护安全的小小决心。
在学校推动安全文化建设也是“五进”活动的重要行动,促进社会各界对学校安全工作的关注和参与,进一步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实操演练出真知:急救技能与消防体验现场直击
练为战、不为看!自救互救等急救技能的提升绝不是流于表面的讲座学习,而是要真正地融入课间日常、化为本能。在活动现场,记者注意到在自救互救和消防体验区域学习的同学们都在认真聆听讲解,在讲解老师的指导下,有序地进行分组参观和练习,迅速将知识转化为实践。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这可是关键时刻能救命的技能!大家看,这款干粉灭火器在使用前要先检查压力表指针是否在绿色区域,在绿色区域才表示压力正常,可以使用。”内江市消防救援支队的一位消防员叔叔对着围成一圈的同学们耐心地讲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一位同学随即拿起灭火器,按照教学方法扑灭了火源,旁边的同学们不顾周围粉尘飞扬,一起为扑灭火源而欢呼雀跃。
“今天我们带来了很多厉害的消防装备,它们可都是消防员灭火救援的好帮手!先来看看这辆消防车,它肚子里装着各种各样的‘宝贝’,车上的每一件装备都有它自己的作用。”同学们纷纷体验消防车旁的摆放的氧气罐、液压钳、高压水枪等消防装备,同学们不仅熟悉了消防装备的作用,更点燃了同学们心中对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的重视。
在操场中央,内江市红十字会的志愿者们同时为四个班的同学们讲授止血包扎技能要点,包括压迫止血、气道异物梗阻处理、四肢绷带包扎技能的培训。现场同学们认真聆听讲解,并分组练习三角巾止血包扎方法和海姆立克急救法,取得了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
此次应急科普进校园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学校师生的防灾减灾及自救互救技能,为校园安全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通过安全知识公益大讲堂的集中授课,以及止血包扎、海姆立克急救法和消防器材的使用等实操练习,提升了学校师生面对意外时的自救互救能力。
来源:四川省应急管理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