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车展首日,长安汽车以一场干货满满的发布会打响头阵,在黄浦江畔勾勒出中国汽车品牌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的清晰蓝图。当行业步入“智能化下半场”,这家百年车企用三大计划提速、三款新车落地、N项黑科技首秀,给出了破局的关键答案——以技术纵深筑牢智能化护城河,以全球视野重构产业竞争格局。

在新能源汽车“电动化”红利逐渐收窄的当下,长安汽车将竞争焦点转向“智能化价值突围”。此次车展上,其不仅带来长安启源Q07、深蓝S09、阿维塔06三款搭载华为智选、天枢智驾等核心技术的量产车型,更以“全固态电池+天衡底盘+飞行汽车”的技术矩阵,展现出从单点技术到立体生态的布局野心。 作为行业首批获得L3级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的企业,长安汽车早已突破传统车企的技术边界。其自研的“天枢智驾”系统已实现高速领航、记忆泊车等20余项领先功能,而基于华为全栈智能解决方案打造的深蓝S09、阿维塔06,则通过“超级增程+鸿蒙座舱+高阶智驾”的组合拳,让智能体验从“可用”迈向“好用”。

值得关注的是,长安启源Q07搭载的“天衡底盘”现场演绎“一键跳舞”,将底盘智能化从性能提升延伸至场景交互,展现出对用户体验的深度思考。长安启源 Q07 在 2025 上海车展正式上市,共推出 6 款车型,售价区间为 12.98 万 - 17.18 万元,在 5 月 31 日前(含)下订客户可享至高总价值 34,200 元的 7 重专属好礼。



真正的技术纵深藏在“未来科技”展区:首次亮相的金钟罩全固态电池,以400Wh/kg比能量和70%安全性提升,为电动车解决续航与安全痛点,更预留了飞行汽车的能源技术接口;规划2028年下线的人形机器人、2025年底试飞的飞行汽车,构建起“陆-海-空”立体出行生态。这种“量产技术夯实当下,前瞻科技布局未来”的双线策略,让长安的智能化战略跳出单一产品竞争,形成覆盖技术研发、场景应用、生态构建的完整体系。



当中国车企还在为海外销量突破百万欢呼时,长安汽车已将全球化提升至“与中国市场同等战略高度”,提出2030年海外销量120万辆的目标,并构建起“5000万市场容量”的全球布局。这背后是对“无海外、不长安”战略的深度践行——从早期的产品出口,到如今的本地化生产、研发、供应链全链条出海,长安正在改写中国车企全球化的底层逻辑。 目前,长安已建成9个海外工厂,首个海外新能源整车基地——泰国工厂即将于5月投产,标志着其从“输出产品”转向“输出产业能力”。在渠道建设上,全球超9000个网点覆盖五大区域市场,更通过投资115亿元入股引望科技,联合华为、地平线等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科技公共平台,实现“技术出海”与“品牌出海”双轮驱动。这种“本地化研发+本地化生产+本地化服务”的模式,让长安汽车在东南亚、中东等市场的渗透率持续提升,避免了单纯产品出口的“水土不服”。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长安汽车将全球化与能源多元化深度绑定,提出未来五年推出45款新产品,其中37款为新能源车型,覆盖BEV、REEV、PHEV等多动力路线。这种“全动力矩阵出海”策略,既适应不同市场的能源基础设施差异,也为其在欧美等严苛市场的准入奠定基础。当部分车企还在为单一电动化车型海外遇冷发愁时,长安的多动力布局已展现出更强的市场适应性。



长安汽车的车展表现,本质上是中国汽车品牌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在智能化领域,其坚持“自研+合作”双轮驱动,既保持对核心技术的掌控(如天枢智驾、天衡底盘),又开放整合华为、宁德时代等外部资源,避免了“闭门造车”与“技术依赖”的双重陷阱;在全球化赛道,通过提前十年的海外基地布局、本地化人才培养,实现从“赚外汇”到“建生态”的跨越,为中国车企破解“出海瓶颈”提供了实践样本。 回到行业本质,汽车产业的竞争从来都是体系力的较量。当长安汽车将163年的制造底蕴,转化为智能化时代的技术爆发力,将中国市场的规模优势,转化为全球布局的先发优势,其“到2030年总销量500万辆,新能源占比60%”的目标便不再是空中楼阁。对于中国汽车品牌而言,长安的路径证明:只有跳出单一产品思维,在技术纵深、产业生态、全球视野上建立多维优势,才能在智能化下半场真正实现“换道超车”。



从黄浦江畔出发,长安汽车的车展首秀,不仅是一次企业成果的展示,更是中国汽车品牌向世界宣告:在智能化与全球化的双轮驱动下,中国智造正从“跟跑者”蜕变为“规则共建者”。这场属于中国汽车的突围战,已然打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