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作为全国农业大县,近年来,我县以科技赋能现代农业发展,传统农业不断迭代“焕”新,处处皆是新农机驰骋、新品种落地、新农人添力、新农技见效等的向“新”好景。“射阳发布”推出《田野上的“新”光——探寻田间地头的新质生产力》系列报道,生动展示我县农业和新质生产力碰撞出的新火花,解码数智新时代背景下田间地头蕴藏着的“智”富密钥,敬请关注。

一台电脑、一套系统,即可与农田“隔空对话”,对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生长状况进行实时监测;轻触屏幕、点击鼠标,就能远程操纵浇水、施肥、调光、补温等工作,精准调控作物生长各项指标……当5G、AI与物联网技术深度渗透田间地头,一场以数据为“新肥料”、算法为“新农具”的农业革命正在我县悄然重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图景。


明媚的春光里,记者走进位于四明镇的芯谷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在这里每一株水稻都拥有自己的“数字档案”。862台物联网传感器构建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如同给农田装上“神经末梢”:无人机巡田生成作物长势三维模型,地下探头定时更新土壤墒情数据,AI处方自动生成最佳水肥比例……作为我县投资4000万元重点打造的国家数字种植业创新应用基地项目,该基地应用农情立体化感知、稻作处方设计、智能灌溉等数字化技术和系统,实现水稻生产作业从粗犷到精确、从有人到无人方式的转变。


“现在的农田会‘说话’。”技术员曹明海点击云平台,数字大屏立即呈现1.26万亩农田的“生命体征”:气象、墒情、虫情等图像及信息一目了然、跳动更新。“过去巡田靠经验,现在管理靠数据。比如系统发现某区块叶绿素值异常,会自动推送‘靶向补肥’方案,就像给稻田做‘CT诊断’。”


“数字农业系统推动稻作管理不断向精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水稻产量、品质和效益全面提升。”盐城芯谷里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魁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依托该系统,基地粮食单产增加11%以上的同时,化肥农药施用量减少5%—10%、灌溉水利用率提高15%以上,综合效益增加5%。


用算法代替汗水、让数据成为新肥料,农业牵手物联网,推动我县农民从“会种地”向“慧种地”转变。4月中旬,受冷空气影响,天气“阶梯式降温”,是否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带着这些疑问,当记者来到射阳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的凤谷樱歌车厘子种植基地,惊奇地发现一场“气候魔术”正在上演:室外春寒料峭,棚内却保持着22.3℃的黄金温度,在空气源整体温控系统的调节下,一串串初露红润的车厘子从绿叶中探出头来,尽情享受着灿烂的“阳光”。


“车厘子市场价格高,但对生长环境也更敏感,过往常常受到天气、大风等影响,导致品质和口感大打折扣。”上海孙桥溢佳农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射阳分公司总经理程明强坦言:“如今,通过环境精准控制,不仅为车厘子生长模拟了最佳环境,还能调控成熟期、提早上市15—20天,增加经济效益。”


开棚通风、温度设定、浇灌施肥、喷洒农药……在基地的大数据管理平台上,程明强一边查看车厘子生长数据信息,一边行云流水地进行远程管护操作。他告诉记者,依托县农业大数据平台建立的物联网示范点,在手机、电脑端上就能“智慧春管”,方便多了。


程明强口中的县农业大数据平台就在基地不远处,24小时对全县重要农业生产基地基础信息实时监控、动植物生长动态监测、产品生产信息全程追溯。“如果把智慧农业比作一个生命体,物联网是‘骨架’,数据是‘血液’,农业大数据平台则是‘大脑’。只有‘大脑’指挥得当,农业生产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江苏凤谷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副部长王梦丽表示,目前,农业大数据平台已整合种植、畜牧、渔业物联网系统,实现多个基地设备数据的全面接入,构建起“1个县级数据中心+6大应用系统+N个示范基地”的智慧农业体系,为全县农业种植提供实时信息支撑,真正做到农业生产心中有“数”。


田间有“耳目”、云端有“大脑”、地里有“助理”……我县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用数据流浇灌出农业新质生产力,让农业生产有“智”又有“质”。目前,“数字变革”的生动实践在农业全领域不断上演:水产养殖方面,3万亩河蟹育苗基地、7万亩虾类养殖、15万亩淡水鱼应用自动投饵系统,饵料利用率提高30%;畜禽养殖中,2万多台精准饲喂设备使自动化养殖比例超60%;全县建成数字农业示范基地超60个,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97%。


随着农业全产业链不断蝶变,传统春耕的“田间劳作”正升华为现代农业的“智慧交响”。“下一步,我县将紧抓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机遇,以智慧农业为主要建设方向,加强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大田种植、海洋渔业、畜牧等领域的应用,通过多维度丰富应用场景、多领域推进试点转型、多项目打造示范标杆,不断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县农村信息服务中心主任宋玲玲表示。


编后话

当数字化的“神经末梢”伸向田间,当无人机掠过金色麦浪,当一粒粒“芯片”般的种子破土而出——这片土地上,一场静默而深刻的农业革命正悄然展开。三篇系列报道以田野为纸、科技为墨,勾勒出射阳从传统农耕迈向智慧农业的壮美画卷,也为我们揭示了“新质生产力”在乡村振兴中的澎湃动能。

展望未来,射阳的实践为中国农业提供了鲜活样本。当“数字田”“智慧棚”“无人农场”从试点走向普及,当更多“新农人”以指尖操控万亩良田,农业的边界将被持续拓宽。正如记者手记中所言,这片沃野上的“芯”光不仅照亮了增收之路,更标注着中国农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坐标。期待更多地方以科技为犁,以创新为种,在广袤田野上续写“藏粮于技”的崭新篇章。

文 图:夏元祥 张慎传 吴杰婷

印 靖 李 盼

编 校:刘杜娟

责 编:张宏伟 黄 燕

审 核:刘友华 樊 颖

声 明:凡“射阳发布”原创稿件,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部分稿件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射阳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15-89290569 0515-82486228

点个「在看 赞」再走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