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6 日深夜到 27 日凌晨,克什米尔边境烽烟再起。

印巴双方在控制线附近再度爆发交火,你来我往的枪声折腾了大半夜。

按印度军方的说法,是巴基斯坦哨所先用轻武器开火,他们才 “被迫回击”;但巴方却喊冤,称是印度军队先用轻重机枪扫射杰赫勒姆谷地的巴军哨所,他们才不得不 “自卫反击”。

两边各执一词,交火从 26 日晚 11 点半一直打到 27 日凌晨 2 点,好在暂时没听说有人伤亡。

不过从 24 号开始,这种小规模冲突已经好几次了,稍有动静就可能走火。



更让人揪心的是 “水仗” 越打越凶。

26 号这天,印度突然开闸泄洪,把下游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坑惨了。

巴方说印方连个招呼都不打,大水突然就冲下来,低洼地带眨眼间成了 “水乡泽国”,当地政府赶紧拉警报让老百姓撤离,好多人半夜被吓得慌慌张张往外跑。

印度媒体却解释说是因为下大雨,大坝必须正常泄洪。



但明眼人都知道,根据《印度河河水条约》,放水前得提前通气,这回印度一声不吭就泄洪,明摆着是给巴方添堵,两边矛盾简直火上浇油。

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 26 号放话,说愿意对袭击事件展开 “敞亮、公正” 的调查,但狠话也撂下了:“印方威胁切断巴方水资源的任何企图,都会遭到巴方全力反击

现在看来,双方针对这条河的博弈才敢刚开始。

巴基斯坦的母亲河——印度河



在巴基斯坦,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巴基斯坦最主要的河流的名字,其实叫做印度河。



印度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其源头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神山冈仁波齐峰的北坡。

冈仁波齐峰上的雪水和冰川水融化之后,在北坡汇集成河流,这条小小的溪流将流经2900公里的漫长旅程,从青藏高原沿着克什米尔,流到巴基斯坦最终注入印度洋。

而在印控克什米尔的恐怖袭击发生之后,印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切断印度河的河水供给。

看到这个措施,是不是觉得非常意外也很难理解?

说清楚这件事之前,我们不妨按照常规的逻辑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比如我国的长江,同样发源于青藏高原,长江的正源是沱沱河,

如果感兴趣的话,不妨去网络上搜索一下长江源头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其实大家都能清楚的知道,沱沱河可不是一条大河,只是一条浅浅的溪流。

长江源头小到什么程度呢?一步就可以跨过河岸。

很明显,虽然沱沱河是长江的源头,但长江水的来源可不止是沱沱河这一条河流。

一方面,在青藏高原腹地,到处都是雪山和冰川,这些来自高山的融水会从四面八方不断的聚集起来汇入沱沱河,使得沱沱河的流量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在长江流域,有着无数的支流,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支流就有汉江,湘江,赣江,乌江,嘉陵江,岷江等等。

据统计,长江拥有的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就高达437条,如此多的支流汇聚在一起,才逐渐构成了长江的超然的规模。

当然,长江水的来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补给,那就是来自于雨雪降水,众所周知,长江流经的地区几乎全部是多雨带,雨水充沛,尤其是在汛期,经常出现暴雨。



因此,长江的形态就很明白了,越往下游水量越大,当然,就算人为的把沱沱河给堵上,会不会影响长江下游的流量呢?有一说一,几乎没有影响。

按照这个逻辑,是不是印度河也应该是如此呢?

其实,这就是想当然了,虽然对于大多数河流来说,水量的分布都跟长江相差不大,越往下游,水量越大。

但偏偏,印度河就不遵循这样的规律。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因为印度河流经区域属于沙漠或者荒漠气候,因此印度河流经的区域不但很少能得到来自降水的补充,更因为降水稀少,河流的数量也很少,

所以离开印度河的源头,越往下游去,印度河所获得的补给反而越少。

再加上下游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蒸发和渗透,使得水量就更加短缺了。

事实上,印度河的水,主要来自于冰川融水,也就是说,几乎印度河80%以上甚至更多的水,是位于源头地区。



在这里,因为青藏高原拥有大量的雪山和冰川,融化的水大量补给到印度河流域,所以,源头才是印度河最主要的补给区域,这里的水量也最大。

印度的绝招!



在印控克什米尔的枪击案发生之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关系骤然紧张。

在此之下,印度公然宣布暂停执行《印度河河水条约》。

这个条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印度河自源头流出之后,首先流经的地区是印控克什米尔,然后才会蜿蜒进入到巴控克什米尔,最终流入巴基斯坦。

刚刚说过,印度河是一条依靠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所以,印度河的大部分水源其实都来自于上游而非下游。

掌握着印度河源头区域的印度,就对印度河的河水归属有着天然的控制权。

按照《印度河河水条约》,在印度河上游地区,修建了两条水坝,8条水渠,5个堰,还有几百公里的运河。



这些工程建成之后,印度就拥有了控制印度河流量的能力,如果印度方面真的彻底关闭了印度河上游的闸门,那么印度河下游的巴基斯坦可能就要面临断水或者少水的风险。

要知道,巴基斯坦也是一个人口过亿的国家,而且巴基斯坦的主要的工农业用水,就是印度河。

所以,印巴局势紧张的背景下,印度切断对巴基斯坦的水源供应,这件事的影响那可是相当巨大。



虽然印度和巴基斯坦有领土争端,但印度方面真的至于要把巴基斯坦给渴死?这样做是不是太过分了?一旦给巴基斯坦造成饥荒,这就是非常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了。

印度是不是真的敢这样做呢?

印度的真正目的?



其实这件事,要从两个角度来看。

其一,是从自然的角度来看。



刚刚已经反复说到了,印度河的水源主要来自于冰川融水,也就是说,青藏高原上的冰川会源源不断的融化补给河流;

而现在正逢北半球的春夏季节,也就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融水会越来越多,也就是来到了印度河一年当中的丰水季节。

这里有一个很显而易见的事实那就是,印度就算暂时关闭了闸门,通过蓄水的方式中断对巴基斯坦的供水,但问题在于随着源源不断的融水汇集而来,印度到底能储存多少水源?



当储存不下的时候,印度势必还是要打开闸门放水,否则印度自己就要被洪水淹没。

这是从自然的角度来说,很明显,印度的确拥有阶段性的,暂时性的控制印度河河水的能力,但却不可能完全切断水源。

其二,印度真的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吗?

退一万步说,就算印度拥有通天的本事,能够完全切断印度河,不管有多少水源,都能够完全控制,是不是意味着印度就可以完全不顾及巴基斯坦的死活呢?



这里需要引用一句话,叫做兔子急了还要咬人呢,更何况巴基斯坦可不是温顺的小白兔。

虽然印度能够获得来自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援助,但并不意味着在绝对实力上,印度有完全压制巴基斯坦的能力。

如果印度完全切断了对巴基斯坦的水源供应,使得巴基斯坦面临无水可用,甚至引发人道主义危机的话。

那么巴基斯坦自然而然,也会爆发更为激烈的行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



所以,印度大概率是利用印度河河水问题对巴基斯坦施压而已,印度切断别人的河水,把别人逼上绝路,这个风险是印度自己也无法承担的。

印巴之间的冲突由来已久,克什米尔问题更是历史遗留问题,绝不是通过这一次的争端和施压就能够轻而易举的解决的。

很明显,这一次的恐怖袭击,真相是什么,还不得而知,但很明显,印度是抓着这件事重提旧事,目的并非是为了26个遇袭身亡的游客讨说法,仅仅只是借着事件找巴基斯坦的麻烦。



毕竟,想要堂而皇之的对巴基斯坦采取强硬手段,总归是要找点借口的。

而好不容易找到了借口,不从巴基斯坦手里拿到点东西,印度又怎么肯呢?

说到底,这场关于水的危机,更多是印度对巴基斯坦的威胁,而最终并不会真正演变为危机。

否则,印度可承受不起来自巴基斯坦鱼死网破的怒火,以及来自国际社会对于可能出现的人道主义危机的压力。

【免责声明】:本文创作宗旨是传播正能量,杜绝任何低俗或违规内容。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私信及时联系我们(评论区有时看不到),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