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中国第一次引进桑塔纳汽车,原本定价为8万,但中方代表认为16万更合适,经销商再加价3、4万,桑塔纳最后的价格竟然直接高达20多万,但尽管如此桑塔纳在日后依旧很受大家的欢迎,而且还是中国有史以来的首款传奇车型。
原本一辆桑塔纳成交价只需8万,可一番“谈判”之后,成交价水涨船高,价格几乎翻了3倍,一跃上升至20多万一辆。
为何越“谈判”价格越高,更离谱的是,还是中方代表提出的“加价”,中方此举何意?
当时很多人都不明白,就连生产桑塔纳汽车的德国都为此一头雾水,但能够赚到更多的钱,对于德国而言绝对是大好事儿一件,索性直接同意了中方代表的“提议”,还以此为基础又加价三四万。
德国高兴地合不拢嘴,直呼中国出手阔绰,殊不知,中国其实也有着自己的打算……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各行各业都步入了正轨,但工业方面却还差了一大截,如何让群众们出行更加便利,国外将小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已经相当普遍,巨大的对比让中国如鲠在喉。
虽然当时中国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小汽车,但汽车行业的发展却不太乐观,并没有达到中国的高要求,相较于外国一些性能优良、性价比高的小汽车,还有着很大的差距。
中国汽车怎么能在短的时间内快速崛起?这成为了当时的重中之重,若是能够成功引进国外的汽车,再进行拆卸、分解、研究、创新,那中国可谓是少走了很多弯路。
抱着这种想法,中国在经过细致的对比之后,做出决定,引进德国的桑塔纳汽车。
彼时,德国的桑塔纳汽车已经问世十多年,在汽车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而且技术十分先进、成熟,速度也能达到惊人的150km/h,这也是中国将目光放在桑塔纳身上的重要原因。
桑塔纳当时算是国际上的畅销车辆,于是在1978年时,中国派出代表前往德国与桑塔纳汽车公司进行“谈判”,提出了引进汽车一事。
桑塔纳汽车的董事长明白中国正在崛起,将桑塔纳汽车出售到中国,绝对有着超高的需求市场,自己可以趁机赚的盆满钵满,但真“谈判”的时候,却有两个重要的问题横在眼前。
德国谈判方认为:桑塔纳购买需要繁杂的手续以及“实名认证”,普通人无法办理,为了将利益最大化,需要中国负责包销任务。
德国方面肯定是要以德国利益为先,若是汽车引进中国后,销售数量有限,有违自己“赚大钱”的初衷,则需要中国承担风险。
第二个问题,依旧是德国出于利益的考量,是在第一个要求被中国同意的前提下,德国要在投资中占据15—18%的利润分红。
说直白一点,德国方面不仅想要在中国赚钱,还要在中国赚的盆满钵满,因为这两个问题,谈判一直处于“僵持”状态。
桑塔纳汽车引进后是否会受到中国群众的喜爱?中国需要确定的答案,于是在达成项目谈判之前,中国小试牛刀,先引进了一小批桑塔纳汽车。
德国为何会同意?这个举动也算是互惠互利,若是受欢迎,德国也有钱赚,何乐而不为?
桑塔纳汽车引进中国后,因其超高的性能和酷炫的外表,成为了中国一些群众的心头好,销量很是不错,在取得满意的效果之后,中国同意了德国提出的两个要求。
1984年,中国与德国的谈判合作正式达成,结果也确实如料想的那般,只是原本德国提出的定价8万元一辆桑塔纳却被中国代表主动翻了一番,定价16万。
德国自然是一万个乐意,而且又以此加价三四万,中方为何要主动抬高价格?
要明白,中国引进桑塔纳汽车就是为了推动中国汽车领域的发展,完成汽车高级技术的研究与创新,打造出性价比更高的汽车。
若是因为定价低廉,从德国引进的桑塔纳汽车用料不好,性能方面存在瑕疵,那中国后续的目标就只能作废了。
常言道,便宜没好货,中国就怕一时贪图小便宜导致后续吃亏,那才是真的得不偿失。
德国看中国出手如此阔绰,送来的汽车质量也是顶呱呱,就怕中国临时“反悔”,如今中国汽车领域的发展蒸蒸日上,相较于德国的汽车,也丝毫不逊色,几乎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事实证明,中国的举措是对的,用一笔小钱换来了中国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