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4月28日报道 据今日哈萨克斯坦通讯社4月26日报道,哈萨克斯坦外交部发布通告称,中亚-中国外长第六次会晤26日在阿拉木图举行。

据报道,哈萨克斯坦外长努尔特列乌、中国外长王毅、吉尔吉斯斯坦外长库鲁巴耶夫、塔吉克斯坦外长穆赫里丁、乌兹别克斯坦外长赛义多夫等出席了会晤。

会晤期间,与会者着重讨论了加强对话与合作、深化经贸合作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等议题。

另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4月27日报道,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举行的中国-中亚外长会晤上表示,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加速抬头,“逆全球化”潮流严重冲击自由贸易体系。

报道称,他表示,美方一意孤行,向180多个国家随意加征关税,侵犯了各国正当权益,违反了世贸组织规则,损害了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破坏了全球经济稳定。中方站出来进行必要反制,既是为了维护自身正当权益,也是为了维护国际规则秩序和国际公平正义。

他说,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负责任大国,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邻国共谋发展,同世界共享机遇,同时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责任,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

王毅表示,中方愿进口更多中亚优质绿色农产品,遴选落实一批优质合作项目,拓展新兴领域合作,培育合作新质生产力。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打造立体多元的地区互联互通格局。

会议也发表新闻公报,表示各方支持中国-中亚机制秘书处全面运营和孙炜东作为秘书长人选,认为秘书处为推动落实六国元首提出的倡议和任务发挥关键作用。

又据《哈萨克斯坦实业报》网站4月26日发表的文章,4月26日,阿拉木图成为一场重要会议——中亚-中国外长会晤的舞台。中亚地区在全球政治和经济中的作用正在日益增强,在此背景下,这次会晤具有特殊意义,显示了欧亚大陆互动的深化和新影响力轮廓的形成。

文章称,从加强多边对话的层面上看,中亚-中国模式是就地区安全、经济发展和人文合作等关键问题定期交换意见的重要平台。在不稳定的国际环境中,邻国之间保持开放和互信的对话对确保地区稳定和可预测性至关重要。

此外,中国是中亚的重要贸易伙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亚地区的投资和基础设施发展带来新机遇。外长会晤将提供一个机会,让各方讨论经济合作项目的进展,确定新的潜在增长点,并就进一步深化互利合作加强协调。在全球经济动荡的背景下,与中国建立可持续的经济伙伴关系对中亚国家来说是重要的稳定因素。

与中国开展协调对地区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中亚地区面临一系列安全挑战,包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毒品贩运等。外长会晤将提供一个机会,讨论应对这些挑战的联合措施,并就热点地区的当前局势交换意见。

外长会晤是与地区重要合作伙伴巩固关系的务实之举。中亚日益重要的作用和中国在该地区的积极政策促进了地区新秩序的形成,让中亚国家成为更具影响力的行动主体。外长会晤可以成为一个平台,让各方讨论解决地区问题的对策,探索在国际舞台上的协同立场。

中亚-中国外长会晤不是一次普通的礼节性活动。它反映了中亚地区在全球进程中日益增强的重要性,以及地区国家与中国深化多领域合作的愿望。这次会晤的成果可能对地区安全、经济繁荣和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编译/贺颖骏)


2024年10月26日,第十一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在宁夏银川开幕,本届论坛旨在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中亚国家在经贸、能源、农业、交通物流等领域合作。(冯开华 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