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时节,万物竞发
一场传统技艺的文化盛宴
在西电绚丽启幕
近日
由西电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校团委、
雁塔区文化馆共同策划的
“仲春大集·乐享非遗”主题活动
如期而至
关中秦腔脸谱、雁塔结绳香囊等
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
的传统非遗技艺走进校园
让师生们得以近距离
触摸历史沉淀的文化肌理
领略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1
对话非遗,触摸文化肌理
这场别出心裁的活动
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
更是与非遗文化的深度对话
当科研的理性思维
与非遗的人文情怀相遇
碰撞出的是文化传承的璀璨火花
为校园增添了一抹
温润而独特的人文底色
在关中秦腔戏剧脸谱展示区
传承人陈耀武师傅手持勾画笔
现场演示传承千年的脸谱绘制技艺
同时讲解着脸谱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红表忠义,黑显耿直”
他运笔如刀,浓墨重彩间
寥寥数笔便将人物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让大家对秦腔这一古老剧种
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看着师傅精湛的技艺
学生柳喆泉感慨道:
“以前只是在电视上看过秦腔脸谱
这次近距离观看
才真正感受到了其中的艺术魅力
每一种颜色、每一笔线条都有独特的含义
彷佛通过脸谱就能走进秦腔的世界”
雁塔结绳香囊技艺的传承人
汪东卫师傅
一边灵巧地展示编织技法
一边耐心解释
“这项技艺不仅继承了古老的编织技艺
更融入了陕西关中地区的刺绣
与面花等民间艺术精髓
呈现出多样化的花色与式样
寄托着众多美好寓意”
丝线在经纬交织间
诉说着千年的文化传承
五彩丝线在她手中翻飞
编织出的不仅是精美的绳结
更是蕴含智慧的指尖哲学
在民间棕叶编织区
传承人董前晶师傅用棕叶编织出
形态各异、惟妙惟肖的动物
和生机盎然的花朵
每件作品都凝聚着传统手工的岁月沉淀
令人叹服于匠心创意
在火笔烫画区
伴随着传承人手腕轻转
遒劲有力的书法
栩栩如生的山水便跃然木板之上
青烟袅袅仿佛将千年的文化温度
传递到每个人心中
民间面塑区
更是上演了一场指尖上的魔法
传承人李元开师傅以传统面塑为载体
双手翻飞间
色彩丰富的面团经揉、搓、捏、压
一个活灵活现的醒狮雏形便出现在众人眼前
仿佛下一秒便要腾空跃起
引得围观同学赞叹连连
02
体验非遗,推动美育浸润
“这种非遗体验不只是‘学手艺’
更像一次美学的浸润”
赵思华同学举着自己制作的面塑小龙人
兴奋地说道
此次活动延续了仲春大集
“非遗展示+美育体验”模式
不仅有丰富的展示
更注重参与者的实践体验
为紧张忙碌的科研生活
注入了鲜活的文化活力
在体验区
除了结绳、棕编、面塑和脸谱绘制
同学们有的反复调整浸染力度、角度
用矿物颜料在宣纸画扇上
晕染出那绚丽的大唐流彩
有的或用剪刀剪出吉庆图案
或凭指尖撕出陕北窑洞、大雁塔等
富有地域特色的图案
体验西安剪纸、民间撕画
还有的大显身手
用高温糖液绘制各种精巧图案
糖香与笑声交织……
“穿上汉服,衣袂飘动时
连步伐都不自觉庄重起来
这就是礼仪文化对身心的浸润吧!”
首次试穿唐制汉服的王洋同学不尽感叹
在汉民族服饰礼仪展示区
前来体验的师生
身着齐胸襦裙、交领汉服
步履轻盈,宛如从古画中走来
传承人赵晁艺现场讲解并教授礼仪
“汉服‘交领右衽’象征阴阳相和
宽衣大袖蕴含天人合一的哲学”
那一刻,师生们仿佛穿越时空
梦回盛世汉唐
非遗体验还吸引了众多留学生的目光
留学生Otmane Driouech
在体验棕叶编织后惊叹道
“中国的工艺品会‘讲故事’
我要把自己做的棕编发给家人
让他们看看中国传统文化有多美”
编好精美结绳的Rasha Al-Yusufi
也开心地表示
“中国文化非常有趣
我很喜欢中国文化
我要回去送给我的朋友
让她也看看古老结绳的魅力”
03
传承非遗,涵育人文素养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校园
非遗的文化印记已深植师生心间
青年学子专注塑造面塑纹理
精心编织彩绳纹样的身影
勾勒出文化传承的生动图景
10余项非遗走进校园
吸引2000余人次的深度参与
活动以非遗为纽带
让师生触摸技艺本源
沉浸式感悟中华美学精髓
在实践体验中传承文化基因
于匠心手作里提升人文素养
传统文化不再是陈列的展品
而是化作可感知、可传承的鲜活力量
传统文化在互动体验中焕发新生
更为科研学子搭建起
“慢”下来感悟文化的桥梁
穿汉服习礼仪,锤炼言行举止的庄重
制面塑、编棕叶,培养专注匠心
绘脸谱、结彩绳,涵养耐心品格……
这些传统技艺的实践
悄然转化为科研与生活中
不可或缺的精神养分
未来
“仲春大集・乐享非遗”活动
将持续深耕传统文化
持续打造更多沉浸式体验平台
让指尖流淌的非遗记忆
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激励青年学子在探索科技前沿的同时
勇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使命
通讯员 / 高宇星 张雨萌 王盼嘉荣
排版 / 白婼鑫
编辑 / 王冠玉
责编 / 王 格
出品 /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西电新增3个本科专业
从实验室闯到全国赛场,西电梁城斌“永远相信可能”
来看西电这场国风盛宴!网友直呼:“DNA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