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时零售蓬勃发展的时代,外卖骑手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随着行业竞争加剧,骑手的工作强度和身心健康问题逐渐受到关注。为此,美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探索推出骑手防疲劳机制,旨在保障骑手的身心健康与配送安全,同时兼顾骑手的收入稳定和工作自主性,体现了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的重视与关怀。
据美团披露,骑手防疲劳机制的规则经过四次试点测试,于12月30日在全国范围正式上线。该机制规定,当骑手跑单时长累计超过8小时时,系统会迅速发出提醒,督促骑手注意休息、调整状态;而当跑单时长突破12小时这一安全警戒线时,系统将采取强制下线措施,切实保障骑手的身心健康。从12月30日首日运行的数据来看,正常跑单骑手的日均跑单时长维持在合理区间,仅有0.36%的骑手触发了强制下线机制,约18%的骑手在单日跑单时长满八小时时触发了骑手防疲劳机制弹窗休息提醒。这些数据有力地表明,该机制对绝大部分骑手的正常跑单需求以及收入稳定方面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实现了保障骑手权益与满足正常工作需求之间的平衡。
实际上,美团的这一骑手防疲劳机制是在过去多年于全国不同区域试点基础上,逐渐探索升级而来的。从四川试点期间测试“连续跑单4小时后休息20分钟”,到广西试点期间继续升级“4小时休息”策略,再到浙江小范围试点期间设置“8小时跑单后触发休息弹窗”,以及浙江省内测试期间新增“12小时后触发强制下线”,美团不断优化调整策略,以找到最适合骑手工作特点和权益保障的方案。
对于这一机制,骑手群体中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大部分骑手认为强制休息的规则使得骑手的订单和权益分配更加公平。例如,安徽有骑手表示,“对百分之八九十的骑手比较适合,一些跑单王也是出于生活压力大,但是平台出了限制,对他们的人身安全会好一些。”但也有骑手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如江苏泰州有骑手表示,“我有劲没地方使,我想跑单跑不了,我犯什么错了?”不过,从整体数据和多数骑手的反馈来看,该机制在保障骑手权益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尤其是在防止极少数骑手极端连续跑单行为方面效果显著。
为了更好地完善骑手防疲劳机制,美团积极收集各方意见。在试点期间,通过骑手恳谈会等形式,邀请试点区域的骑手代表、合作伙伴等广泛参与,认真听取他们的建议和诉求。例如,在恳谈会上,骑手们提出了关于收入保障、休息提醒频率等方面的建议,美团方面表示将谨慎探索,持续关注相关数据和骑手伙伴们的反馈,争取推出更科学、更全面、更稳妥的骑手防疲劳举措,以满足骑手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曾指出,“外卖骑手的高收入水平主要来自于其长时间工作,可能是一个广泛存在的误解。”相关调研结果显示,外卖骑手旺季平均每日送单时长为6.9小时,淡季为5.1小时,每周工作时长低于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平均每周工作时长。这说明骑手的工作时长并非如部分人想象的那般漫长,而骑手防疲劳机制的实施也不会对大多数骑手的收入造成严重影响,反而有助于优化工作节奏,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总的来说,美团推出的骑手防疲劳机制是在新就业形态下对劳动者权益保障的一次积极且有意义的探索。通过合理的规则设定和数据监测,该机制在保障骑手身心健康、确保配送安全的同时,充分考虑了骑手的工作特点和收入需求,实现了多方面的平衡。未来,随着试点数据的不断积累和骑手反馈的持续收集,相信美团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这一机制,为外卖骑手创造更加安全、公平、可持续的工作环境,推动整个外卖行业朝着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让骑手们在辛勤工作的同时,也能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发展空间,继续为城市的便捷生活贡献力量,实现平台、骑手与消费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