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效能探索中,我市创新推出资源、需求、项目 “三张清单”工作模式,精准对接各方资源与群众需求,以独特优势为城市社区治理注入新活力,吸引众多“社区合伙人”踊跃参与。

“需求清单”让问题无所遁形。传统收集民意方式零散且滞后,我市“需求清单”模式则截然不同。通过“县级领导+两代表一委员+街道值守队”接待日,领导干部与群众面对面,倾听最真实声音。“敲门行动”更是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每家每户,社区工作者每日巡查、报到单位季度走访,实现动态跟踪。线上线下双管齐下,“民情信箱”“有事您找我”电话随时接收反馈,对“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中反映频次高、群众满意率低的事项着重分析研判。依托党群服务阵地搭建议事平台,定期组织说事议事,让群众从被动反映转为主动发声,需求收集全面、及时又精准,为后续治理靶向定位。

“资源清单”激活沉睡能量。以往社区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合力。我市利用“资源清单”,常态化开展“党群阵地@你”活动,精准梳理出共建单位多元优势,党建引领、政策支持、教育资源、文体特长、阵地共享、人才助力等一目了然。社区党组织书记主动出击,与共建单位沟通对接;社区工作者和党员志愿者走街串巷,与市场主体、社会组织 “拉家常”,挖掘潜在资源,打破部门、行业、组织间壁垒,让社区资源“活”起来,家底清晰、优势尽显。

“项目清单”推动治理见实效。对比常规项目推进的盲目性,我市“项目清单”流程严谨科学。社区召开党建联席会议,通过“需求—资源”匹配生成、共建单位自行揭榜、街道协调相关单位认领等形式,供需双向对接酝酿,初步形成共建项目2089个。市级开展三轮研判,针对聚焦群众需求不精准等问题逐县反馈、逐类研判、逐项优化,确定党建联建、政策赋能、教育融合、文体互动、民生实事等1956个可落地项目。县级组织部门、乡镇街道、社区通过微信公众号,对项目清单成熟一批公示一批,推动落实,接受监督,确保一批批项目从 “纸面” 落到 “地面”,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记者 张娟娟)

来源:吕梁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