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弟弟,你真的忙到每年都回不了家吗?”李梅对着电话轻声问。

“姐,工作真的太忙了……”

电话那头传来匆忙的声音。五年了,弟弟从未回过家。

“明年,明年我一定回去。”

这句话,她听了五年。李梅望着窗外,心里涌起莫名的不安。

弟弟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她?

“我得去看看他。”李梅下定决心。火车上,她心里七上八下。

门开了,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女人站在面前。

“您找谁?”李梅愣住了,手里的腌菜坛子差点滑落……



01

九十年代初,江南小城的暮色中,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巷子蜿蜒向前。

巷口那家破旧的小饭馆里,李梅正埋头在后厨洗着堆积如山的碗碟。

水池里的水早已浑浊不堪,她的双手泡得发白,指尖的皮肤皱巴巴的。

汗水顺着额头滴落,打湿了她褪色的碎花围裙。

李梅!快点洗!外面又来客人了!”老板娘的声音从前厅传来,带着不耐烦。

“好的!马上就好!”李梅加快了手中的动作,碗碟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

旁边一个中年妇女停下手里的活,看了她一眼:“李梅啊,你这姑娘真是命苦。

“王姐,没什么苦不苦的,习惯了。”李梅淡淡地说,手上的动作没有停。

她的脑海里又浮现出那个雨夜。

救护车的警笛声划破寂静,邻居们围在医院门口,雨水和泪水混在一起。

父亲当场离世,母亲在重症监护室挣扎了三天,最后还是走了。

十二岁的李梅站在病房外,紧紧抱着六岁的弟弟李强

弟弟在她怀里瑟瑟发抖,不停地哭喊着要妈妈。

“姐姐……妈妈去哪了?”李强抬起泪眼婆娑的小脸。

“妈妈……妈妈去了很远的地方。”李梅哽咽着,泪水止不住地流。

葬礼过后,亲戚们围坐在家里商量两个孩子的去向。

这俩孩子怎么办啊?”大伯抽着烟,愁眉不展。

“我家里三个孩子,实在养不起。”大伯母连忙摆手。

“我们也困难,房子都不够住。”二姨推辞道。

“要不送孤儿院?”三叔试探性地提议。

“不行!”李梅突然站起来,“我能照顾弟弟!”

亲戚们面面相觑,最后谁也不愿收留这对姐弟。

那天晚上,李梅和弟弟坐在空荡荡的家里。桌上的饭菜早已凉透,弟弟趴在她腿上抽泣。

“姐姐,我饿……”李强小声说。

李梅打开米缸,里面只剩一小把米。她咬咬牙,把米全部煮了。

“强子,快吃。”她把粥都舀给弟弟。

“姐姐你也吃。”李强推过碗。

姐姐不饿,你多吃点。”李梅摸摸弟弟的头,肚子却咕咕叫起来。

第二天一早,李梅就带着弟弟出门了。她们沿着街道捡废品,塑料瓶、纸箱、铁罐,能卖的都捡起来。

“姐姐,我累了。”李强拖着疲惫的步子。

“再坚持一会儿,卖了钱就能买馒头吃。”李梅鼓励道。

中午,她们把捡来的废品卖给收购站,换了两块钱。

李梅买了四个馒头,自己只吃了一个,剩下的都给了弟弟。

邻居张婶看不下去,偷偷送来几个鸡蛋:“孩子,拿着吧。”

“谢谢张婶。”李梅感激地接过。

“唉,你这孩子太懂事了。”张婶红了眼圈,“要是需要帮忙,就来找婶。”

开学的日子到了,李梅站在校门口,看着同学们背着书包走进教室。

她深吸一口气,转身离开。

“梅子!你怎么不进去?”班主任王老师追出来。

“老师,我不读了。”李梅低着头。

“为什么?你成绩那么好!上学期还考了全班第二!”

“我得照顾弟弟,得挣钱养家。”李梅的声音很轻,却很坚定。

王老师沉默了许久,最后叹了口气:“如果有困难,随时来找老师。”

“谢谢老师。”李梅鞠了一躬,头也不回地走了。

第二天,李梅就去了镇上的砖厂。厂长上下打量着这个瘦小的女孩。

“小姑娘,你能行吗?这可是体力活。”

“能!我有力气!”李梅挺直腰板,眼神坚定。

她被分配去搬砖。一块红砖三斤重,她一天要搬上千块。

第一天下来,手掌磨出了血泡,肩膀勒出了红印。

“姐姐,你的手怎么了?”晚上,李强看到她缠着布条的手。

“没事,不小心划破了。”李梅挤出笑容。

李强眼圈红了,低声说:“姐姐,我不想读书了,我也去打工。”

“胡说什么!”李梅板起脸,语气严厉,“你必须好好读书,这是我们家唯一的希望。”

“可是姐姐……”

“没有可是!”李梅打断他,“只要你好好读书,将来考上大学,我们就能过上好日子。”

李强低下头,眼泪啪嗒啪嗒掉在作业本上。

村里人开始议论纷纷。

“李梅这丫头,放着学不上,去供弟弟读书,将来还不是要嫁人?”

就是啊,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

“她这是犯傻,自己不读书,供弟弟读,图什么?”

02

李梅听了这些话,只是笑笑不说话。她心里清楚,只有弟弟有出息,这个家才有希望。

砖厂的活越来越重,李梅咬牙坚持。有一次,她不小心被砖头砸到脚,疼得直冒冷汗。

“李梅,你还是别干了,找个轻松点的活吧。”工友劝她。

“不行,这里工资高。”李梅摇摇头。

后来,她又去饭馆洗碗。

冬天的水冰冷刺骨,她的手冻得红肿,生了冻疮。夏天厨房里闷热难耐,汗水浸透了衣服。

李强从小就懂事,看到姐姐辛苦,他学习格外用功。

放学回家就帮忙做家务,洗衣服、烧水、扫地,样样都干。

晚上,他在昏暗的灯光下做作业,铅笔用到只剩一小截还舍不得扔。

“姐姐,我又考了第一名!”有一天,李强兴奋地拿着成绩单跑回家。

“真棒!我们强子最聪明了!”李梅摸着弟弟的头,眼里满是骄傲。

那天晚上,李梅咬咬牙,买了两个肉包子给弟弟庆祝。

“姐姐你也吃。”李强把包子递给她。

“你吃,姐姐不爱吃肉。”李梅说着,肚子却叫了起来。

“姐姐骗人,你肚子都叫了。”李强执拗地把包子塞到她手里。

李梅接过包子,眼眶湿润了。她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那味道真香。

时间一天天过去,李强越来越优秀。每次考试都是年级第一,老师们都说这孩子将来准有出息。



初中毕业那年,李强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入县重点高中。消息传开,村里人都来道贺。

“李梅,你弟弟真争气!”

“这孩子将来肯定能考上大学!”

李梅笑着应承,心里却在发愁。重点高中的学费是普通中学的三倍,她上哪儿去筹这笔钱?

她开始变卖家里的东西。父亲留下的老式自行车、母亲的缝纫机、家里的旧家具,能卖的都卖了。

“这张桌子是你爸打的,真要卖?”收废品的老头问。

李梅抚摸着桌面,那上面还有她小时候刻的字。她咬咬牙:“卖。”

“这缝纫机还能用,卖了可惜。”

“卖。”李梅别过脸,不让人看到她的泪水。

最后,她凑够了学费。开学那天,她送弟弟去县城。

“姐,你回去吧,我自己能行。”李强背着行李说。

“我送你到学校门口。”李梅坚持。

走在县城的街道上,李梅看着那些穿着光鲜的学生,心里五味杂陈。

她摸摸弟弟的头:“强子,好好学习,别辜负姐姐的期望。”

“姐姐放心,我一定考上大学。”李强用力点头。

高中三年,李强住校,每周回家一次。李梅总是提前准备好吃的等他。

“姐,学校食堂的饭不好吃。”李强边吃边说。

“那你多吃点家里的。”李梅给他夹菜。

其实李强知道,姐姐为了省钱,自己常常只吃咸菜配饭。

有时候连咸菜都舍不得吃,就着白开水啃馒头。

“姐,你也吃肉。”李强把碗里的肉夹给她。

“你正长身体,多吃点。”李梅又夹回去。

“姐姐也要吃。”李强固执地把肉放到她碗里。

看着弟弟认真的样子,李梅心里暖暖的。

高考前夕,李梅比李强还紧张。她每天去庙里烧香,求菩萨保佑弟弟考个好成绩。

“李梅,你这是干什么?”邻居笑她。

“求个心安。”李梅不好意思地说。

高考那几天,整个县城的气氛都紧张起来。李梅在考场外等候,手心里全是汗。

“姐,我考完了。”李强走出考场。

“感觉怎么样?”李梅急切地问。

“还行,应该没问题。”李强笑着说。

成绩出来那天,全村都轰动了。李强以全县第一、全省前十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

“状元!我们村出状元了!”

“李家的孩子真争气!”

鞭炮声响彻整个村子,红纸写的喜报贴在家门口。李梅站在人群后面,泪流满面。所有的辛苦,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梅子,你弟弟有出息了,你就等着享福吧!”村民们纷纷道贺。

“托大家的福。”李梅笑着点头,心里充满希望。

临行前,李梅给弟弟准备了新衣服、新鞋子,还有一个崭新的行李箱。

“姐,这些东西太贵了。”李强看着新衣服说。

“去北京读书,不能太寒酸。”李梅说,“你代表的是我们全村的脸面。”

火车站,李梅紧紧抱着弟弟:“强子,到了北京要照顾好自己。冷了多穿衣服,饿了就买东西吃,别舍不得花钱。”

“姐,你放心,我会好好学习的。”李强背着行李,眼里含泪。

火车缓缓开动,李梅追着火车跑了几步,挥手告别。她看着火车消失在远方,心里既骄傲又失落。

03

大学四年,李强每个月都给姐姐写信。信纸是学校发的,字迹工整清秀。

“亲爱的姐姐:

北京很大,学校很漂亮。图书馆有五层楼,里面的书多得数不清。

食堂的饭菜也很丰富,就是没有家里的好吃。

我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同学们都很友好。我会努力学习,将来让你过上好日子。

祝姐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弟弟李强”

李梅把每封信都珍藏起来,放在枕头下。

夜里睡不着时,她就拿出来反复读,仿佛能看到弟弟的笑脸。

寒暑假,李强都会回家。每次回来,李梅都会发现弟弟又长高了,也更成熟了。

“姐,北京的冬天真冷,比家里冷多了。”李强搓着手说。

“那你多穿点衣服。”李梅心疼地说。

“姐,你也要注意身体,别太辛苦了。”李强看着姐姐粗糙的双手。

“姐姐身体好着呢。”李梅笑着说。

其实,这些年的劳累已经让她的身体每况愈下。

腰疼、腿疼、胃疼,各种毛病都来了。但她从不在弟弟面前表现出来。

大学最后一年,李强开始找工作。他给姐姐打电话报喜:“姐!我找到工作了!在北京一家大公司!”

“真的吗?太好了!”李梅激动得声音都哆嗦了。

“月薪五千呢!姐,我终于可以让你过上好日子了!”

李梅听着电话那头弟弟兴奋的声音,眼泪止不住地流。这么多年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毕业典礼那天,李梅特意请了假去北京。她穿上最好的衣服,坐了一夜的火车。

“姐,你怎么来了?”李强惊讶地看着满脸疲惫的姐姐。

“我想看看你毕业的样子。”李梅笑着说。

典礼上,李梅坐在家长席,看着弟弟戴着学士帽,接过毕业证书。那一刻,她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第一个月,李强寄回来一千块钱。李梅拿着汇款单,手都在发抖。这相当于她三个月的工资。

“强子,你怎么寄这么多?”她打电话过去。

“姐,我工资高,你买点好吃的,买件新衣服。”李强笑着说。

“你自己留着用,北京花销大。”

“姐,我够用,你就收着吧。”

从那以后,李强每个月都寄钱。

第一年,他还经常写信,打电话。渐渐地,信少了,电话也少了。

第一年过年,李强说工作太忙,项目赶进度,回不来。

“没关系,工作要紧。”李梅理解地说。

“姐,明年我一定回去。”李强保证。

第二年,还是同样的理由。公司有重要项目,走不开。

“姐,真的对不起,明年一定回。”

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

五年过去了,李强一次都没回过家。每年都是同样的理由:工作忙,项目紧,走不开。

“梅子,你弟弟是不是忘了你这个姐姐啊?”邻居开始议论。

“哪能呢,强子工作忙,能理解。”李梅替弟弟辩解。

“再忙也得回家看看啊,五年都不回来,这说得过去吗?”

“现在的年轻人,有了出息就忘本了。”

李梅听着这些话,心里也开始疑惑。弟弟真的忙到连过年都回不了家吗?

夜深人静时,李梅常常坐在门口的老槐树下发呆。月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她想起弟弟小时候的样子。

“姐姐,等我长大了,天天陪着你。”

“姐姐,我要买大房子,接你去住。”

“姐姐,我会让你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姐姐。”

那些稚嫩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回响。可是现在,弟弟连面都不露了。

李梅的身体越来越差了。

年轻时干重活落下的毛病开始发作,腰疼得直不起来,腿也开始浮肿。

饭馆的活越来越吃力,她常常要吃止痛药才能坚持。

“李梅,你去医院看看吧。”同事劝她。

“不用,老毛病了,吃点药就好。”李梅总是这样说。

其实她知道自己该去医院,但舍不得花钱。弟弟寄来的钱,她大部分都存起来了。

“万一弟弟需要用钱呢?”她总是这样想。

又一个春节临近,李梅终于忍不住了。她拨通弟弟的电话。

“强子,今年过年你能回来吗?”她小心翼翼地问。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姐,我……我可能回不去,公司有个重要项目,客户是外国人,春节也要加班……

“哦,那你忙吧。”李梅强颜欢笑,“身体要紧,别太累了。”

“姐,明年,明年我一定回去。”

“好,我等你。”

04

挂了电话,李梅呆呆地坐在那里。泪水模糊了视线,心里涌起一股说不出的滋味。

“不行,我得去看看他。”李梅下定决心。

她开始攒钱。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把弟弟寄来的钱也存起来。

工资一分不花,全部存进银行。

“李梅,你攒这么多钱干什么?”同事王姐问。

“我想去北京看看弟弟。”李梅说。

“这么远,你一个人行吗?”王姐担心地说,“要不我陪你去?”

“不用,我自己能行。”李梅摇摇头。

临行前一周,李梅开始准备。

她特意腌了一大坛弟弟爱吃的咸菜,用的是最好的萝卜和最新鲜的辣椒。

又晒了些萝卜干,炒了些花生米,还做了弟弟小时候最爱吃的麻花。

“带这么多东西,累不累啊?”邻居张婶劝她。

“不累,强子爱吃。”李梅笑着说。

她翻出压箱底的衣服,那是前年买的,一直舍不得穿。

又买了双新鞋,虽然是最便宜的,但总比那双破旧的布鞋体面些。

出发前一晚,李梅失眠了。她躺在床上,脑海里不断浮现各种画面。

弟弟会是什么样子?是不是长胖了?会不会认不出她来?

“姐,你怎么来了?”

“想你了,就来看看。”

她甚至想好了见面时要说的每一句话。



清晨,李梅提着大包小包出了门。邻居们都来送行。

“梅子,路上小心。”

“到了给我们打电话。”

“替我们问候强子。”

李梅一一道谢,心里暖暖的。

火车站人山人海,李梅第一次出远门,显得有些局促。

她紧紧抱着装满土特产的包裹,生怕丢了。

“大姐,去北京啊?”旁边一个中年男人搭话。

“是啊,去看儿子。”李梅下意识地说。

“儿子在北京工作?”

“不是,是弟弟。”李梅不好意思地笑笑。

检票进站,李梅费了好大劲才找到自己的座位。她把包裹放在行李架上,又不放心地取下来抱在怀里。

火车缓缓开动,窗外的景色开始后退。李梅靠在窗边,看着熟悉的小城渐渐远去。

“北京,我来了。”她在心里默念。

火车一路北上,穿过田野,穿过城市。李梅看着窗外变幻的风景,心情既激动又忐忑。

“大姐,第一次去北京?”对面的乘客问。

“是啊,去看弟弟。”李梅点点头。

“你弟弟在北京混得好吗?”

“挺好的,在大公司上班。”李梅骄傲地说。

“那你有福了,以后就等着享清福吧。”

李梅笑笑,心里却有些不是滋味。如果弟弟真的混得好,为什么五年都不回家?

漫长的旅途中,李梅想了很多。

想起父母去世时的情景,想起这些年的艰辛,想起弟弟小时候的模样。

“姐姐,我长大了要挣很多钱,给你买大房子。”

“姐姐,我要让你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那些童言童语,如今还能实现吗?

“下一站,北京站。”广播里传来声音。

李梅赶紧收拾东西,心跳加速。终于要见到弟弟了。

下了火车,李梅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北京站比她想象的还要大,人潮涌动,她被挤得东倒西歪。

“让一让!让一让!”她努力保护着手里的包裹。

出了站,更是让她眼花缭乱。

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她站在路边,不知所措。

“请问,这个地址怎么走?”她拿着写有地址的纸条,问路人。

“你要去的地方在东边,坐地铁比较方便。”一个年轻人指点。

“地铁?那是什么?”李梅一脸茫然。

“就是在地下跑的火车。”年轻人解释,“不过看您不熟悉,还是坐公交车吧。”

在热心人的指点下,李梅找到了公交站。车上人很多,她紧紧抓着扶手,生怕摔倒。

“下一站,幸福小区。”

李梅赶紧下车,按照地址找到了弟弟住的小区。

那是一片老旧的居民楼,外墙斑驳,看起来有些年头了。

“强子就住在这里?”李梅有些意外。

她以为弟弟在大公司工作,应该住得很好才对。眼前的景象让她有些失望。

找到六号楼,李梅开始爬楼梯。楼道里光线昏暗,墙皮脱落,地上还有些垃圾。

“一层……二层……三层……”她数着楼层,气喘吁吁。

05

终于到了六楼,李梅在601室门前停下。

她整理了一下衣服,理了理头发,深吸一口气。

“咚咚咚。”她轻轻敲门。

没有回应。

她又敲了几下,还是没人开门。

“可能在上班吧。”她想。

正要掏出那部破旧的手机给弟弟打电话,门突然开了。

门口站着一个年轻女人,二十七八岁的样子,挺着大肚子,李梅愣住了,手里的腌菜坛子差点掉在地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