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如今的俄罗斯军政两界,除了普京之外,地位最高的还有两个人。
一个就是如今出镜频率很高国防部长绍伊古,还有一个就是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
此二人都是普京的忠实助手,而格拉西莫夫更是被认为,有希望接任下一届俄罗斯总统。
他在外交场合总是能表现得收放自如,十分严肃。但是,他却在一场正式的外交谈判中,被对方的一句极具威胁意味的话给逗笑了。
那么,这位很有喜感的俄罗斯军界高官到底是什么来路?
他又是为什么会被逗笑的呢?
格拉西莫的成长之路
1955年,格拉西莫夫出生在历史名城喀山。
从幼年开始,他就对装甲兵有着近乎狂热的兴趣。正好,喀山地区就有一个著名的坦克兵高级指挥学校,格拉西莫夫在完成基础教育之后,便进入这所学校学习。
他的学习速度很快,22岁就毕业了。这之后,他在苏联的远东军区服役,从排长做起,一直做到了坦克营营长,一路的升迁稳稳当当。
在经历了几年的军旅生涯之后,格拉西莫夫又进入苏联装甲兵军事学院进修,并且于1987年毕业。
格拉西莫夫
镀金之后,格拉西莫夫开始在波罗的海军区担任团一级的装甲兵指挥官,并且在治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是很遗憾,随着苏联的解体,装甲兵的经费被大幅削减,很多部队甚至要靠私卖武器来发军饷。
格拉西莫夫多年的努力,随之付诸东流。
这还不算,当时苏联的各个加盟共和国,也开始一个接一个地宣布独立。
这之中,也包括格拉西莫夫的家乡鞑靼斯坦自治共和国。不过最后,继承苏联大部分遗产的俄罗斯使用了怀柔的政策,最终挽回了鞑靼斯坦。
由于感念俄罗斯的所作所为,从这时起,格拉西莫夫成了俄罗斯的忠实支持者。
1993年,当俄罗斯仍然在 “经济休克疗法”的泥潭中挣扎之时,格拉西莫夫进入了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参谋部军事学院。
这所学校的地位不言而喻,苏联的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和格列奇科元帅,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格拉西莫夫进入这个学府,意味着他在向高级军事指挥官的位置发起冲击。
1997年,格拉西莫夫毕业,随即来到了北高加索军区,担任了第58军参谋长和副司令。
仅仅一年多之后,他大显身手的时机就来到了——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了,而俄罗斯总统普京不想打一场第一次车臣战争时的那种消耗战。
他将格拉西莫夫放到了指挥核心的位置上,让他先拿西线的敌人练练手。
格拉西莫夫仔细研究了几年前的战例,认为继续使用装甲集群冲锋的方式作战是一种盲目的浪费。
他开始学习美军在海湾战争时的成熟经验,大量使用空天军与陆军联合作战的方式,结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不久之后,格拉西莫夫又开始负责指挥南线作战。这一次,他又对战法进行了新的改良。
他将庞大的俄军部队划分成了数百个精锐的小分队,各自给他们划分了责任区域,让他们去清剿藏匿起来的车臣武装分子。
同时,他还大量地使用精确制导武器,袭击车臣人的指挥和后勤中枢。经过了一番新的打击,车臣武装逐渐难以为继。
2000年6月,俄罗斯部队冲入了车臣首府格罗兹尼,并且很快就全面控制了这座城市。
和普京关系很好的卡德罗夫,也因此登上了车臣总统的宝座。在又完成了几轮小规模的作战之后,车臣彻底平定。而格拉西莫夫,也成为了俄罗斯的英雄。
对于传统装甲兵来说,格拉西莫夫是个异类。他明明是接受过传统坦克战术训练的,应该对古老的钢铁集群冲锋很有感情才对。
可是没人能想到,他却用空地一体和化整为零的作战方式,将装甲集群战术送入了坟墓。由此可见,他是一个真正把装甲兵理论学明白的人,而且懂得因时因地制宜。
比起那些传统的俄罗斯将领来说,格拉西莫夫确实强得多。
2003年,格拉西莫夫正式出任远东军区参谋长,成为了俄罗斯的高级军官之一。
而普京很显然觉得这员老将的水平不止于此,于是在两年之后,提拔格拉西莫夫坐上了作战准备总局局长的宝座。
眼光独到
有了权力之后,格拉西莫夫开始在俄罗斯全军推行新的作战概念。美国那种高效精确的打击方式,此时已经深入人心。
格拉西莫夫就按照这种方式,通过推进俄罗斯的先进武器制造来实现新的战法。短短几年之内,俄罗斯的武器和战术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因为这个功劳,格拉西莫夫在2012年当上了俄军的参谋总长,地位仅次于国防部长绍伊古。
2014年,俄罗斯开始和当年的“好兄弟”乌克兰争夺克里米亚地区。克里米亚既是乌克兰重要的港口和工业基地,所处地区也有着极大的战略意义。
俄罗斯对这个地方,可以说是势在必得。而且,乌克兰对克里米亚人民并不友好,不但在苏联解体之后几乎不给予援助,还加大了对那里的索取。
以至于克里米亚的人民,成了乌克兰境内最为贫穷的。对于俄罗斯来说,他们就像已经准备好的干柴,只等一个“火星”来引燃。
而这个“火星”的提供者,也是格拉西莫夫。
这一次,他又学起了美国人,打了一场“认知战”。他通过电视、广播和网络,不断地向克里米亚人民播放亲俄罗斯的内容,挑动他们对于乌克兰的不满情绪。
在这种宣传之下,克里米亚人民的亲俄倾向越来越大。这本来是西方的拿手好戏,但如今却成了俄罗斯的掌中利器。
当觉得火候差不多时,格拉西莫夫又派出了秘密部队“格鲁乌”,对乌克兰的驻军进行驱逐。乌克兰没想到对方会有这么一招,转眼间就被限制了行动能力。
这之后,俄罗斯部队迅速进驻,并且协助克里米亚人民火速进行了公投。等乌克兰反应过来的时候,克里米亚已经在实际上成了俄罗斯的领土。
接连几次战役的出色表现,让格拉西莫夫的位置越来越稳。相比起以整顿内部的绍伊古,他显得更有锐气。
也因此,不少人猜测,在普京之后掌管俄罗斯的,应该就是此人。
那么,强悍如格拉西莫夫,又为何会在外交场合上发笑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两个国家:叙利亚和土耳其。
意外笑场
叙利亚是位于亚洲西部的一个古老的国家,曾经是阿拉伯世界的中心。在西方文明崛起的过程中,叙利亚逐渐沦为了法国的殖民地。
但是在1944年,因为法国陷入二战无法自拔,叙利亚趁机独立。
为了保护自己,不让殖民的历史重演,叙利亚在二战结束后全面倒向了苏联。当时苏联在中东地区唯一的军事基地,就设在叙利亚。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其大部分遗产,其中也包括和叙利亚的关系。由于俄罗斯的经济一直不景气,政治影响力也无法和苏联相比,叙利亚这个盟友就显得弥足珍贵。
所以俄罗斯派往叙利亚的驻军,都是自己的精锐之师。
2011年,叙利亚爆发了内战。叙利亚的反对派组成了游击队,不断地袭击政府军和军事设施。
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基地,也一度受到了威胁。作为老大哥,俄罗斯当然无法坐视不理。为了帮助叙利亚政府军,他们出动了飞机助战。
到后来,俄罗斯甚至出动了自己的唯一一艘航母“库兹涅佐夫号”。
但是,打击游击队是个世界性的难题,俄罗斯也解决不了。随着战争的不断加剧,俄罗斯很有些陷入泥潭的感觉。
而叙利亚的邻国土耳其,却很乐得看叙利亚内讧。因为库尔德人的问题,还有幼发拉底河的水源分配问题,土耳其早就和叙利亚有摩擦。
只不过,在2003年之前,土耳其想要往欧洲发展,因此暂时搁置了和叙利亚的矛盾。
但是后来,土耳其入欧失败,只能返回头来,再找叙利亚的麻烦。
从2011年8月开始,土耳其向叙利亚的主要反对派“穆斯林兄弟会”提供了大量支持,变相推动了叙利亚内战的发展。
而且,他还为那些反对派提供武器和训练,并且允许其进入土耳其境内躲避风头。甚至可以说,土耳其就是叙利亚内战的背后推动者。
后来,土耳其介入叙利亚内战的脚步迈得越来越大,甚至派了一支军队,直接占领了叙利亚北部的一些地区。
而此时,美国因为自身的问题,放任了土耳其的行为。而俄罗斯人早就今非昔比,土耳其也并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也正因此,在2015年,酿成了一次重大的军事事件。
2015年9月,俄罗斯正式派兵进入叙利亚,协助盟友平叛。
他们派出飞机,不断地去轰炸反对派武装的基地,也收到了一些效果。
10月7日,叙利亚军队开始在俄罗斯空军的支持下,逐步在哈马省和伊德利卜省展开反击。
然而就在这个当口,出现了一件诡异的事——11月24日,俄罗斯的一架苏-24战斗轰炸机,莫名其妙地被土耳其防空部队击落了!
联想到两国悬殊的军事力量差距,土耳其敢这么干,简直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但是,土耳其人却有正当理由。他们声称,俄罗斯飞机飞入了土耳其领空,土耳其是为了自卫,才击落的俄军飞机。
而俄方则表示,自己的飞机从未进入过土耳其领空,土耳其的说法是诬蔑!
双方互相扯皮,莫衷一是。但是,土耳其是北约国家,俄罗斯不可能冒着全面战争的风险去打土耳其。所以最后,还是俄罗斯人吃了哑巴亏。
经过这件事,土耳其更加膨胀,开始加大对叙利亚反对派的支持力度。而俄罗斯,也确实表现越来越差。
到了2017年,俄罗斯终于经不住这种消耗了。普京下令,将所有部队撤出叙利亚。
他这样做,相当于承认了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失败。而美国,则继续保持着置身事外的态度,甚至撤回了驻扎在叙利亚附近的士兵。
土耳其意识到,这是一个天赐的良机,于是在2018年1月28日,他们以“打击库尔德武装”为名义,大规模入侵叙利亚。
而俄罗斯作为叙利亚的老大哥,虽然在军事上已经无能为力,但是在外交上还是要帮一把的。于是,一场带有调停色彩的谈判随之到来。
对于这次谈判,俄罗斯人非常重视,出动了绍伊古加格拉西莫夫的豪华谈判组合。
但是土耳其,显然没有将这两个人放在眼里。在会场上,土耳其国防部长胡鲁西·阿卡尔很狂妄地说道:
“俄罗斯必须放弃对叙利亚的支持,否则我们就会采取行动,对俄罗斯进行打击。”
正是这句话,让格拉西莫夫大笑不止。
格拉西莫夫的笑,既是嘲笑,也是对土耳其的一种蔑视。
要知道,俄罗斯确实已经不是当年的苏联了,但是其军事体量仍然巨大。相比小小的土耳其,他们的优势仍然明显。
而且,他们的手中握有的核弹头,仍然足够毁灭世界好几次。虽然俄罗斯不敢动土耳其,但是土耳其也同样不敢动俄罗斯。
胡鲁西·阿卡尔的话,不过是没有基础的威胁,没有营养的笑话。这样的言语,不但格拉西莫夫会笑,恐怕任何人听了,也都会忍俊不禁的。
胡鲁西·阿卡尔
不过,这次谈判,最终也没有取得什么效果。
土耳其的入侵还在继续,而俄罗斯也只能作壁上观。这倒不是俄罗斯真的怕了土耳其,而是他的实力,已经不允许他继续插手叙利亚了。
从这个角度上理解,格拉西莫夫的笑就有些苦涩了。
结语
世界的运行,自有其规律。一个国家的影响力,和自身的实力息息相关。以弱胜强的例子有,但在现代战争的情况下,已经很难再出现类似的情况了。如果明知自己不行,还要跳着脚地说狠话,意义真的不大。语言仅仅代表一种态度,真正能得到什么,绝不像说说那么简单。任何国家还是应该埋头苦干,在软、硬的实力上有所突破才是正理。否则的话,在不具备实力前夸夸其谈,只能被人当成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