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从1905年《定军山》的黑白默片到2025年各种硬核科技助力,中国电影一路走来,经历着电影工业化探索的华丽蜕变。今天让我们跟随记者行走一线,探寻中国电影工业化的“科技密码”,触摸中国电影的“工业指纹”。

这一路 从无声到有声 从黑白到彩色 中国电影迎来了飞速发展 而现在 我们又开始了电影工业化的探索

电影工业化就好比一个精密的“电影制造流水线”,每个环节都分工明确、高效运转。它用先进技术提升制作效率,用科学化管理确保电影质量,把创意的“原材料”变成一部部精美的电影成片。


中影(北京)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经理助理 杨洪涛:120年前,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是胶片实景拍摄的,今天京剧电影《安国夫人》就已经可以在LED虚拟棚里拍摄了。


这个巨大的LED屏幕上可不是一幅画,而是可以移动的数字场景,它会跟着摄像机的移动匹配相应的角度,比起传统的绿幕拍摄,在这里表演可以说是沉浸感满满。

中影(北京)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经理助理 杨洪涛:所有的景色包括植物,它的光照角度和影子都会发生变化的,有更加真实的体验LED虚拟棚拍摄最主要是后期前置,大大节省了后期的时间。


总台记者 宋文瑾:我现在正在体验的就是虚拟预演技术,大家看我穿上了动捕服,我的一举一动都能被实时捕捉下来,然后生成虚拟的三维影像。

这就像一个“电影说明书”,团队在拍摄前就能通过动画影片一起搞定镜头调度、演员走位等,大大提升拍摄效率。


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 翁旸:虚拟制作的出现,它确实是把整个的一个传统的(电影制作)链路进行了颠覆,以前是单线型,但是现在变成一个多线并行,并且形成了各个部门之间的通力配合,其实它就是一个工业化的表现,它会让我们整个的拍摄更加顺畅,我们的试错成本更低。

作为电影工业化发展的基石,前沿技术正持续拓展电影制作的边界。今年年初,《哪吒2》爆火,极致的视觉特效让一块屏幕意外“出圈”。


中影电影数字制作基地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靳宇:像《哪吒2》里边的那个莲花,它不是纯白的,它是五彩斑斓的白,它就是通过我们很高的亮度,很高的对比度能够呈现出来,我们这个非常极致这么一个效果。

画面明亮清晰、色彩鲜艳夺目、视觉冲击力强,我国自主研发的cinity放映系统代表了当前电影放映技术的最高规格。


中影电影数字制作基地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靳宇:我们在拍摄端,在制作这一块,我们中影目前也在探索,从监视器到剪辑到调色到视效到合成,相关的一些高格式电影的一些制作的整体的方案。

电影制作全流程的高格式升级,会让我们在未来享受到更多具有极致视听体验的电影。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也正逐步走进片场。

中影用研发的AI系统给《长安三万里》配音译制,外语地道又精准,唐诗的韵律也被轻松拿捏。


蓝海创意云平台的AI智能分析系统可以自动拆解剧本,生成分场表、角色出场统计等关键数据,准确率高达98%。

总台记者 宋文瑾:当技术不断刷新电影制作可能性的同时,中国电影人对于电影制作标准化、流程化、项目化的探索仍在继续。


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 翁旸:随着整个技术环境科技的发展,那么电影的项目制作已经到了一个技术密集型的发展阶段,所以这要求即使我们(电影)是第三产业,但是我们也要向第二产业去学习我们的制作管理的一些方式,做好资源统筹,实现生产效率的整体提升。


欢迎来到“唐探宇宙”里的唐人街!这座占地近300亩、有二百多栋钢筋水泥建筑的“微缩城市”仅用了7个月就在山东乐陵拔地而起,这是如何做到的?


《唐探1900》总制片人 范霞:我们在接到拍摄任务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知道是春节档了,那我们所有选择的其实就是严谨的倒推计划,大概在每一个时间点需要做的工作,然后全部都安排好。精确到天,工种上是精确到了人,在拍摄期的时候,其实就是一边拍一边建设,在制作标准和流程的时候,我们也是会提前把所有的工作都安排好,其实这个就是工业流程,它是齿轮型的。


除了前期计划周密、分工协作的高效推进,剧组的后期制作也开启了“加速模式”,在自家后期基地的加持下,整部影片仅用3个月就完成所有后期工作。

《唐探1900》总制片人 范霞:我们其实从时间成本上来讲是最高效的,因为大家看到我们都在这栋楼里面,调配资源就是最便捷的一件事情。


电影制作的专业团队越齐整、距离越近,沟通就越顺畅,效率也就越高。而拥有这些全链条的影视基地就是电影工业化发展的“神助攻”。

在山东青岛,就有这样一座电影制作的“超级工厂”——东方影都!这里可以满足大制作电影超大布景,许多电影里震撼的名场面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流浪地球》《封神》《独行月球》等一系列优秀大片都是在这里诞生的。这里拥有40个国际标准摄影棚和32个置景车间。还有世界先进的水下摄影棚,配备了先进水质过滤系统和恒温系统,海洋湖泊都能在这里模拟实现。在这里几乎能找到电影制作的全流程团队,上千家影视相关企业被链接起来。如今,电影工业化的种子逐渐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这些影视基地就像一个个神奇的“造梦工厂”,让中国电影的未来在这里熠熠生辉。

总台记者 宋文瑾: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探索之路还在继续,中国电影人正通过一个个新项目“滚雪球”般的推进,探索适合中国电影的工业化体系,推动中国电影发展一路向前,为世界电影舞台贡献来自中国的精彩与力量。

(央视新闻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