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洪敬谱

4月26日上午,在安徽合肥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开幕式上,随着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长三角国创中心)安徽工作的正式启动,标志着长三角国创中心在深化区域协同创新、服务国家战略方面迈上了新台阶。



在第三届科交会上,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安徽工作启动。受访单位供图

长三角国创中心是由科技部批准,沪苏浙皖共同建设的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于2021年6月3日正式揭牌成立,总部位于上海张江科学城,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心定位于实现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将国家战略部署与长三角区域创新需求有机结合,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推动创新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目前,由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安徽长三角产业创新研究院三家单位按照“一个核心运行团队、一套建设运行机制、一体化建设与管理”的思路和举措一体化共建。

长三角国创中心主任刘庆说,安徽是科技创新的高地,也是产业创新的沃土,安徽工作的全面启动,是长三角国创中心进一步深化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刘庆指出:“下一步,中心将聚焦安徽的产业创新体系,积极探索具有安徽特色的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创新资源与安徽产业需求深度融合;整合长三角创新资源,推动全国乃至全球高校院所的科研成果在安徽转化落地,加强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院所、大科学装置基础设施机构合作,助力其成果产业化并向长三角乃至全球推广。”

据了解,长三角国创中心已在信息技术、先进材料、制造装备、生物医药和能源环保等领域布局建设100余家研发载体,研发人员超18000人,衍生孵化企业1700余家;与海内外超200家高校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双导师制联合培养研究生/博士(后)超7000名;与长三角内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共建560余家联合创新中心,挖掘技术需求3200余项。其中,协助企业达成技术合作1200余项,合同总额超30亿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