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丽娟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往年在一季度,中央政治局经济形势分析会往往在四月的最后一天,今年时间提前了几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认清当前经济形势、扎实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

正如会议指出,“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稳固,外部冲击影响加大”,必须“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

胡敏分析,去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两会已经对全年经济工作做出明确部署,坚持以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等为工作基调。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力施效,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实现5.4%的超预期增长的好成绩。但进入4月份以来,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急剧变化,随着特朗普政府对华实施高额关税等极限施压,我国进出口形势将面临更大冲击,我国沿海地区一大批以外贸为主导的企业直接承压,经济增长、企业经营、稳定就业等均面临更大困难。

为此,中央政治局会议更加强调稳中求进,着力“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这里稳预期又特别重要。前期召开的国务院第13次专题学习,特别强调做好预期管理的重要性,要求宏观部门“在宏观经济治理中,不仅要注重供需平衡调控,还要注重预期管理与引导,不断提高宏观调控效能,实现稳预期、强信心与稳经济的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胡敏表示,在复杂形势下稳预期的关键,是要结合形势变化,提高政策针对性、有效性,及时推出有力有效的政策举措,在关键的时间窗口,推动各方面政策措施早出手、快出手,必要时敢于打破常规,打好“政策组合拳”,让市场真正有获得感,从对预期形成积极影响。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就着重强调,“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要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发展服务消费,扩围提质实施“两新”政策,加力实施“两重”建设,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打造一批新兴支柱产业,持续用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力推进重点产业提质升级;还加强融资支持,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等等。

会议还强调,“强化底线思维,充分备足预案”。要不断完善稳就业稳经济的政策工具箱,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持续用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加快解决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兜牢基层“三保”底线等。

胡敏说,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强调了党员干部要“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这一要求放在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和应对当前风险挑战的双重背景下,意味深长。中央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那么,党员干部是否有勇有谋、能否迎难而上、能否真正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畏难踟蹰,或满足于表面文章,正是对政绩观的切实检验。对各级干部来说,必须跳出惯性思维、既往路径的桎梏,敢于、善于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真正解决复杂问题应对复杂局面,才能确保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才能打开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总 监 制丨王 辉车海刚

监 制丨陈 波 王 彧 杨玉洋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曹 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