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作者/编辑: 哲南卡

| 分类: 哲叔聊国际风云

4月16日上午,犹他州沙漠里传出一声闷雷。

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以下称“诺格公司”)的一座导弹发动机工厂突然发生了爆炸。现场浓烟滚滚,蘑菇云直冲云霄。

这座被称作“火箭农场”的绝密设施,平时连谷歌地图都特意进行了模糊处理,此刻却在TikTok的直播镜头之下,暴露出扭曲的钢架——美国军工的命脉,这次算是崩了

01

这次发生爆炸的机构是诺格公司旗下核心子公司——创新系统公司。

尽管这家企业少有人知,其实却是美国国防体系真正的“心脏”。从民兵3洲际导弹、萨德反导拦截弹,到宇宙神-5运载火箭,美国最重要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基本上都由这家公司独家供应。


创新系统公司


爆炸发生的犹他州沙漠"火箭农场",正是创新系统公司负责火箭发动机的固体燃料配方研发、装药生产及发动机测试的战略要地。

发生爆炸的是厂区内的一栋二层钢结构建筑。根据CNN直升机航拍画面显示,建筑完全被炸毁,铁皮外壳四散,就剩钢骨架了。


爆炸厂房


网络流传的视频显示,爆炸瞬间迸发出非常剧烈的火光,可见爆炸威力相当惊人。

从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的流程来讲,爆炸大概率发生在推进剂搅拌混合这个阶段,或是固化成型的过程当中。因为搅拌时,机械摩擦有可能导致局部温度升高;而浇注时静电火花有一定可能性,引燃推进剂。

固体火箭发动机这种火工品的生产,本身就充满了风险,而且在各国的发展过程中,都不免会经历那么几次事故。

美国工业体系早已变得支离破碎,工厂不但招不来合格的工程师,而且也缺乏熟练的技工,与之相匹配的供应商更是难找。最终只得选择将业务对外发包,或者不得不降低标准,这就让产品质量与可靠性都出现断崖般的下滑。

在火车都能频繁出轨、飞机动不动掉零件的美国,要求如此严苛的火工品生产,爆炸纯属正常,要是不爆炸反而奇怪了

事故发生之后,诺格公司声称“无人员伤亡”,而实际上更有可能是根本就找不到“人”。毕竟承认有伤亡,那将会严重冲击股价,但登记几个“失踪人口”的话就灵活多了。

起初三大主流美媒集体陷入沉默,直到当地的航天博主曝光了现场视频,加上英国探险自媒体拍到了厂房废墟,迫使CNN等媒体跟进报道,事件才彻底捂不住。


现场视频


更耐人寻味的是,就在发生爆炸的前几天,突然有监察部门(DOGE)要求对账目进行核查。结果审计人员前脚刚踏进工厂,后脚厂房就被炸得飞上了天。

现在好了,不查账的话,美军还有发动机用,虽说价格高得离谱;这一查直接就把厂子给查没了,账本连同设备一起被烧成了灰,彻底没得玩了。

不管是巧合,还是有猫腻,空军发言人在记者会上的表现,都要让美国人抓狂了。面对“有没有备用生产线”、“以及产能什么时候能恢复”等关键问题,发言人全程遮遮掩掩,暴露出美国军工体系应对突发危机时,所存在的致命缺陷。

全美90%的固体发动机产能全部将希望寄托于这个厂,如今它却直接被炸毁了,而且重建生产线的话,没有个三五年那是绝对别想的。这段时间里,不但生产新导弹不太现实,而且还要指望现有的导弹发动机千万不要出故障,不然的话就没得替换了。

追溯诺格公司的发展轨迹,资本的短视所酿成的苦果,早就已经埋下了。

曾经的诺格是何等强悍:打造韦伯太空望远镜、主导B21隐形轰炸机研发、承担NASA太空发射系统建造、开发新一代洲际导弹,绝对称得上是美国科技和国防的双料支柱。


诺格的B-21


但与波音情况相似,如今的诺格已然成为资本的玩物;在过去的五年里,诺格把63%的利润都用于分红,研发投入却从12%压缩至7%,关键设备32年都没有更新,安全规程几乎形同虚设。最终有了这惊天一炸。

美国在冷战时期所积累的368项尖端的专利,以及操控国际军火市场所展现出的霸道的底气,全部都随着这一声爆炸,消散在犹他州的荒漠里

02

诺格火箭工厂的爆炸,对于美国的军工以及航天事业来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重大打击。

爆炸直接让美国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发以及批产,按下了暂停键。

目前美国正在全力推进战术导弹的扩产,毕竟现在中东、俄乌等地区的冲突不断,到处都有火烧眉毛的紧急需求。

想要造更多的导弹,就得保证能生产足够多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偏偏就在这个关键时间,“轰”的一声火箭发动机厂房灰飞烟灭了,说不定还带走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

这对战术导弹的增产计划来说,简直是毁灭性的打击。

爆炸也让"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倒了大霉。


"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


这个计划,原本是要让美国人重返月球,并且建立永久基地,其背后承载着美国在太空领域的战略野心,以及与我们争夺登月“第一”的面子工程。

如今火箭发动机生产线被炸得只剩下骨架。且不说2026年载人登月了,就连把登月火箭的四个发动机凑齐都困难。

但最要命的还数"哨兵"洲际弹道导弹项目。

美国陆基核威慑如今所依赖的“民兵3”洲际导弹,还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装备,服役都已经超过五十年了。

即便美军一直在对“民兵3”进行维护升级,但是这些年来的试射还是接二连三的失败,可靠性早就跌破底线了

美国也看到这个问题,早在2014年就提出LGM-35A"哨兵"洲际导弹开发计划,用来接替民兵3。


LGM-35A"哨兵"洲际导弹开发计划


2016年,波音、洛马、诺格三强展开竞标,2020年波音退出后,便由诺格与洛马合作承接。诺格负责制造“哨兵”导弹固体发动机,恰恰就是这次爆炸的“火箭农场”在负责生产和测试的

美国空军原先计划采购659枚“哨兵”导弹,保证美国的核威慑继续领先,预计2029年开始进行部署,到2036年形成完全的作战能力。

但这个项目就好像个“吞金兽”,原先的预算是700亿美元,到了2024年的实际开支竟然飙升到了1400亿。

这个项目刚被国防部以严重超支为理由给叫停了,现在核心生产基地又爆炸,相当于给项目又补上了致命的一刀。


发动机测试


2029年用“哨兵”替换“民兵”的计划看样子是铁定要泡汤。“民兵”这个爷爷辈的导弹恐怕不得不超期服役,继续撑场子了。

美国“制造业回流”的口号喊得那叫一个震天响,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技术工人出现了断代,供应链也支离破碎,安全规范更是形同虚设。所谓的“再次伟大”,最终不过是镜花水月,求而不得

蘑菇云升腾起来的那一刻,不仅炸碎了厂房,扯下了美国军工的遮羞布,也奏响了一曲霸权走向衰落的挽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