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回复 营销免费领取《营销策略及管理制度大全》
作者 | 孙明
来源 | 营销报
这年头,网红的门槛都被踩烂了,连通缉犯都能来分一杯羹。
近日,一个顶着“最美通缉犯”头衔的网红经历了一场“回光返照”式的爆红。
当抖音挥出封号大刀,将“最美通缉犯”卿晨璟靓的账号变成404页面时,也将吃瓜群众拉回了7年前互联网世界奉上的荒诞一幕。
从通缉犯到网红
究竟是谁病了?
故事的开端得从2018年说起,四川绵阳警方发布了一则“酒托”诈骗团伙的通缉令,而卿晨璟靓便是其中一员。
在此先简单解释一下何为“酒托”?请看下图。
图源:百度
由于五官清秀、颜值出众,卿晨璟靓被网友们冠以“最美通缉犯”的称号,其通缉令上的那张照片也在社交媒体上疯传。
正是这场“颜值即正义”的舆论狂欢,为这名“酒托”诈骗犯的网红之路埋下了伏笔。
当11月,卿晨璟靓投案自首,2019年因诈骗罪名成立,被判了一年零两个月。
2021年出狱后,卿晨璟靓直接端起了网红这个饭碗,先是参与反诈宣传视频试水,出现在四川公安官方视频号“熊猫反诈”的反诈宣传视频中。不过后来引发了诸多争议,该视频已经无法查看。
后面还曾与反诈老陈进行连麦,两人的身份反差,以及直播期间反诈老陈做出吐舌动作,直接把网友们看傻了眼,话题度拉满。如今有网友翻出旧账,反诈老陈称和卿晨璟靓只连过一次麦,后面就拉黑了,直批其“蹭流量目的不纯”。
图源:抖音@珠江新闻
据悉,在2024年,卿晨璟靓的个人账号曾因严重违反相关规定被平台无限期封禁。
没想到,在2025年3月,卿晨璟靓再次高调入驻抖音,ID直接使用本名,头像用的还是那张让她出圈的通缉令照片,个人简介写着“2018年头条人物,现已改邪归正”。
她的直播内容更是围绕自己的黑历史展开,什么揭秘“酒托”骗局、分享服刑经历,直播标题也很直白,像“大牢出来的女人”“最美酒托”。
还暗示网友,想听更多“里面的事儿”就进粉丝群,甚至设置了付费解锁更多黑历史。
这波操作,成功吸引了不少人的好奇心,短短一个多月,粉丝就涨到了八千多。
直到4月27日抖音出手,对账号进行无限期禁言、取消营利权限、抹除粉丝等处置。
图源:抖音
这也算是给那些想靠违法犯罪经历博眼球的人敲响了警钟。
不过,也有人觉得,她已经刑满释放,有重新开始的权利,当主播也是为了生活,“浪子回头金不换”。
但更多人表示坚决反对,认为她这是在拿犯罪经历博眼球、赚流量,带坏社会风气,说不定还会让年轻人觉得犯罪也能出名赚钱,必须封杀。
卿晨璟靓想靠黑历史在网络世界闯出一片天,可她忘了,流量不是万能的,底线不能丢。
这事儿也给大家提了个醒,互联网可不是法外之地,就算是想当网红,也得遵守基本的道德和法律底线。
扎堆挤进“犯罪赛道”
卿晨璟靓不是第一个吃“犯罪流量”这碗饭的,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在互联网这个大染缸里,还有不少网红和她走的是同一条“邪路”,或者说是意外闯入了这条赛道。
比如,那个被称为“最帅刺客”的路易吉·曼吉奥内。
2024年,他在纽约街头枪杀了联合健康集团的首席执行官汤普森,本来是个严重的犯罪事件,可因为他长得帅,还是藤校毕业的高材生,一些人就开始给他立“捍卫美国医疗公正的英雄”人设,把他吹成了“现实版超人”。
图注:有网友将其和超人被逮捕的画面作对比
庭审时,他穿着毛衣的照片在网上疯传,甚至引发了同款毛衣断货的热潮,真让人哭笑不得。
图源:华尔街见闻
更离谱的是,还有人模仿他的庭审造型,仿佛犯罪成了一件很酷的事。后来又曝出他拍摄了20余部堪比电影画质的不雅私密录像,这才让部分人清醒过来,原来所谓的“英雄”,不过是被美化的罪犯。
在短视频平台上,还有那些自称刑满释放,靠卖惨、揭秘监狱生活来博眼球的博主。
比如,因为一句“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啦,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的”火遍全网,被网友戏称为“窃・格瓦拉”的周立齐。
他多次因盗窃入狱,可出狱后竟然成了网红,还签约成为电动车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西装革履直播“劝年轻人守法”。
他的走红,到底是对改过自新的鼓励,还是对不劳而获的纵容?
也有主播讲述悲惨寻亲经历,称命运坎坷曾误入歧途,结果被曝光是强奸犯。
这些网红把犯罪经历当成卖点,立起“浪子回头”“个性叛逆”等人设,利用网友的猎奇心理,疯狂炒作。他们的视频和直播充斥着低俗、恶趣味的内容,为了流量毫无下限。
而部分网友也仿佛忘记了他们的犯罪事实,被所谓的“个性”和“颜值”迷惑,纷纷送上关注和流量,让这些网红赚得盆满钵满。
但这种风气一旦蔓延开来,后果不堪设想。它会误导公众,尤其是青少年,让他们觉得犯罪没什么大不了,甚至还能成为赚钱的捷径,这无疑是对社会价值观的严重扭曲。
互联网需要一场“排毒行动”
当意大利黑手党杀手路易吉·曼吉奥内因长相被追捧为“最帅刺客”,当卿晨璟靓的粉丝喊出“姐姐骗我我也愿意”,这种“颜值去罪化”的畸形审美,本质上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
正如新京报评论所言:“当刑满释放人员把这一段本该忏悔的经历,当作一种流量‘资本’,津津乐道地在镜头前娓娓道来,终究让人难言滋味。”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友们的每一次点赞、关注和评论,都像是给网红“投票”。
当我们追捧那些有犯罪污点还拿此营销的网红时,就等于在给这种畸形价值观“开绿灯”。
“最帅”“最美”这些美好的词汇,本应是用来形容真正值得敬佩的人,现在却被滥用在罪犯身上,这是对词汇本身的亵渎,更是价值观的扭曲。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颜值不能成为犯罪的遮羞布,犯罪经历也绝不是可以炫耀的资本。
而平台在这场“毒流量”风波中,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抖音两次封禁(2024年旧账号封禁、2025年新号再封)的操作,便暴露了平台对“污点网红”的审核漏洞——封禁不彻底、换壳重生易。
平台不能只是在事情闹大后才出来“收拾残局”,而应该从源头抓起,完善审核机制,优化算法推荐,对有犯罪污点的网红说“不”,对不良内容进行严格过滤,承担起营造健康网络环境的社会责任。
刑满人员回归社会需要包容,但包容不等于纵容。如何为他们的“新生”提供一个出口,但不是开“后门”,这需要相关制度的托举。
一句“重新做人”不是刑满人员消费过去、赚取“毒流量”的“正义”理由。
因为这不是真正的重生,真正值得掌声的“重生剧本”,是“励志橙王”褚时健出狱后种橙子带富一方,是“超市教父”于东来两度入狱后为当地建起一家良心超市。
而像卿晨璟靓这般把犯罪经历当“付费解锁剧情”的操作,不过是给互联网喂了一颗裹着糖衣的毒药。
封号只是开始,更关键的是打碎那面扭曲是非的“颜值滤镜”。毕竟,法治社会的流量池里,容不下犯罪周边的生意经。
*编排 | 日尧 审核 | 日尧
行业资讯、案例资料、运营干货,精彩不停
【添加备注:进群】
全文完,更多有趣内容码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