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马德里大师赛第三轮,头号种子兹维列夫遭遇苦战,他在先丢一盘的情况下,通过双抢七惊险逆转了主场作战的弗基纳。然而,除了激烈的比赛对决以外,本场比赛最惹人关注的还要属比赛中的一次争议判罚。
比赛的的争议瞬间发生在第二盘。当时,先丢一盘的头号种子在次盘5-4领先,关键时刻,弗基纳被迫上网反拍推直线被电子司线判定为界内,然而,兹维列夫对此感到非常不可思议,对主裁表示这是个非常明显的出界球。但是,按照现行的规定,在由电子司线裁判的比赛中,一切判罚都要以电子司线判罚为准,主裁并没有权力改判,因此更没有义务下场检查球印。眼看主裁无动于衷,兹维列夫直接掏出手机将球印拍了下来,然而却因此吃到了一次警告。
事后,此事在社交媒体上快速发酵,多位球员都发声力挺兹维列夫,表示电子司线在红土上犯的错误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例如本周马德里网球赛的女单首轮,博尔特在对阵西尼亚科娃时,电子司线的判罚就离了大谱。当时,博尔特的发球出界至少三十厘米,然而电子司线居然没有呼报,而对此,主裁也只能立刻跟后台确认,最终才发现居然确实出界了这么多!然而,按照规则,主裁却并没有权力改变电子司线的判罚,不过由于这确实是非常明显的错误,因此在耽搁半天后才改判二发,但博尔特显然不乐意,她认为由于电子司线的失误,已经导致比赛中断太久,因此应该算作干扰,重新一发。好在,对手西尼亚科娃非常大度,主动示意裁判,同意回到一发。
而今年的马德里网球赛的女双首轮也有一个类似的案例。当时,在女双比赛中,阿扎伦卡的一发被电子司线呼报了出界,然而,对面舒尔斯和穆哈迈德组合却对此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她们认为这个球并没有出界,球印明显压线。随后,她们主动提示主裁这是好球,并让阿扎伦卡重新一发。
对于今年红土赛季的电子司线的频繁误判的乱象,兹维列夫坦言,自己显然非常支持这种电子判决系统,但那颗球……不只是超出界外一毫米,而是足足有四、五厘米。
“我走向主审并对他说:‘请下来看看,我没有疯(笑)。’这不是他的错,因为规则不允许他离开座椅。我会与监督和ATP讨论,因为这真的不正常。或许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允许主裁查看球的球印。这会很有趣,看看他们会给我什么样的罚款。当然,我希望他们不会罚我,因为我知道我是对的。他们不该为这种事罚款。通常系统是可靠的,但今天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兹维列夫说道。
而产后复出的本西奇和兹维列夫的观点类似,她认为,或许电子司线在硬地上比较可行,然而在红土上这很难避免争议。她说道,“我并不赞同。在硬地赛事中尚可理解,因为能避免争议。而且你还能透过鹰眼系统提出挑战。但在红土场?我认为这很荒谬,因为我们完全依赖电子设备而非人类大脑、直觉与肉眼判断。你明明看到球出界了,电子判决却显示它压线一毫米。主审甚至不被允许查看球印来确认是否出界。我不知道该怎么看待这种情况,但当你亲身经历时真的会气疯。”
其实,在红土上引入电子司线本身就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今年二月,ATP特意发视频解释了为何迟迟不愿在红土上引入电子司线,根本原因就是红土这样一种特殊的场地类型,有时会有非常多的干扰因素来误导我们对球印的判断。
当时,视频里有两个例子,例如当球砸向一片土壤非常稀松的场地时,我们往往通过球印来看会以为仿佛球是出界的,然而当我们高帧率慢放后,就会发现:考虑到球本身发生的形变以及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后,电子司线却往往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出来。同理,当球砸向一片土壤较硬的场地上时,由于球与场地的接触面积变小了,形变自然也变小了,因此很多自以为“界内”的球又会被视为“出界球”。因此,球在红土上往往受到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很多球印甚至都需要启动高帧率回放器逐帧回放才能看到事实的真相,也因此,红土上究竟是否应该使用电子司线也一直都是个相当有争议性的话题。(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陆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