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 | 闻悦
“就凭你,想建港口,简直是痴人说梦。”
村民们都嘲笑他是“傻子”。
然而,倔强的他,顾不上理会这些闲言碎语。
孤身一人,牵一头老牛,带一把铁杵和一副纱手套,在广西北海涠洲岛的惊涛海浪中,与海进行着搏斗。
这一干,就是30年。
期间,他搬运了200万多块巨石,累死了20多头牛。
然而,他却说:
“牙齿掉了我都不怨。”
只因他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梦想——一座长达300米、宽40米的避风港。
他就是陈光权,一位真实书写现实版“愚公移山”传奇的老人。
“傻子”的决定
1986年,陈光权还是一个普通的涠洲岛渔民。
然而,就在那年盛夏,涠洲岛的天空被乌云压得喘不过气。
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裹挟着滔天巨浪呼啸而至,陈光权站在岸边,眼睁睁看着最后一艘渔船被海水吞噬。
木船的残骸还在台风的漩涡中翻滚,渔民们的呼救声此起彼伏,最终淹没在雷鸣中。
这场灾难掀翻了东面作业的100多艘渔船,带走了30多条渔民生命,也撕裂了陈光权的心。
“尸体漂得到处都是……”
村里人小声议论着:
“要是能有个近一点的避风港……”
“我要来修这个港口!”
这个念头突然闯进了他的脑海,把他自己都吓了一跳。
此时的陈光权,33岁,皮肤黝黑,脊背挺直,一双布满茧子的手紧攥成拳,目光如炬。
“你疯了?”
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家人时。
父亲气得直跺脚:
“就凭你一个人?
你以为你是神仙啊?”
村里人听说后,更是笑掉了大牙。
“傻子”“疯子”的外号很快就传开了。
集市上,人们指着他窃窃私语,眼神里满是讥讽。
但只有陈光权知道,有些事必须要做,哪怕被人骂“傻子”。
“傻子”的工具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陈光权就扛着铁锹出门了。
然而,他的“工程队”却简陋得可怜:
一头老黄牛,一辆自制的木轮牛车,一把铁锹,一根铁棒,一副纱手套。
“这就是我的千军万马。”
他对着好奇来围观的村民孩子们讲。
经过多次勘探和琢磨,陈光权将选址定在东面一处天然的小沟岔。
这里三面环礁,是个天然的港湾雏形。
“就从这里开始!”他独自一人,双手握住铁杵,青筋暴起,双臂猛然发力,一块百斤重的玄武岩被撬动。
汗水顺着他的脊梁滚落,浸透了粗布短衫,汗水在烈日暴晒下凝结成了盐巴。
手掌不小心被锋利的贝壳划出了一道血口子。
牛车吱呀作响,老牛喘着粗气,艰难地将第一车巨石运到预定的地点。
潮水退去时,他跳进齐脖长的海沟清理泥沙,又咸又涩的海水时不时灌进鼻腔。
指甲缝里更是嵌满了沙砾等;
涨潮时,他又开始跟时间赛跑。
其中,最困难的是运输环节。
“驾!”
老黄牛喘着粗气,拉着装满石块的木车在沙滩上艰难前行。
“啪!”
一声脆响,车轮陷进了沙里,石块滚落一地。
“没事,我们再来!”
他拍拍老伙计的头,声音里透着疲惫却坚定。
“一天最多能搬30块石头。”
晚上回到家,他的衣服已经被汗水和海水浸透了一遍又一遍,手掌上的血泡破了又长。
妻子看着他被海水浸泡得发白的脚掌。
眼泪砸在搪瓷碗里:
“家里快揭不开锅了……”
“傻子”的挫折
1989年的夏天,显得格外漫长。
经过3年的努力,一段50米长的堤坝已初现雏形。
陈光权抚摸着粗糙的石头,仿佛在触摸着孩子的脸庞,小心翼翼,如数家珍。
“再有一年就能完工了!”
他对妻子说,眼睛里闪着希望的光。
然而,老天爷似乎是要考验这个固执的渔夫。
那晚的风声像鬼哭狼嚎,海浪像发怒的巨人一次次地撞击着堤坝。
“轰!”
一声巨响过后,陈光权3年的心血化为乌有。
“全完了……”
他跪在暴雨中,望着一片废墟,泪水混着雨水流进嘴里,咸得发苦。
那一夜,他对着咆哮的大海嘶吼,声音嘶哑如同困兽。
村里人又开始议论纷纷:
“早说过是白费力气……”“看吧,傻子就是傻子……”
但谁也没想到,3天后,“傻子”又出现在了海边。
“驾!”
熟悉的吆喝声再次响起,老黄牛拉着空车,一步步走向那片狼藉。
“傻子”的帮手
1996年的春天似乎来得特别早。
10年过去了,“傻子”的外号渐渐没人叫了。
“三叔,今天要搬哪里的石头?”
年轻的渔家小伙主动过来帮忙。
“这块大的要两个人抬……”
他开始指挥起来。
原来嘲笑他的老渔民们也加入了。
“老哥,你这手套都破了,用我的吧!”
有人递来崭新的手套。
“轻霜打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木林……”
老人们念叨着祖辈传下来的谚语。
最让陈光权感动的是妻子的支持。
“我给你送饭来了!”
每天中午,妻子都会准时出现在工地,有时还会挽起袖子帮忙搬几块小石头。
“慢点吃……”
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妻子心疼地擦去他额头的汗珠。
“傻子”的代价
2006年的冬天格外寒冷。
20年过去,“马拉港”(人们这么称呼它)已经初具规模,但他的身体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长期咬紧牙关搬重物让他的牙齿松动脱落,现在只剩几颗摇摇欲坠的黄牙。
“没事……牙齿掉了我都不怨……”
面对关心,他总是这样笑着说。
更让他心痛的是那些累死的老伙计们。
“这是第7头了……”
抚摸着刚刚倒下的老黄牛,他的手颤抖得厉害。
“辛苦你了……”
泪水滴在牛渐渐冰冷的身体上。
家里的经济状况也是捉襟见肘,孩子们的衣服都是补丁摞补丁。
“爹,我想买本新字典……”
面对女儿的请求,他只能愧疚地低下头。
“等港口修好了……”
这句话,他说了无数遍。
“傻子”的长城
2016年的秋天格外晴朗。
30年过去,“傻子”已经变成了白发苍苍的“三叔”,而那条蜿蜒300多米的海堤终于建成。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海面上,“马拉港”迎来了第一批进港避风的渔船。
“三叔,我们回来了!”
渔民的欢呼声在海面上回荡。
“好!好!”
他站在岸边挥手,缺牙的笑容像个孩子一样灿烂。
据统计,这条完全由人力建造的海堤总共用了200多万块石头,前后累死了20多头牛和马。
而最大的回报是:从此再也没有一艘渔船因来不及躲避风暴而遇难!
“傻子”的心愿
如今的“马拉港”,浪花温柔地拍打着石堤。
73岁的陈光权依然每天清晨来到港口巡视。
曾有开发商出价百万想要收购港口,却被他摇头拒绝:
“这是给渔民的命,不能卖。”
慢慢地,儿子接过了陈光权巡港的担子,孙子在作文里这样写到:
“我的爷爷是海边的愚公。”
2019年,在“中国好人”颁奖礼上,陈光权攥着奖杯局促不安:
“我就做了该做的事而已。”
台下掌声如潮,人们看到的不仅是荣誉,更是一个普通人用30年光阴刻写的生命史诗。
“看!这就是我爷爷修的‘长城’!”
陈光权被小孙子的喊声从回忆中拉了回来。
“值了……”
他在心里默默地说:
“都值了……”
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一直延伸到那片蔚蓝的海面上……
作者:小透明。来源:小透明读红楼(ID:tuilidiantang)。有书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