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智联电动车全球产业基地建设发布会在重庆两江新区举行。上游新闻记者从会上获悉,重庆计划3年内建成智联电动车全球产业基地,到2027年,智联电动车年产量超过1500万辆。
重庆布局智联电动车新赛道
当前,重庆正加快发展壮大电动车产业,已形成从整车制造到零部件配套的完整产业链条。电动车“三大龙头”企业先后集聚重庆发展,正加快产能提升、加速上量。同时,重庆电动车本地配套率超过60%,电机、电控、车架、灯具、仪表等总成已基本实现就近配套。
今年一季度,全市电动车产量110万辆,同比增速达到46.7%。
“重庆被称为‘摩都’,摩托制造是重庆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名片,培养了用户较好的两轮车出行习惯,重庆具有良好的产业工业制造基础,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应用需求。”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主任刘江表示,重庆必将成为未来中国电动车发展生产和消费的大市场、大基地。
为进一步加快推动重庆电动车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加速建设智联电动车全球产业基地,重庆正加紧制定相关行动计划。市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计划到2027年,建成最具影响力的智联电动车全球产业基地,智联电动车年产量超过1500万辆,其中电动摩托车占比超过80%,核心零部件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建成智联电动车全球运营体系、智联电动车产业合作发展平台、智联电动车产业大脑、智联电动车数据服务系统;积极创建国家级产业中试创新平台。
为确保目标顺利实现,重庆将重点推动“产业发展能力提升、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城市示范应用”3项工作。
在产业发展能力提升方面,着重从提升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提升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提升企业全球服务能力、提升产业协同发展能力等方面进行了部署。
在产业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着重从建立标准技术服务体系、建立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立产业大脑服务平台、建立产业合作发展平台等方面进行了部署。
在城市示范应用方面,着重从政策体系完善、数字化管理升级、产品开发创新、综合应用支持等方面进行了部署。
在全市智联电动车产业发展中,两江新区如何作为?
两江新区产业促进局局长赖涵表示,两江新区是全市产业基础最雄厚、开放功能最完善、创新资源最富集的区域之一,已形成汽车、电子信息两个2000亿级主导产业,依托汽车和电子的产业基底,在电子电气架构、电池技术以及智能网联等领域与智联电动车进行技术共享和双向渗透,通过创新体系的跨界协同、制造体系的深度耦合、标准体系的双向牵引,可助力全市智联电动车产业发展。
同时,两江新区生产性服务业基础较好,可聚焦智联电动车产业链的服务环节,与智联电动车全球产业发展联盟及相关单位一起,加快打造智联电动车产业的合作发展平台、数据服务平台和质量服务平台,通过人工智能赋能、数字化能力提升,助力企业强化核心竞争力,推动产品的智能化、网联化转型,实现从创意孵化、研发设计、共享制造到检验检测、售后服务的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融合集聚发展。
国内电动车头部企业齐聚重庆
当前重庆已聚集8家电动车生产企业,特别是国内电动车头部企业雅迪、爱玛、台铃接连入驻,去年这3家企业在渝实现电动车总产量近300万辆,实现产值超70亿元。发布会上,这些企业展示了最新的产业发展成果。
雅迪科技集团发布了“雅迪车电协同系统”建设情况,通过车辆与电池的深度协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缓解城市能源压力,带来更便捷、安全的出行体验。
爱玛正借助数字孪生等技术,提升工艺、产线、车间的仿真能力,持续推出更适应市场的智联电动车产品。
台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孙木楚介绍,台铃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携手启动“智联电动车全生命周期碳管理系统”建设,从智能制造和用户使用两端入手,着力完善能覆盖原材料环保、生产制造能源效率、污染控制与减排、产品设计与可回收利用全过程的智能制造碳管理流程,实现对智联电动车全使用周期碳精准排放管控。
上游新闻记者 吴思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