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

第23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

今年的主题是

“关爱劳动者心理健康”

旨在多渠道引导劳动者

掌握自我保护技能

增强用人单位守法自觉性

为劳动者提供心理咨询

疏导和干预等服务

促进劳动者保持健康心理状态

全面提升全社会职业健康法治水平

什么是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
危害因素有哪些?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按致病因素可分为以下六大类:

1.粉尘:如矽尘、水泥粉尘、木粉尘等。

2.化学因素:如锰及其化合物、苯、正己烷等。

3.物理因素:如噪声、高温、振动等。

4.放射性因素:如X射线装置(含CT机)产生的电离辐射等。


图片来源:觅元素

5.生物因素:如艾滋病病毒、布鲁氏菌、炭疽芽孢杆菌等。

6.其他因素:如金属烟、井下不良作业条件等。

常见职业病

目前,我国《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列出了12类135种职业病。常见的职业病有以下几种:

1.尘肺病

是一种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2.铝尘肺

长期大量吸入铝粉或含氧化铝的粉尘,会导致粉尘在体内滞留,进而引发肺纤维化。

3.噪声聋

因长期暴露于噪音、冲压、打桩等环境中,引起的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4.苯中毒

吸入有害气体或接触苯类化学物品所导致的中毒现象。

图片来源:千库网

什么是职业健康检查?

职业健康检查是指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的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健康检查。

职业健康检查和普通体检不同,职业健康检查是法律规定必须开展的,其体检项目及周期与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紧密相关,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具有法律的强制性。

如果劳动者怀疑自己得了职业病,可以到有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机构就诊,明确是否患有职业病。


图片来源:千库网

如何预防职业病?

1

岗前培训,提高职业病防治意识

劳动者应积极参加上岗前职业健康培训,学习和掌握与职业健康相关的各项制度和标准,了解工作场所存在的危害因素,掌握职业病危害防护知识、岗位操作规程以及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佩戴和使用方法。

2

做好个人防护

在作业过程中,劳动者应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设施和设备,如除尘装置、通风装置、净化装置、隔声装置等,减少有害因素对身体的损伤。


图片来源:千库网

3

特殊作业注意事项

01.噪声作业注意事项:

佩戴耳塞时,将耳廓向上拉,使耳甲腔呈平直状态。

手持耳塞柄,将耳塞帽体部分轻轻推向外耳道内,尽可能使耳塞体与耳甲腔相贴合。

佩戴时不要用力过猛或插入过深,以自我感觉舒适为宜。

佩戴后若感到隔声效果不佳,可稍微缓慢转动耳塞,调整至最佳位置。

02.粉尘作业注意事项:

纱布口罩不具备防尘、防毒功能,不能作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

防尘口罩主要用于防尘,不能用于防毒。


图片来源:觅元素

4

定期体检

劳动者应定期参加职业健康检查,早发现、早治疗职业病。

2025年《职业病防治法》
宣传周海报

2025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海报-横版

2025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海报-竖版

每一位劳动者

都是我们社会建设的一份子

每一位劳动者也都需要被保护

关爱劳动者,防治职业病!

来源:中国疾控中心、南宁疾控、北海人社

编辑:梁湘宇

审核:李勇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