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菲春日,气候宜人。北京世园国际旅游度区内花红柳绿、鸟语花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六年前,以“绿色生活 美丽家园”为主题的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盛大开幕,这场汇聚全球园艺精华的盛会,不仅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和信心,也为延庆区及北京世园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发展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六年砥砺奋进、六年春华秋实。如今,这片园区已从园艺盛会举办地转型为综合性旅游度假胜地,正以更丰富的生态实践,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答卷。
厚植生态本底
持续赋能“两山”转化
2024年4月28日,第五届北京国际花园节在北京世园国际旅游度假区开幕。国际花园节布置以“两核一轴、精致多点”为主线,天田山种植的9.7万余株月季、3.3万余株绣球,随风轻轻摇曳,散发出阵阵芬芳。万花广场则以花卉围边,打造花海景观。海棠大道上,花带、宿根花卉、混合花境、草坪等巧妙搭配、高低错落。这场持续至去年11月中旬的花卉盛宴,不仅成为市民休闲打卡的热门地,更成为延庆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生动窗口。
“2019北京世园会闭幕后,我们每年都会举办花园节,就是要让园艺融入生活,让生态理念深入人心。”北京世园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贺兴华介绍。去年,第五届北京国际花园节期间,北京世园国际旅游度假区开展了郁金香、海棠、牡丹、芍药、月季、红叶六大生态文化节,并结合《梦华·长城》演出、超级草莓音乐节、MDSK音乐节等众多文化活动,举办了书画摄影展、文艺汇演、七夕主题活动等多场演出,形成“可赏、可玩、可学”的沉浸式体验空间。数据显示,精彩纷呈的系列活动吸引客流超100万人次。
从园艺展示到产业融合,这种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的探索,正是延庆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注脚。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北京世园国际旅游度假区通过系统性生态修复、创新性物种保护、产业化品牌运营,生动诠释了生态价值实现的多维可能。
目前,在花海掩映的北京世园国际旅游度假区广东园,一项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研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去年,延庆区野生水生珍稀植物水毛茛、荇菜、睡菜种质资源调查及迁地保护试验区建设项目组,在延庆区及周边区域开展了56天、总计61个点位的野外调查工作,共发现水毛茛、睡菜及荇菜点位39个。“这些植物是生态环境的指示植物,对环境要求特别是水质要求很高,充分说明了延庆水环境治理的显著成效。”北京世园林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林科公司”)科研技术部负责人曹泽文说。
项目组将采集回来的水生植物在北京世园国际旅游度假区孵化器内保存,并精心开展了人工繁育工作。科研人员摸清了(北京)水毛茛、睡菜及荇菜的繁育技术,在北京世园国际旅游度假区广东园建立了(北京)水毛茛、睡菜及荇菜迁地保护试验区。
此外,林科公司还精心组织了以北京水毛茛、荇菜和睡菜为主题的生态研学活动,让参与者深入了解这些水生植物的独特生态习性与繁殖方式,近距离感受自然生态之美。
“现阶段我们正在完善3种植物的种质调查报告、种质资源评价报告及迁地保护试验研究报告。”曹泽文介绍道,“报告详细记录了水毛茛、睡菜和荇菜的种质特征、分布情况、繁育技术以及迁地保护的初步成果,将为未来进一步的保护工作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生态保护积累起绿色家底,价值转化的探索也随之启动。2024年,林科公司承接延庆区北纬40°香甜事业品牌建设项目。按照项目规划要求,林科公司整合了延庆区特色时令花卉、树熟水果、道地药材资源,通过“品牌赋能产品、产品带动产业、产业振兴乡村”的闭环路径,推动乡村振兴与产业融合发展。
走进位于北京世园国际旅游度假区1号门的“延庆区北纬40°香甜事业”文创店,货架上的苹果、菊花茶、蜂蜜等产品,包装简约而不失设计感。“我们正在开展品牌营销推广方案编写、妫字系品牌商标申请注册等工作。同时,还绘制了‘香甜地图’,串联起八达岭长城、北京世园国际旅游度假区、龙庆峡等多个景区。”林科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赵培杰一边展示着微信小程序的交互界面,一边介绍。记者看到,“香甜事业游览地图”涵盖了金粟设施葡萄园、香营千亩海棠种植园、阪泉百亩稻花田等众多本地休闲农业产业园、种植基地,初步建立品牌架构,这种“文旅+农业”的深度融合,正在让生态产品通过品牌化运营走向市场。
多元业态激活全域消费
文旅融合促品牌焕新
北京世园国际旅游度假区不仅是生态文明展示的重要窗口,更是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的前沿阵地。在过去的六年时间里,这片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土地积极探索创新发展路径,通过打造品牌赛事、创新夜间消费场景等多元业态联动,全面激活全域消费,对延庆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2024年9月7日至8日,“2024北京国际铁人三项挑战赛”在北京世园国际旅游度假区举行。为期两天的赛事,吸引了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余名铁人三项爱好者齐聚一堂,他们在绿水青山间挥洒汗水,一边感受运动的激情,一边领略延庆的自然美景与人文魅力。这场赛事,不仅是对运动员体力、意志的极致挑战,更是北京世园国际旅游度假区综合承载能力和影响力的有力证明。
近年来,北京世园国际旅游度假区紧抓户外运动城市建设契机,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完善的设施条件,成功举办了一系列横跨四季的体育活动。全国航空模型邀请赛、北京国际钓鱼友谊赛、徒步大会、京张公路自行车公开赛、斯巴达勇士儿童赛……丰富多样的项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育赛事矩阵,将北京世园国际旅游度假区的体育运动氛围不断推向高潮。
除了体育赛事,音乐时尚也是北京世园国际旅游度假区的一大亮点。自2020年引入现代音乐文化品牌“摩登天空”后,北京世园国际旅游度假区充分利用其号召力与影响力,举办了超级草莓音乐节、MDSK音乐节等系列优质品牌活动,形成“节庆引流-消费升级-产业延伸”的发展闭环,并成为擦亮城市名片的“流量密码”。
去年六月,延庆区政府、市发展改革委及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发布了《北京市延庆区全域旅游提质升级行动计划(2024—2028年)》,旨在通过消费场景革新、住宿与餐饮品质提升、赛事旅游激活等八大行动,丰富文化艺术旅游内容、促进低空旅游消费、升级夜间旅游体验等23项具体任务,全面提升延庆旅游品质。
在文旅消费新趋势的推动下,北京世园国际旅游度假区积极求变、主动应变,打造了集夜景、夜跑、夜市、夜宿于一体的消夏避暑季“夜世园”活动,不仅为游客搭建了丰富多彩的夜间消费场景,更为文旅体商深度融合发展写下了生动注脚。在“夜世园”中,骑行爱好者们可以佩戴头盔和专业护具,沿园路骑行,拥抱自然山水。游客们则可以抬头仰望星空、驻足欣赏美丽夜景,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神秘,享受灯火阑珊处的浪漫与温馨。
世园江湖音乐季也是“夜世园”活动的一大亮点。这里汇聚了多种美味小吃和精彩的音乐现场演出,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过程中,尽情感受夏夜的惬意与浪漫。
值得一提的是,与仅局限于“逛吃”的普通夜市不同,北京世园国际旅游度假区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将园艺、体育、音乐、演艺、研学等多个领域巧妙融合,让夜市摆脱了传统单一的模式,成为一个集文化、娱乐、休闲、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夜间消费场所。这种创新模式既满足了游客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更通过场景化、体验式的文化供给,激活了夜间经济新动能。今年春节假期,北京世园国际旅游度假区就以“最美是家乡”为主题,举办了第三届北京世园花灯艺术节,精心策划了中华展园、中国馆360°全景沉浸式光影秀、北京铜锅长桌宴等项目活动,成功打造京城夜游新地标。
“我们提供的不仅是夜间消费场景,更是‘生态+’的夜间生活综合体。”贺兴华说,“通过整合生态、体育、文化等多种要素,北京世园国际旅游度假区构建起‘夜景吸引-夜游体验-夜宿消费’的全链条夜间经济体系,不仅延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间,也促进了消费结构的转型。”
此外,在文化演艺方面,北京世园国际旅游度假区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去年,大型情境剧《梦华·长城》的成功上演,为这里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部剧目以长城为背景,将历史与现代、传统与创新巧妙融合在一起,通过精彩的剧情和生动的表演,勾连起长城独有的文化脉络和时空画像。全年307场演出,有效带动了八达岭客流引入延庆腹地,为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深化研学实践
搭建中外青少年交流新场景
探究空气大炮的科学原理、观赏机器人编队表演、动手制作一道科技彩虹……2024年5月14日,首届“中科世园科技周”活动在北京世园国际旅游度假区拉开帷幕。这场由北京世园国际旅游度假区联合中科世园数字演绎联合实验室、本道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融智新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举办的首场大型科技周活动,将北京世园国际旅游度假区国际馆变身为科技体验场,并依托学生社团,精心策划了机器人表演、科普展位体验、元宇宙沉浸式体验、科普教育等50余种丰富有趣的科学体验内容,吸引500多名青少年现场近距离感受科技魅力。
“这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一种沉浸式学习场景的创造。”世园研学公司总经理孟秀琴介绍。
2019北京世园会闭幕后,北京世园国际旅游度假区对原有的主要场馆、演艺中心、室外展园和公共景观等进行了保留:植物馆转型为生态科普场馆;国际馆成立北京世园国际匹克球运动中心、北京世园国际羽毛球运动中心,可以为大众提供专业的运动设施与培训服务,并承办了VEX亚洲机器人锦标赛等赛事以及各类展览、展会;中华园艺展示区、世界园艺展示区的特色精品园艺展园则进行了局部改造,成为核心展示区。依托良好资源禀赋,在过去的六年时间里,北京世园国际旅游度假区不断强化研学旅行板块发展,开辟了体育、生态、美术、手工、音乐、团建等多元研学课程体系,推出了包括校园研学、冬夏令营、定制研学等产品,逐渐成为北京地区重要的研学活动基地。
特别是2023年7月,涵盖生活、社交、休闲、亲子、娱乐、运动、学习等功能空间的北京世园国际营地交流中心正式亮相,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新选择。孟秀琴告诉记者,作为2019北京世园会的会后利用重要课题,北京世园营地运营首年便接待青少年团体超10万人次,承办全国性赛事10余场,初步形成全国范围的影响力,成为青少年研学营地的新标杆,并持续释放创新动能,以“国际营地合作+特色研学实践”双轮驱动模式,为中外青少年搭建起跨文化对话与成长的新平台。
2024年3月19日-20日,第二届中俄营地大会暨第一届ICE国际营地交易博览会在北京世园营地举办。会议设置ICE国际营地交易博览会、全天主题论坛等4个环节,85家参展商通过博览会展示研学产品、户外活动器材、生态旅游项目,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青少年营地在国际交往中的价值与作用、营地对个人成长和家庭关系的影响等主题展开深入交流探讨。
此次中俄营地大会的成功举办,是北京世园营地在2023年营地元年后的重大国际交往项目,也是中俄国家营地共建共享计划的延续。据悉,从正式亮相到现在,近两年时间里,北京世园营地凭借完备的场地设施、专业的运营团队和别出心裁的活动策划,不断强化自身的国际属性,先后与俄罗斯海洋儿童中心、阿泰克儿童中心、小鹰儿童中心等“俄罗斯国家营地”达成深度合作意向,并于2024年挂牌 “中美飞虎队友谊学校国际营地”,成为全球青少年营地交流合作的重要枢纽。
今年暑期,北京世园营地还将作为2025年度WTI青少年国际营北京站举办地,举行4期总数超千人规模的国际营活动。该活动由ICE营地研究院携手ISPO亚洲运动用品与时尚展联合发起。这个夏天,30多个国家的青少年将通过此活动与中国的营员们一起生活、学习。这些国家的文化、科技领域名人也将深度参与互动,为中外青少年创造多维度对话场景。
此外,今年,世园研学还将在加快北京未来科技馆项目建设,举办双碳专题研学营、培训讲座,和以化石展览、模拟考古等打造世园独家研学明星产品等方面做文章,力求为青少年提供更丰富多元的研学体验。
“我们不仅要守护世园遗产,更要让它成为连接世界、启迪未来的教育磁场。”孟秀琴表示,“我们将进一步优化研学课程体系,为青少年搭建起通向未来的桥梁。同时,继续深化国际合作,持续推进国际青少年之间交流学习,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热忱迎接全球青少年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