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军区有两位猛将,他们被称为山东的双雄,这两个人估计很多人都猜出名字,没错就是王建安与许世友。他们俩人都是来自四方面军的,并且在抗日战争的时候,一个在鲁中,一个是在胶东作战,山东军区在他们二人的领导下业发展的非常不错。在华野进行整编的时候,王建安成为了兵团司令,可是许世友却没有选上,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按理说他们两个人的军事能力应该差不多,之后却有这么大的差距。
其实这两个人的关系是比较亲密的,不管说谁都绕不开另外一个。虽然两个人都是来自四方面军,还都因为犯了错误被送到了延安学习,不过却有一点两个人原本都应该去129师的,最后却去了115师任职。并且一个负责鲁南,一个则去了胶东。
解放战争的时候,鲁南就出了个八纵,而胶东则组建了九纵,这两支部队就由王建安与许世友两人负责。不过在选兵团司令的时候,为啥是王建安被选上而许世友却落选了呢?说白了这就是王建安的能力更为出色,他当兵团司令最合适。
王建安是从1943年就在鲁中军区担任司令,并且在这个地方扎根弄建设工作,还擅长带兵,华野的八纵与东北的三纵都是从他的军区走出去的,这两支部队在野战军中可都是王牌军。另外经济方面的工作,王建安也非常擅长,他不仅在沂蒙山搞兵工厂,还有被服厂,这都是物资来源。
1944年,在沂水县被打下后,鲁中同淮滨的联系就建立起来,物资通道畅通无阻,那么淮海战役的时候,前线才能够坚持下去。所以王建安不仅擅长打仗,在搞建设上他也是相当出色的。至于许世友,打仗就是猛。
在胶东保卫战的时候,许世友就带着部队同敌人硬碰硬,将敌人的据点一个个拿下,虽然歼灭了八千多敌人,却也折损一万多人。所以在将两个人进行比较的话,就会发现,许世友打仗不怎么动脑筋,而王建安就擅长打巧仗。因此,王建安属于全面行的将领,他更适合担任兵团司令,而许世友则适合当纵队的司令。
而要说他们两个人差距拉开的转折点就是1948年的济南战役。当时王建安是在山东军区担任副司令,他想到了声东击西战术,就是将聂凤智的兵团同宋时轮的兵团放在一起对敌人发起进攻。许世友虽然是军区的司令,可是他打仗却让中央很不满意,所以在济南战役结束之后,王建安就成为了兵团司令,而之后淮海战役中,王建安领着五个纵队去围剿黄百韬,他用挖战壕与炮火覆盖的战术,就在七天之内将碾庄于给打下来。
在淮海战役进入第二阶段的时候,王建安又带着九个纵队去阻击邱清泉的兵团,消灭敌人4.3万,而自己损失1.2万,这样的战损比怎么看都合适。正是这样硬核的战绩,怎么能不让王建安来担任这个兵团司令呢?许世友当时的身体不好,所以他就留在胶东守家,因此也就没有什么战功。他也就比王建安差一点。
其实他们两个人在组织年前的表现与印象有很大的不同,这也影响到他们在部队里的职务。在1937年的时候,许世友曾闹过一出拖枪出走的事情,却也是王建安告发,而在中央来看王建安比许世友可靠。另外王建安是能够团结同志的,尤其是为人处世上,他比许世友更加出色,而这也就使得他更得组织器重,许世友向来直率,很容易在一些问题上同战友有争执,不利于团结,所以在掌控大局上,组织是比较看重王建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