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妈是不是脑残,最近不是在说我坏话,就是在说我坏话的路上”,河南焦作一个女生发在朋友圈的气话,直接点燃了家校矛盾的火药桶。

本以为只是学生跟老师置气的小牢骚,谁能想到,后续停课三天、8 份检讨书、家长上门道歉、学校拒不让复学,还惊动了记者来协调……

就这么一场因为朋友圈吐槽引发的教育风波,把现在家校关系复杂的状况,彻彻底底地暴露出来了 。

最近,河南焦作有所学校有个初中女生小张,上体育课的时候偷懒,老师就罚她晚上不许吃饭,还在班会上把她当成反面例子批评了一顿。



小张就在朋友圈发了骂班主任的话,还配上了上课时候抓拍老师的丑照,写的话真真难听,“你妈是不是脑残,最近不是在说我坏话,就是在说我坏话的路上”。这条朋友圈被同学一转,48 小时内阅读量就超过 10 万了。

学校知道后,连夜成立了专门的调查组。第二天就决定让小张停课反省,还要求她得 “深刻认识到自己错在哪儿”。



小张的父母道歉的阵仗真可谓很大,她爸当众给人下跪求情,手写了 8 封检讨书,加起来超过 2000 字,还一句一句批注为啥要惩戒。甚至全家都搬到学校附近租房子住,每天在学校门口举着个写着 “教子无方” 的纸牌。



但学校根本不接受这种他们觉得是 “表演式的道歉”。



学校还公布了小张停课期间在小区群里庆祝不用见到老师,还放话说就算再骂也不过就是停课这种不当行为,还把她以前干的那些事儿都抖搂出来了,像划破同学书包、往老师粉笔盒里塞蟑螂这些 “黑历史”。学校坚持说,只有等小张真心认识到错误,保证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才能让她回学校上课。



家长控诉学校,说孩子停课了也不给安排心理疏导。学校就把小张以前的那些问题拿出来,说以前每次出问题,家长总是拿 “孩子还小” 来敷衍。这一来二去,双方就这么僵持着,谁也不让步。



现在的老师的确时不好当,本想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宽松仁慈一些,立刻会有人说你不负责、不上心。但稍一严厉,又会得罪学校里那些金贵的“小皇帝”、“小公主”,稍有不慎便会被气势汹汹的家长们“兴师问罪”。

之前五莲二中的杨守梅老师,就因为用课本抽了一下逃课的学生,结果就被辞退了。就这样,曾经的先进教师、优秀班主任、培养出多名优秀学生并被学生爱戴的杨老师,一夜之间被挂上了没师德、没信誉的坏名声。

扬州市江都区有个小学老师,被家长污蔑说殴打学生,拉横幅到教育局,誓要为孩子讨回公道。



但后来事情反转,在场的老师学生都出来作证:“该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扰乱课堂,老师就批评了他几句。但学生还是不服管教,老师便请他到办公室反省,结果这名学生在办公室里一顿打砸……”



还有河南驻马店的老师,就在家长群里发了学生默写的成绩,结果就遭到家长威胁……





从这些事儿就能看出来,老师在行使教育惩戒权的时候,处境有多难。

但教育不是看谁先服软谁就赢的斗争,它得用规则铺好路,再用温度来兜底。在现在这个数字化时代,年轻人经常把社交媒体当成自己发泄情绪的地方,就像个 “情绪安全屋”,可他们忘了这东西是公开的,这么一发泄情绪,很容易就引发师生之间的矛盾。

有数据显示,95% 的 00 后学生都在社交媒体上吐槽过老师、家长或者学校,这几年青少年通过社交媒体来发泄师生矛盾的比例,比五年前涨了 300% 。

明确教育惩戒权到底该有个什么界限,既要保证老师能合理地行使惩戒权,又得保护好学生的合法权益,不能惩戒过头了,也不能该惩戒的时候不管。学校和家长之间得建立起一种好的互动方式,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配合,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对着干。

俗话说 “国将兴,必尊师而重傅”,教育的目的是点亮孩子心里那盏灯,可不是冷冰冰地惩罚孩子。只有让老师能大大方方地站在讲台上,有合理的惩戒权,也能得到应有的尊重,这样才能培养出明白事理、知道敬畏、有担当的学生。

每一方都有自己的难处。学校既要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又得处理各种家校矛盾,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既担心孩子在学校受委屈,又怕孩子学不好。老师们每天要备课、上课,还得操心学生的纪律和成长,一不小心就陷入各种麻烦。

但不管怎么样,大家的目标其实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能健康成长、好好成才。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解决这些教育中遇到的问题,让教育回归本质,让孩子们在一个充满爱和规则的环境里茁壮成长,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