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和印度存在着很深的矛盾,从1947年印巴分治开始,两国之间爆发了多次战争。印度独立后,奉行军事扩张政策,不仅打压巴基斯坦,不丹,锡金,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南亚国家,还不断在中印边境地区进行挑衅,最终引发了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这场战争,共毙、俘印军87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和物资。那么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爆发,巴基斯坦为何没有参战,和我国共同打击印度呢?



第一,巴基斯坦的战略重点。巴基斯坦独立之初,和印度的矛盾主要是克什米尔问题。1947年,英国最后一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印巴分治方案,刻意保留了580个土邦的自主选择权,允许这些土邦的王公自主选择加入印度或者巴基斯坦。

克什米尔是英属印度的大型土邦,当时人口约80万,穆斯林达到了77%,但统治权却掌握在印度教王公哈里·辛格手中。巴基斯坦认为,穆斯林为主体的克什米尔理应属于巴基斯坦,印度却主张,克什米尔王公是印度教徒,理应带领克什米尔加入印度。1947年10月22日,第一次印巴战争爆发,1949年1月1日,印巴达成停火协议,印度控制克什米尔65%土地和75%人口,巴基斯坦获得西北部贫瘠山区。1962年,中印战争爆发时,巴基斯坦的战略重点是克什米尔,并非卷入中印冲突。



第二,国际压力。1962年,中印战争时期,美苏两大强国都选择了支持印度。这是因为,20世纪50年代后期,苏联提出要在我国领土和领海上设立中苏共有共管的长波电台和共同舰队,严重侵犯了我国的主权,遭到了我国的拒绝。此后中苏关系逐渐恶化,1960年,苏联更是撤走了中国的全部苏联专家。随着中苏交恶,苏联开始公开支持印度,试图利用印度制约我国,还痛斥巴基斯坦是“美帝国主义的走狗”。



虽然巴基斯坦奉行亲美政策,但美国不希望苏联扩大在南亚影响力,也试图拉拢印度。1962年10月20日中印战争爆发后,局势出现戏剧性变化,美苏两个冷战的对手,却都开始公开支持印度,对印度提供了大量援助。美国动作迅速,首批包括自动步枪、迫击炮和无线电台在内的装备经加尔各答港快速运抵印度。巴基斯坦面对美苏国际压力,权衡与两大阵营的关系,没有参战攻击印度。

第三,经济困难。当时巴基斯坦正深陷工业化转型的阵痛期,20世纪60年代初,巴基斯坦的工业增长率从预期的60%骤降至22%,外汇储备仅能维持三个月进口需求。巴基斯坦军事顾问团向总统府提交的评估报告明确指出:"任何开辟新战场的行动都将导致国民经济崩溃。"



第四,国内局势问题。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巴基斯坦局势动荡。1958年,巴基斯坦军方实权人物阿尤布·汗通过政变上台,建立了军事政权。阿尤布·汗宣布巴基斯坦全国进入戒严状态,解散议会,废除原有宪法。直到1962年3月,阿尤布·汗颁布新宪法,才正式结束戒严。在巴基斯坦国内局势动荡时期,阿尤布·汗也不愿意冒险参战。综合这些因素,1962年,中印战争爆发,巴基斯坦没有参战。虽然巴基斯坦没有参战,共同打击印度,但在外交上声援了我国,也是对我国的一种支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