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DV(软件定义汽车,Software Defined Vehicles)落地快速演进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拧成一股绳’。"在2025年软件定义汽车工作年会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智能车控领域总经理虞晓的这句话,成为全场最醒目的产业宣言。
技术革命:用"数字神经"重构汽车控制体系
传统汽车控制就像用算盘算圆周率,而我们需要的是数字神经系统。
虞晓明确指出技术演进的三个阶段:
"SDV(软件定义汽车,Software Defined Vehicles)发展已从“部件数字服务化”基础阶段转向“底盘智能协同控制”的进阶,前一阶段数字服务化软/硬件解耦和服务化编排打下了坚实基础,当前需突破多执行器协同控制与算法智能化瓶颈,而未来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定义汽车SDV则将聚焦个性化生活空间的软硬件灵活迭代。"
这一判断直指行业痛点——传统分布式架构已无法满足智能协同需求。
华为提出的“大脑/小脑协同控制”的技术框架,本质上是在给汽车安装"数字神经系统",突破多执行器协同控制与算法智能化等瓶颈,聚焦第三空间软硬件灵活迭代升级,为消费者提供常用常新的个性化极致体验,正式引领软件定义汽车SDV进入2.0时代。
1. 大脑小脑协同进化
"集中控制是大脑,协同执行是小脑"的架构,将算力利用率提升300%
确定性时延通信技术实现"毫秒级神经反射",比传统CAN总线快50倍
智能算法让汽车学会"预判思考":提前0.5秒预判路面附着系数变化
2. HUAWEI XMC数字底盘引擎的三大超能力
预知力
:通过车辆状态预测网络,像"先知"般预测打滑风险
应变力
:时空智能悬架网络实现"道路未至,调节先行"
协同力
:全维控制模型让底盘部件如交响乐团般精准配合
这个技术体系最颠覆之处,是把汽车从"机械执行者"变成了"智能决策者"。
会主动思考的底盘,这才是真正的软件定义。
标准革命:改写底层规则的"共同体"
没有标准化的接口,就像用方言谈国际贸易。
“软件定义汽车SDV落地快速演进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拧成一股绳’。”虞晓强调,规范执行器硬件电气参数定义、“最后一公里”执行器接口国产化标准及面向未来生态协同开发是重点的三个方向。”
虞晓的标准化倡议直指智能汽车产业困境。华为推动的三大标准化工程,正在重构产业底层规则:
1.硬件定义标准化
统一"三温三压电流"等参数,让零部件通用化率提升60%
典型案例:某车企通过标准接口,线束成本直降40%
2.通信协议国产化
用确定性时延ASN通信替代CAN/LIN,传输效率提升10倍
"最后一公里"直控标准让控制响应突破1ms极限
3.开发工具平台化
MBSE+DevOps工具链,让软件开发周期缩短70%
虚拟验证平台减少80%实车测试成本
这些标准创新正在打破"西方制定规则,中国被动跟随"的旧格局。我们要建立自己的技术坐标系,而不是在别人的坐标系里追赶。
生态革命:打造智能汽车的"安卓生态"
独行快,众行远。SDV需要整个产业链'拧成一股绳'。
“华为将持续开放技术能力,与伙伴共建SDV生态,让中国智能汽车产业链在全球竞争中‘做大做强,引领世界‘。”
虞晓的结语宣言,揭示了华为的生态战略本质。——打造智能汽车时代的"黑土地"。
1. 技术开放战略
开放HUAWEI XMC数字底盘引擎的135个标准接口
工具链平台已接入200+家生态伙伴
2. 协同创新模式
车企专注上层应用开发,华为乾崑提供"数字基座"
零部件企业通过标准接口即插即用
开发者生态构建速度提升3倍
这种"平台+生态"模式,正在催生汽车界的"开发者经济"。
华为的目标:"用HUAWEI XMC数字底盘引擎开发新功能,就像在安卓系统上开发APP一样简单。"
总结
虞晓的压轴演讲印证了一个事实:智能汽车竞争已进入规则制定权争夺阶段。
华为通过技术突破(HUAWEI XMC数字底盘引擎)、标准重构(三大接口标准)、生态共建(“平台+生态”战略)的三重布局,倡议产业链上下游‘拧成一股绳’,共建SDV产业共同体。
这场变革的目标不仅是技术领先,还是对传统汽车产业分工体系的重新解构,更是要让行业标准成为全球基准。当SDV2.0成为行业基础设施时,掌握规则制定权的企业将主导智能汽车的下一个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